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民,林其德的同种免疫异常所致习惯性流产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
习惯性流产(habitualabortion,HA),发生率约1%其病因除了染色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内分泌异常及生殖道感染外,约50%以上患者流产原因不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因不明HA大部分与免疫学异常有关并将其分为自身免疫型HA与同种免疫型HA两大类。本文就同种免疫型HA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1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概念
同种免疫型HA是指母体对胚胎之父系抗原识别异常而产生免疫低反应性,导致母体封闭抗体和/或保护性抗体缺乏和其他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使得胚胎遭受异常免疫系统的攻击而造成的流产。目前认为它是同种免疫病的一种。
2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
2.1 正常妊娠的免疫防护机制 从免疫学角度讲,正常妊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半同种移植,现代免疫学观点认为,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之父系抗原(相对于母体来说是外来抗原)识别所产生的反应是免疫营养和免疫防护而非免疫攻击,表现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外周免疫耐受即妊娠免疫耐受。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如母胎间存在解剖和免疫屏障、胚胎滋养细胞表面缺乏经典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2gen,HLA),HLA-I、HLA-II类分子的表达,而有非经典的HLA-G分子表达、孕妇外周血出现特异或非特异的免疫抑制因子、Th1/Th2、Th3细胞因子的平衡等。母胎界面的免疫活化与抑制之间的平衡调控对胚胎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免疫因素通过有机协调形成网络,达到母胎间免疫关系的平衡,从而使妊娠得以维持。如果这种免疫平衡遭到破坏,则胚胎将遭受免疫攻击而流产。
2.2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
2.2.1 HLA与习惯性流产 HLA与HA的关联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是否存在夫妇间HLA位点共容性增大,导致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抗原无法识别。研究发现,HLA-I类分子A、B,II类分子DR、DQ共容性增大都与HA有关,且HLA-II类分子共容导致的流产主要发生在围着床期,以至于临床上难以确认,这也可能是某些不孕症及生殖周期延长的原因之一。HLA-I类分子共容性增大发生的流产较晚,多数能被临床确认。二是是否存在易感基因单元型和易感基因,如果存在,则可导致母体对胚胎抗原反应不足或产生不适当的免疫反应。众多研究发现HA患者存在易感基因和易感基因单元型,且不同种族之间的位点存在差异。我们的研究发现,HLA-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和单元型。三是胚胎滋养细胞HLA分子表达模式是否与HA有关,研究发现,滋养细胞有独特的HLA表达模式,即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表面都缺乏经典的HLA-I、HLA-II类分子的表达,但绒毛外滋养层有非经典的HLA-G分子表达,这种独特的HLA表达模式可能与妊娠成功与否有关,已有研究发现,如果HLA-G表达异常或在接触HLA-G时释放细胞因子异常,则会对滋养层产生免疫攻击,导致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2.2.2 滋养细胞抗原与习惯性流产 滋养细胞抗原是与母体直接接触的部分,除了独特的HLA表达模式外,其表面有大量的滋养细胞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表达(trophoblast2lympholtacrossreactivity,TLX)。TLX分为TLXA1和TLXA2,前者诱导淋巴细胞毒反应,后者刺激母体产生抗TLX抗原封闭抗体,如果该抗体封闭了TLX,使其不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妊娠得以维持。研究证实,当夫妇间具有相同的TLX时则不能激发母体产生抗TLX抗原封闭抗体,从而使滋养细胞TLX暴露,遭受母体免疫系统攻击而流产。主动免疫疗法刺激所产生的抗TLX抗原封闭抗体有部分是针对TLX的。
2.2.3 细胞免疫与习惯性流产 细胞免疫与H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子宫局部与外周血两个方面,主要涉及NK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NKT等细胞取用格局的变化以及Th1、Th2细胞因子研究等方面。
2.2.3.1 NK细胞与习惯性流产 子宫蜕膜中的NK细胞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是一种骨髓源性细胞,含量丰富,有两种亚型。一种表型为CD56+(亮荧光)CD16-,约占90%,对胚胎抗原无杀伤活性,另一种表型为CD56+(暗荧光)CD16+,系CD56+(亮荧光)CD16-在IL-2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约占10%,对胚胎抗原具有杀伤活性。研究证实,正常妊娠蜕膜表型为CD56+(亮荧光)CD16-的NK细胞具有以下作用:(1)免疫抑制;(2)分泌CSF-1、GM-CSF、G-CSF、TGF-
B、LIF等起到免疫营养作用;(3)促进滋养细胞生长和胚胎生长发育;(4)清除异常的胎盘细胞;(5)防止病毒的垂直传播。而HA患者蜕膜中不仅NK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免疫营养作用减弱,而且其细胞毒性明显增加,分泌细胞因子也呈现异常。
2.2.3.2 巨噬细胞与习惯性流产 研究证实,妊娠后,受高水平激素的影响,巨噬细胞快速向蜕膜趋化与聚集,同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目前认为,巨噬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形成中起枢轴作用。巨噬细胞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形成主要与其诱导蜕膜中T细胞凋亡、抗原递呈功能下降、调节Th1/Th2、Th3细胞因子比例以及吞噬凋亡细胞功能增强有关,而其表面表达的FasL、共刺激信号CD80/CD86分子及TSPS1-CD47-CD36三元体结构等可能是调节巨噬细胞功能,维持妊娠免疫耐受的关键因素。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巨噬细胞的活性异常可导致流产的发生。
2.2.3.3 T、NKT细胞与习惯性流产 T细胞是蜕膜中三大免疫活性细胞群之一。研究发现,人类正常妊娠蜕膜中,T细胞有所减少,2/3为Ts细胞,主要为ABT细胞,而CDT细胞只占少部分,且T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现象。动物研究表明,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蜕膜中,CDT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清除这些细胞可明显降低胚胎丢失率。NKT是近来提出的一种新的T细胞亚群,与经典T细胞不同,他的特点是同时具有NK表面标志及TCRAB、CD,细胞毒作用速度快且无抗原特异性,即具有类似NK的自然杀伤特性。研究证实,自然流产小鼠蜕膜中NKT数量明显增加。
2.2.3.4 细胞因子与习惯性流产 妊娠后蜕膜免疫细胞不仅在取用格局上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分泌许多细胞因子,主要分为Th1、Th2和Th3型三大类细胞因子。Th1包括IL-2、IFN-C、TNF-A等,Th2包括IL-2、IL-10,Th3主要为TGF-B等。正常情况下Th1、Th2/Th3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构成了蜕膜局部细胞因子网络。如Th1型免疫系统被抑制,Th2、Th3在蜕膜局部的优势表达,则有利于维持正常妊娠,反之则可导致流产等病理妊娠结局。我们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证实,HA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失去了平衡,偏向Th1,蜕膜局部TGF-BmRNA表达明显下降,正常妊娠为Th2型,主动免疫治疗可促使Th1向Th2优势转化,提高妊娠成功率。
2.3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诊断 诊断标准主要为患者有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病史,而无活产、死产、死胎史,并经常规病因筛查未发现染色体和解剖异常,也无内分泌、感染及自身免疫病。免疫学诊断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以及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2.4 同种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治疗
2.4.1 治疗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该疗法由Beer和Taylor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立,在全球已应用20余年。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丈夫或无关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进行皮内注射。
2.4.2 主动免疫疗法的适应证 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无生殖道畸形;内分泌检查正常;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包括ACL、LAC、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抗Smith、SS-A、SS-B、RNP抗体)和ANA等检测均阴性;无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
2.4.3 注射方法及疗程 注射方法为皮内注射。疗程从孕前开始。国外多采用每疗程免疫4次,2疗程法(孕前孕后各免疫1次)。每次免疫淋巴细胞总数为120@106,间隔3周。第一疗程结束后鼓励患者在3个月内妊娠,如获妊娠则再进行1个疗程。如未妊娠则在排除不育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1个疗程免疫。国内林其德等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每次免疫的细胞总数仅为(20~30)@106,每疗程免疫次数也改为2次,但取得疗效相同,并发现采用丈夫的淋巴细胞的疗效与采用无关第三个体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2.4.4 疗效及副反应 主动免疫的疗效肯定,报道成功率可达70%~94%。对于该疗法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尚无对母体及后代有明显副反应的报道。我们也对主动免疫治疗获得的后代进行了随访,发现在出生体重、体格生长发育和智力,包括个人-社会、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大运动等4个功能区等方面与同龄儿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证实主动免疫疗法是安全的。
(收稿日期:2004212205)来源于妇产科教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