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卵巢问题
1234跳转
发新帖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中药方讨论

楼主: DragonLu
发表于 2013-11-26 11:12 |举报
15083232 楼主
谢赞,祝你好孕快快来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大家都知道西医根本不可能看好的,这个病只有中医能调理好。
求卵巢早衰中药方子。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药方肯定会不一样。而且每次看的药方都不一样,要换药的。
希望大家可以把药方发上来看看,搞清楚这是怎么在治疗的。em33比方说用的是补益药,还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或行气药等等。


我在网上查到柴松岩用的最多的是,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凉,质润降,归肝、肾经,兼入血分,功能补肝肾、滋阴血,为治肝肾阴虚之良药。与其他补肾药相比,女贞子不仅补肝肾、滋阴血,并入血分、达血海,血海充实,血海满,则经水自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部分卵巢早衰均由免疫功能障碍所致,而药理研究表明,女贞子多糖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从女贞子中分离出来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功能。
桃仁
北沙参
月季花
em38





点击查看全文
11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1-3 14:18
好全啊,中医真的很强大啊
点击查看全文
12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1-4 01:44 | 来自WAP
楼主太用心太有心了!狠狠赞!我现在中西医都有看,确实如此,西医觉得不可逆,中医觉得就是脾肾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
13
十级宝宝 | 备孕达人(大宝) | 发表于 2014-1-13 16:24
em58谢谢楼主哦
点击查看全文
DragonLu (楼主)
14
八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1-13 22:13
研究了一段时间,决定拿自己老婆下手了。希望有用!em25
<br/>
<br/>
<br/>北沙参   30g
<br/>泽兰     10g
<br/>桑寄生   10g
<br/>杜仲     10g
<br/>益母草   10g
<br/>竹叶     10g
<br/>金银花   5g
<br/>生甘草   5g
<br/>白梅花   10g
<br/>丹参     12g
<br/>苏木     10g
<br/>女贞子   20g
<br/>
<br/>
<br/>重用女贞子20g为君,滋补肝肾。以北沙参、桑寄生、杜仲为臣,辅助君药补肾养阴。佐泽兰、益母草、竹叶、金银花、生甘草、白梅花、丹参、苏木诸药,竹叶、金银花、甘草清血海伏热;白梅花疏肝解郁;泽兰、益母草、丹参、苏木活血调经。全方以补肾养阴为重,兼行疏肝清热活血之法,以达调经之效。
<br/>
点击查看全文
15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1-19 02:43 | 来自WAP
好贴,如果真的有效就好了!有成功的没?
点击查看全文
DragonLu (楼主)
16
八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2-15 20:53
小结一下:
犯了二个错误: 
第一,西药(芬吗通)没断。月经如约而至,好像把补进去的又给倒出来了。 
第二,医院煎的药,药效很差,很可能药量少放了,或煎的时间不够导致的。
从头再来。。。加油!em25

方案:
西药这月开始断掉,中药对比几家中医院,选择好的抓,并且家里煎。
点击查看全文
DragonLu (楼主)
17
八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2-18 19:58



































































































序号穴位名称取穴功效
1合谷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这里顺便提及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扁桃腺疼痛。
2血海屈膝,在髋股内侧上缘上2吋(三只手指头宽)、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取穴。最好每天9-11点在脾经经气最旺盛时按揉该穴,每侧按揉3分钟,以酸胀为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肾藏风,痃癖,阴疮,五淋,功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贫血。
3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疏肝利胆,降火 ,止痉 ,退热 ,益肝明目 ,通络利咽 ,疏肝理气 ,行气止痛等功效。肝俞穴散发肝脏之热。
4太冲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夜晚磨牙。
5内关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6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7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8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9丰隆准确定位: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足阳明胃经的络穴。 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 ③痰多咳嗽 ④下肢痿痹 ⑤腹胀,便秘
10膈俞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11胃俞俯卧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2. 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12复溜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按摩复溜穴对女性下焦冷、痛经、手脚浮肿有效。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13照海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14水分穴位取穴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15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疝气。
16天枢脐中旁开2寸。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17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18中极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19带脉(双)章门穴(腋中线,十一肋游离端下)下1.8寸。通调气血,温补肝肾
20血海(双)同上
21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是妇科疾病的克星,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22涌泉地冲穴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头顶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奔豚气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23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24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25神阙位于脐窝正中。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26肾俞(双)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7子宫(双)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
28太溪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注:每天2-3次。

点击查看全文
18
天使宝宝 | 发表于 2014-2-26 17:38
太详细了,谢谢LZ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19
七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3-5 14:53
楼主用了,效果怎么样
点击查看全文
20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3-30 16:40
楼主,谢谢您了em58,您真的太有爱了!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