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络作家发微博斥责“ABO溶血”检查,他表示:“为避免伤害胎儿,孕妇用药应慎之又慎。然而,国内医院不仅为了赚取检查费给孕妇做既无必要也无用的"母婴ABO血型不合"检查,而且不顾胎儿的健康以预防为名普遍给孕妇滥用未经验证的药物,从普通医院到最著名的医院都参与这场能伤害胎儿的医疗骗局,这是中国医学界的耻辱,也是医德沦丧的明证。”两条微博几天内被转发上千次,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相似问题,其中不少加V认证的名人也对此事表示好奇,著名演员马伊琍转发微博并表示也曾看过不少相关报道,很好奇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该作家几个月前的博文提到,对于“ABO溶血”一项的检查,国外医院是从不做的,即使在常规的产前血液检查中发现了抗A或抗B的IgG抗体也不在检查结果中列出,所以该作家称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骗局,是“无必要也无用”的。该作家认为,“虽然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比例高达15%,但是绝大部分不会发生溶血,只有其中的4%(也即所有新生儿中的0.6%)会发生溶血。即使溶血发生了,绝大部分症状非常轻微,只有少量的红细胞发生破裂,导致出现黄疸。大多数新生儿即使不发生溶血也会有黄疸,发生溶血的结果只是让新生儿的黄疸严重一些。溶血病例中大约三分之二黄疸严重到需要治疗,通常用光疗就可以了(用蓝光照射破坏胆红素)。只有极少的溶血病例出现严重的贫血,需要输血治疗,但这种病例极其罕见,不到溶血病例的千分之一,即在全部新生儿中每百万个还不到6个。”因此,该作家认为国内的“ABO溶血”检查是一场骗局,服用的中药不仅不能预防,还有可能伤害婴儿。对该作家的观点,来自沈洲医院儿科专家张医师表示基本认同,“母婴ABO血型不合,并不等于溶血病,两者关系不大。即使溶血指标显示抗体很高,孩子出生后真的发生溶血,一般来说程度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只是比正常新生儿的黄疸稍微厉害一点。可以说一百个ABO血型不合的婴儿里,也不会有一个溶血病。”张医师也表示医院确实存在对“ABO溶血”的检查,也会在孕期给孕妇服用中药,但服药并非用于预防,而是将检测出的过高的溶血指标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就会停药。“溶血指标达到1:512以上,才可以诊断有母婴ABO血型不合,但孩子出生后并不一定会得溶血病。一般吃中药是为了降低溶血指标,到合理范围就会停药,过度吃药和乱吃药实在没必要。”对于方舟子博文最后提到的Rh血型,张医师也做了解释,这种易被忽略的熊猫血(RH阴性血)群体虽然在国内很少见,但是这部分人怀孕之后如果忽略溶血指标这一项的检查就会很危险,因为新生儿如果患了RH溶血症,就可能导致胎宫内死亡,“与ABO溶血不同,RH溶血在宫内就可能发生。这时抗体跑进红细胞里,导致红细胞大量"爆破",可以立即引起胎儿贫血、肝脾肿大、腹水肿、水肿性心脏病,直接导致胎死腹中。出生后,婴儿也可能因为溶血,出现重症黄疸,或胆红素脑病。”
在此,我对于这个报道的作者和网络作家的无知表示非常的遗憾,也为我国民众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免疫学知识而感到担忧。先谈谈作者的无知,有关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免疫学问题。我国著名的免疫学专家叶天星先生早在30年前的1982年上海免疫学杂志第2卷第1期中,就撰文专门解答了这个问题,并且非常详细和易懂。如果,作者可以亲自查看这篇文章,或者哪怕咨询一位最普通的免疫学研究人员,都可以非常清楚地明确这个问题,而不至于发表这样误导公众的文章。
再谈谈这位网络作家,虽然他对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毫无所知,但是却总是爱出来解答免疫学的问题,更关键的是缺乏科研人员对于事实和数据的尊重。这种态度令人感到无奈。例如,他称“这种病例(ABO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极其罕见,不到(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例的千分之一”。但是,由于我国汉族Rh阴性的人群数量极少(0.24-1.5%),因此我国由于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中的绝大多数还是由ABO血型不合引起的(约占全部的85%以上)。作家虽然可以想象和发挥一下,但是,把85%以上缩小为0.1%,就是非常不严肃和不道德了。而且,由于这位作家不懂免疫学,所以,他所谓的道理居然是,“外国人不做的就是中国式的骗局。”这哪里是道理,简直就是.....
而关于这位儿科医生,我认为,作为中国公众的代表,其免疫学知识实在是缺乏。什么叫“,“与ABO溶血不同,RH溶血在宫内就可能发生。这时抗体跑进红细胞里,导致红细胞大量"爆破"......”。其实,ABO溶血也可以发生在子宫内,所以,也可以导致流产和死胎。而且,抗体作为体液免疫的主要介导分子,其作用基本限于细胞外,很难进入细胞,大量进入红细胞根本就不现实。由于ABO溶血与RH溶血都涉及红细胞抗原与母体抗体的问题,所以,二者的症状是相似的,但ABO溶血通常讲,症状会相对较轻。而且,这位医生对于RH血型也认识很肤浅,只知道RH阴性。其实,RH抗原包括5个抗原,其中D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强,因此,只要有D抗原,就称为RH阳性。但其他RH抗原也并非不重要,在全部RH溶血中,仅有2/3是由于D抗原本身引起的,而其他1/3是由其他RH抗原引起的。因此,即使RH阳性的孕妇也可能会出现RH溶血。因此,大家都应该注意自己孩子出生后的黄疸情况,因为严重黄疸可能导致核黄疸,甚至引起智力障碍和死亡。
虽然,这位网络作家、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这位医生都不懂免疫学知识,在胡乱解释ABO溶血,但是,从免疫学的原理来看,给孕妇服用药物,以降低抗ABO血型抗体滴度,似乎都没有任何必要。
在这里,我就不谈自己的看法了,只复述一下30年前叶天星先生对此问题的解释,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明白的。
30年前,叶先生在他的论文中写道,"ABO血型人的血清中虽有天然生成的抗体,但都属IgM,不能通过胎盘,故不致危害胎儿,只有当胎儿血型不合的红细胞进入母体内引起母体产生抗ABO血型的同种免疫抗体IgG时,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免疫损害。这类血型同种免疫比Rh同种免疫虽较多见,但发生的机率并不太
高,因为调查上海居民中胎儿与母体的ABO血型不合者约占总产儿数中1/4稍强(26.89%),但是引起母、胎间ABO血型同种免疫者远远小于此数。根据上海对13个单位调查,在一千万人口的上海市18年内发现母、胎间ABO血型不合的同种免疫病症有712例(约合十万分之七)。”这是为什么呢?叶先生继续解释道,“因为胎儿ABO血型不合的红细胞一旦进入母体内,皆易被母体内天然存在的血型抗体(取M)消毁,使其不能发挥同种免疫作用,故
就母、胎间ABO血型不合的比例而言,同种免疫发生率并不高,这又因为ABO血型抗原(ABH)物质普遍存在于全身各种组织细胞上,且又有所谓分泌型,其分泌出的ABO血型抗原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唾液、胃液、乳汁及精液等。胎儿组织细胞上存在的和体液中分布的ABO血型抗原,能吸着和中和进入胎儿体内的母体抗ABO同种免疫抗体(IgG),可避免直接伤害胎儿红细胞,故致病比Rh同种免疫病轻。由于Rh抗原只存在红细胞上,又无分泌型,不具备吸着和中和抗体的能力,因此直接损害Rh+红细胞严重。”
更有趣的是,叶先生还写道,“若母、胎间ABO及Rh血型皆不合,发生Rh同种免疫者极少,这是因为胎儿ABO血型不合的Rh+红细胞进入母体内时,立即就被母体血中天然存在的抗ABO型抗体消毁,同时也将Rh抗原消除,故较少引起Rh同种免疫。”
至此,我想,叶先生30年前的论文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ABO溶血是可以发生的,但是,由于母体天然抗体的存在,可以迅速销毁胎儿红细胞抗原,而减少ABO的免疫应答,胎儿体内非红细胞的组织表达的ABO血型物质又可以迅速吸附母体的抗AB抗体,保护胎儿的红细胞。因此,ABO溶血的症状相对较轻。
因此,我们只需要提高对新生儿溶血症的警惕,如果孩子出生后出现黄疸及时就医和采取措施就可以了。而对于ABO血型不符的孕妇,如果没有习惯性流产和死胎史,根本不必要在孕期使用中药进行干预。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像ABO溶血效价这么高我最担心的就是在肚子里的时候就有反应,这样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