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大宝宝(3-6岁)
12跳转
发新帖

谁能回答我的问题

楼主: 轻舞
发表于 2007-5-11 07:07 |举报
556212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1家教在生活中占有什么位置?
2孩子已成为家庭生活中的焦点,怎样培养孩子的品质和习惯?
我就5分全加上,分会慢慢加到100分.谢谢各位.
点击查看全文
11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5-15 15:26
好办呀,孩子的地位和大人是平等的,教育吗,就是家长言传身教了,讲讲你家的事情不就好了,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教育了
点击查看全文
12
二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5-21 11:25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早期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有人曾把中国的教育比喻成为一座金字塔,说如果塔尖是众人向往的高等教育,塔身是初中等教育,塔基则是早期教育。可见其重要性,是受教育的基础。对于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人们早就达成了共识。梁启超说:人生百学,立于幼学。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也说:幼稚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但早期教育究竟应该早到什么时候则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应从零岁开始;有的人对此痴之以鼻,说这是不可能的,认为早期教育应从三岁开始。

就早期教育的起始时间问题,美国六十年代初曾花巨资对此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三岁开始的教育太迟了,认为早期教育应从零岁开始。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对早期教育的时间问题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就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达尔文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三个被培养成了科学家。据说有一次,一位贵妇人慕名而来,向达尔文讨教。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多大了?贵妇人说:两岁半。达尔文听后,脸色凝重,摇摇头说:晚了,你已经错过两年半了!因此,达尔文其实也认为早期教育应从零岁开始。
早期教育开始于家庭,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意义重大.该如何进行呢?
1、注重言传身教。清末著名的“一品宰相”曾国藩是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他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言传身教,身教胜于言传。幼儿由于生理,心理等诸因素的影响,处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主要靠行动、靠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行为时是一种“集体式的独白”,没有是非概念,最多只能出于尊敬或恐怖而把他人的规则当作自己行动的指南,是一种延迟模仿。他们主要通过模仿而学习,是最善于模仿的动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也谈到幼儿具有诸如好奇、好游戏、好到野外玩耍、好模仿等特点,因此,针对该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家长就要有意识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对幼儿提出希望之前,自己先做出表率。如空闲时多看书而不是去玩麻将、金花等无聊而浪费时间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里,经长期的耳濡目染,幼儿会逐渐的习惯该行为,由习惯而认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
2、观察与引导: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并适当对其进行规范与指导,强化积极行为。学前儿童由于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对错之分,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评判标准以父母的态度为转移,如果父母肯定该行为,则他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该行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敏锐的发现幼儿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之得到保护与发展;同时通过及时阻止将其不好的学习品质扼杀于摇篮中。这种时候,有时可玩一些“强词夺理”的把戏,引导孩子朝我们所期望的行为方面前进。如,当孩子正在玩手工操作,在用纸制作飞机时,突然看到旁边的《民间故事》书,他快步走过去拿上书,有了撕书的动作。这时,敏锐的妈妈察觉到了孩子的破坏性想法,她及时的制止了:孩子,你是不是玩累了想听妈妈讲故事了?拿过来吧。小朋友说:是。然后开心的把书递给了母亲。这一事件中,关键是善于观察,将孩子的要采取的错误行为“曲解”,引导他采取另一有利的动作,须记住,幼儿没有对错、是非观念,他们以行动思维,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当孩子已经发生了家长不认可的行为时,切记急躁的表现,他们会误认为你是在肯定他们的行为,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你越生气,他越开心得意,从而强化了他的这一不适当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忽视该行为,寻找到恰当时机再跟他讲明该行为之害处,如她非常开心的游戏时,极容易接受意见时。
3、 注意时间安排与方式选择:幼儿的自控力较差,受无意注意支配,因此,要让孩子长时间的安静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应该尽量合理,它是一个由短逐渐延长的过程。最初可能五分钟,然后十分钟。我们还须注意,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我们应善于捕捉机会,在游戏中捕捉最佳学习时机,使学习效果最大化,使学习游戏化,以培养其兴趣。比如在与孩子玩挑弹子的游戏中,我们可与孩子一起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启发孩子发现弹子往上抛时,其落回地面然后弹起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启发孩子思考原因,激起其探索的兴趣,从而也激起学习的乐趣。
这主要针对的是学前期的幼儿,你可如同专家一样介绍这一块的情况.向其他家长介绍你取得成功的经验.
点击查看全文
13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5-24 15:5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在体会、学习清楚后再与人探讨,不要误人子弟,孩子就一个。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