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中医备孕
1234跳转
发新帖
[多囊中医调理]

内膜薄,多囊,黄体不足等各种中药方整理加注解,欢迎各位JM把自己觉得有效的方子加上来!

楼主: 终会有一天
发表于 2011-9-9 19:05 |举报
4812939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备孕两年半未准,为求甚解,辗转奔波,却频遇庸医。现在查出多囊,子宫内膜薄,右侧附件炎,支原体阳性。em29


在论坛中潜水多日,觉得还是中医来得可靠些,虽然有些慢,但是实实在在地改善身体状况,不像西医停药就反复,这样即使怀上了,由于一些必须停药引起的身体变化也会对宝宝造成影响。这些天看到JM们的方子很有全部喝掉的冲动,可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又有阴虚阳虚之分,实在是不敢照搬照喝。相信JM们也和我一样急于改变身体状况,现将JM们分享的方子整理如下,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快点拥有自己的宝宝!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1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16

名称:党参

类别:补益药 

别名:上党人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喘虚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名称:艾叶

类别:止血药 

别名:冰台、艾蒿、炙草、蕲艾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禁忌:阴虚血热者慎服。

 

名称:白芍

类别:补益药 

别名:金芍药、白芍药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虚寒证不宜单用。 

名称:巴戟天

类别:补益药 

别名:巴戟、鸡肠风、兔子肠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禁服

名称:川芎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西芎、台芎、抚芎、京芎、贯芎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煎汤漱口。

禁忌: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陈皮

类别:理气药 

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

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禁忌: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名称:赤芍

类别:清热药 

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药、臭牡丹根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

禁忌:阳虚、血虚无瘀之证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名称:柴胡

类别:解表药 

别名:柴草、北柴胡、红柴胡、硬柴胡、软柴胡

功能主治:和表解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杜仲

类别:补益药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2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17

名称:当归

类别:补益药 

别名:干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禁忌: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名称:党参

类别:补益药 

别名:上党人参、黄参、狮头参、中灵草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喘虚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

名称:丹参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赤参、紫丹参、红根、活血根、红参、血参根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瘴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涂敷或煎水洗。

禁忌: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名称:大青叶

类别:清热药 

别名:大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疽,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非实热火毒者慎服,脾胃虚寒者禁服。

名称:地黄

类别:清热药 

别名:生地、生地黄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升津。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咽喉肿痛。生地黄: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润后捣绞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脾虚泄泻、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名称:阿胶

类别:补益药 

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功能主治:补血,止血,滋阴润肠。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证;阴虚证及燥证。

用法用量:内服:烊化兑服,5~10g;炒阿胶可入汤剂或丸、散。

禁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名称:覆盆子

类别:收涩药 

别名:覆盆、小托盘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禁忌:肾虚火旺,小便短赤者慎服。

名称:附子

类别:温里药 

别名:侧子、虎掌、熟白附子、黑附子、明附片、刁附、川附子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片贴敷艾灸。

禁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名称:茯苓

类别:利水渗湿药 

别名:茯灵、云苓、松薯、松苓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3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18

名称:龟甲

类别:补益药 

别名:龟板、龟壳、龟下甲、龟腹甲、龟底甲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掺或油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内有寒湿及孕妇禁服。

名称:枸杞子

类别:补益药 

别名:甜菜子、杞子、枸杞果、枸杞豆、地骨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酒剂。

禁忌:外感实热、脾虚泄泻者慎服

名称:甘草

类别:补益药 

别名: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禁忌: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名称:钩藤

类别:平肝息风药 

别名:钓藤、吊藤、钓钩藤、钓钩勾、莺爪风、嫩钩钩、双钩藤、鹰爪风、倒钩刺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痉。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宜后下。

禁忌:脾胃虚寒及无阳热实火者慎服。 

名称:干姜

类别:温里药 

别名:白姜、均姜、干生姜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名称:桂枝

类别:解表药 

别名:柳桂、嫩桂枝、桂枝尖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腕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6g(大剂量15-30g);或入丸、散。

禁忌:热病高热,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名称:何首乌

类别:补益药 

别名:地精、首乌、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或煎水洗。

禁忌:大便便溏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名称:黄芪

类别:补益药 

别名: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耆、箭芪、独根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120g);或入丸、散、膏。

禁忌: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名称:红花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癜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酒搽。

禁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4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20

名称:黄柏

类别:清热药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名称:黄芩

类别:清热药 

别名:腐肠、黄文、空肠、元芩、土金茶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名称:鸡血藤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血风藤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浸酒;或熬膏。

禁忌:

名称:鹿茸

类别:补益药 

别名:斑龙珠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冲,1~3g;或入丸、散;亦可浸酒。

禁忌: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中火盛,肺有痰热及外感热病未愈着均禁服。

名称:鹿角胶

类别:补益药 

别名:白胶、鹿胶

功能主治:补精益血,安胎止血。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虚劳赢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尿血,跌打损伤,阴疽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烊化,5~12g;或入丸、散、膏剂。

禁忌:阴虚阳亢及火热内蕴之出血、咳嗽、疮疡、疟痢者禁服。

名称:刘寄奴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金寄奴、六月雪、九里光、白花尾、炭包包、千粒米、细白花草、九牛草、苦连婆

功能主治:活血疗伤,通经,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肿痛出血、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治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单味消积可至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禁忌:气血虚弱、脾虚作泄者慎服,孕妇禁服。

名称:莱菔子

类别:消食药 

别名:萝卜子

功能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宜炒后打碎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中气虚弱者慎服

名称:没药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末药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瘀血阻滞诸痛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脾胃虚弱、孕妇及虚证无瘀者慎服。

名称:墨旱莲

类别:补益药 

别名:旱莲草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熬膏、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敷或捣绒塞鼻。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5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21

名称:女贞子

类别:补益药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熬膏点眼。

禁忌: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禁服。效力和缓宜少量久服。

名称:牛膝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百倍、怀牛膝、鸡胶骨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瘢瘕,肝阳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滴鼻;研末撒。

禁忌: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名称:蒲黄

类别:止血药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草黄、蒲棒花粉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孕妇禁服。 

名称:麦冬

类别:补益药 

别名:麦门冬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鲜品捣汁搽。

禁忌: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禁用。 

名称:牡丹皮

类别:清热药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g;或入丸、散。

禁忌:血虚、寒证、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名称:肉苁蓉

类别:补益药 

别名:肉松蓉、纵蓉、地精、金笋、大芸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禁忌:相火偏旺、胃弱便溏、实热便结者禁服。

名称:肉桂

类别:温里药 

别名:牡桂、紫桂、大桂、辣桂、桂皮、玉桂

功能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禁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名称:首乌藤

类别:安神药 

别名:棋藤、夜交藤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禁忌: 

名称:山茱萸

类别:收涩药 

别名: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枣皮、萸肉、药枣

药用部位:成熟果肉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禁忌: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名称:蛇床子

类别:外用药 

别名:蛇米、蛇珠、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或制成坐药、栓剂。

禁忌:阴虚火旺、湿热相火妄动及阳强、精不固者禁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6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23

名称:山药

类别:补益药 

别名:薯蓣、山芋、淮山药、野山豆、山板术、九黄姜、白药子、野白薯、佛掌薯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名称:熟地黄

类别:补益药 

别名:熟地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禁忌: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名称:锁阳

类别:补益药 

别名: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黄骨狼、锁严子、羊锁不拉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畅通便用于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阳事易举,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禁服。

名称:酸枣仁

类别:安神药 

别名:枣仁、酸枣核

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研末,3~6g;或入丸、散。

禁忌:内有实邪郁火及肾虚滑泄梦遗者慎服。

名称:水蛭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马蛭、麻黄蜞、马蟥、马鳖、红蛭、肉钻子、水麻贴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癥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5~3g,研末,每次0.5~1.5g(大剂量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活水蛭浸液点眼。

禁忌:体弱血虚、孕妇、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

名称:菟丝子

类别:补益药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萝子、豆须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药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研调敷,或酒浸涂。

禁忌:阴虚火旺、阳强不萎及大便燥结者禁服。 

名称:土茯苓

别名:土萆薢、冷饭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

功能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或蒸露;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名称:五味子

类别:收涩药 

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3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麻疹初发者禁服。

名称:乌药

类别:理气药 

别名:旁其、天台乌药、矮樟、鰟魮

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7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24

名称:续断

类别:补益药 

别名:龙豆、接骨、南草、接骨草、川断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禁忌:泻痢初起勿用。 

名称:仙茅

类别:补益药 

别名:独茅根、地棕根、黄茅参、天棕、山棕、土白芍、山兰花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香附

类别:理气药 

别名: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敷。

禁忌:气虚无滞者慎服;阴虚、血热者禁服。

名称:小茴香

类别:温里药 

别名:茴香、土茴香、野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中。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禁忌:热证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淫羊藿

类别:补益药 

别名:刚前、仙灵脾、千两金、黄连祖、牛角花、铜丝草、肺经草、铁菱角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大剂量15g);或浸酒、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阳强易举者禁服。 

名称:远志

类别:安神药 

别名:葽绕、棘葾、苦远志

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酒调敷。

禁忌: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者慎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名称:益智

类别:补益药 

别名:益智子、益智仁、摘艼子

功能主治: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用于脾寒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名称:益母草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益母、茺蔚、坤草、益母蒿、月母草、红花益母草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草捣敷。

禁忌: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18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19:26

名称:延胡索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延胡、元胡索、玄胡索、元胡

功能主治: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腕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1.5~3g;或入丸、散。

禁忌:孕妇禁服;体虚者慎服,或与补益药同用。

名称:紫河车

类别:补益药 

别名:胞衣、混元丹、胎衣

功能主治: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用于虚痨赢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食少气短,阳痿遗精,不孕少乳。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装入胶囊,每次1.5~3g(重证加倍);或入丸剂。新鲜胎盘,半个至1个,水煎服食,每周2~3次。

禁忌:脾虚湿困食少者慎服,表邪未解及内有实邪者禁服。

名称:泽兰

类别:活血化瘀药 

别名:虎兰、小泽兰、地瓜儿苗、奶孩、风药、蛇王菊、草泽兰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血虚无瘀者慎服;孕妇禁服。

名称:泽泻

类别:利水渗湿药 

别名:水泻、芒芋、泽芝、天鹅蛋、天秃

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禁忌: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名称:知母

类别:清热药 

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点击查看全文
19
天使宝宝 | 备孕达人(二宝) | 发表于 2011-9-9 20:07

em11 em11 em11 帮顶  

点击查看全文
终会有一天 (楼主)
20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9 20:10

没办法,遇过太多庸医怕了,只能自己多做功课!em25 em25 em25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