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怀上宝宝
1234跳转
发新帖
[其他]

可恶的户籍制度(求助如何坐月子)

楼主: 阿福妈
发表于 2007-6-21 13:32 |举报
3197031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我和老公都在国外、我工作了、老公正在读博士、马上面临着毕业。我妈身体不好还要老爸照顾、所以没法回娘家、而且娘家和婆家相距甚远、一个北方、一个南方。原本做好了回国内婆婆家坐月子的准备、婆婆很好、找好了保姆、给宝宝织了十几套毛衣裤、还让老家的人喂了十几只鸡、备了黄酒。。。。总之把一切都安排的很周全。可惜我无福享受呀。上户口需要医院的出生证明、办出生证明又需要准生证、老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另外一个城市、按当时的户籍制度就办了个集体户口。从知道怀孕后就开始办理准生证、颇费了翻波折、好容易前天说批下来了、但却给了个明确结论----集体户口不给上户口。除非自己买房子成为户主!他妈的、这是什么制度!(非把好人逼到骂娘的地步)孩子不能上户口不就成黑户了?护照也无法办、就意味着我休完产假就得和我的宝宝分开!


幸亏我和老公还在国外、在国外生了在当地国家可以很容易拿到护照、将来随父母落户、还可以享受很多免费待遇。可是这里就只有老公和我相依为命、又雇不起保姆。 我到不怕辛苦、为了宝宝折几年寿都可以、只要宝宝好、可是担心什么都不懂呀! 老公忙着毕业论文、刚出生的孩子昼夜颠倒、我又怕影响他学习。而且最为担心的是我怕月子里情绪不稳定、老公又要照顾我又要做饭、还要熬夜写论文、难免也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我怕我们会吵架、会留下遗憾。我现在怀孕快六个月了、老公对我很好、我觉得很幸福、我希望永远这样下去。


所以请坛子里的姐妹们教教我坐月子的注意事项、如何大量的下奶、如何照顾孩子、如何····?反正把你们知道的都告诉我。从现在起我要收集这些知识、尽多的学习。拜托了!


点击查看全文
11
九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6:46

别急,别气,出生证明总归会有的吧,宝宝重要哦


点击查看全文
12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6:52

产后记得鸡汤要喝公的喔~~`因为母鸡有雌激素,与催奶的激素冲突,所以过去的老说法是不科学的~~


产前可喝母鸡汤的


祝好运,我现在也在弄准生证呢,好折腾的


点击查看全文
13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1

那你在国内生完 拿国外上户口呢  


出生证明也要准生证呀  什么破政策


如果在国外生可以把妈妈接过去  或者和政府申请救援呀


自己坐月子 可能吗


点击查看全文
14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2

孩子户口没关系,可以先挂着,等以后买了房子再报户口来的及,准生证两人不在一地是挺麻烦的,上海这里好像现在都没有什么准生证之说了,直接建大小卡就有出生证明了,要回来生吗?不回来的话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月子餐什么的,也有一些资料,你给我你EMAIL、QQ、MSN随便一个都可以,我传给你,我的资料好多的,什么怎么做月子,怎么照顾孩子等等等等
点击查看全文
15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4

别错过不同期的喂养要求

 

  宝宝在不同期有不同的生理需求,所以建议妈妈也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调整宝宝的喂养习惯:


  特别推荐:破解宝贝11个喂养难题 断奶后的婴儿喂养新概念


  0~6个月  宝宝刚刚出世,妈妈要格外小心。




  1、妈妈们至少6个月之后才停止母乳喂养。

  2、宝宝一般在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3、如果宝宝到了该吃辅食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对乳品的不满意,以前如果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就会常常饿醒。 

  4、如果妈妈在6个月或者更晚的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宝宝会在咀嚼和吞咽食物方面出现困难。

  5、最佳的辅食可以选择儿童米粉、土豆泥、胡萝卜泥、梨泥、苹果泥、香蕉泥等等。

  6、如果辅食过于干硬,加入凉开水或者孩子平常食用的乳品稀释。

  7、6个月之前,不要给他吃含有麸质的东西,如大麦、小麦、燕麦等。

  8、宝宝12个月之前,不要在他的食物中添加盐,因为盐会给他的肾脏造成负担,可能引起脱水。 

  9、在6~12个月之间,宝宝每天应该喝500ml~600ml的母乳或者配方奶。

  10、如果你用奶瓶喂奶,要经常清洗和高温消毒奶瓶,因为母乳或者牛奶都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11、如果你制作食物并放在冰箱中备用,记得标明制作日期,不要存放过久。 

  12、如果把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解冻给宝宝吃了,不要再把吃剩的放回去留着下次吃。 

  13、如果给宝宝吃解冻的食品,一定要保证重新煮过或者用微波炉加热,变凉之后再给宝宝吃。 

  14、给宝宝吃东西之前,一定要亲自试试食物的温度。  

  15、试着跟宝宝说话,鼓励他吞咽食物,保证他在吃东西的时候感觉舒服和放松,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吃。 

  16、耐心一点,如果宝宝一开始拒绝固体的食物,也不要过于担心。你可以明天继续尝试。 

  17、宝宝要学着如何用舌头把食物推到口腔的后方。所以如果他吃东西的时候弄得一塌糊涂,不要担心,一切都会好的。 

  18、试着每天在同一时间喂宝宝吃东西,这样宝宝会渐渐养成习惯。 

  19、让你的宝宝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调羹,这样他会尝试自己吃东西。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你用你的调羹帮助他一起进行。 

  20、在六七个月的时候,你的宝宝会长出第一颗牙齿,随着牙齿的长出,你可以让他尝试一下粗纤维的食物。 

  21、当宝宝可以撑住自己的脑袋并且坐直时,你可以给他选择一个适合的婴儿椅子,注意不要让椅子靠近墙壁,否则宝宝的脑袋可能会撞到墙上。

  22、当宝宝在吃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一个人呆着。

  23、把他的椅子挪到餐桌边,让他和全家人一起吃饭。 


  6~12个月你的宝宝开始喜欢自己吃东西,放手让他使用调羹,不要担心弄得满桌满地。


  24、你的宝宝学会了爬,所以他需要更多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提供体力,比如鱼类、谷物、水果等。

  25、不要担心把甜的和咸的混合在一起,很多宝宝都喜欢这种口味,水果加鸡肉是不少宝宝最爱的美味。 

  26、让宝宝尝试吃一些零食,这可以让他更快地学会自己吃东西。如果他正在出牙,他肯定更喜欢用手抓着吃东西而不是用调羹。 

  27、零食要能让宝宝用手抓,又要够软,适合咀嚼和吞咽。

  28、给宝宝一个有吸力垫的小碗,这样碗就被固定在桌子上不会移动了。

  29、在冰箱里冻过的蔬菜或者水果很适合正在出牙的宝宝咀嚼,可以试试冷冻过的去皮小黄瓜或者香蕉。

  30、如果每次你给宝宝喂辅食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不饿的样子,他可以减少乳品的摄入量,而从固体食物中吸收营养。

  31、如果宝宝在正餐的间隙觉得渴了,给他喝水或者他平常喝的乳品,而把稀释的果汁留到吃饭的时候给他喝。 

  32、给宝宝喝凉白开水,瓶装或是罐装的矿泉水可能含有高含量的矿物盐。

  33、尽量给宝宝喝鲜榨的果汁,避免瓶装出售的果汁,因为那些果汁里含有的糖分和酸性物质会损害宝宝的牙齿。稀释所有的果汁,因为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天然糖分可以导致龋齿,稀释时的比例应为一份果汁兑五份水。

  34、宝宝一岁左右的时候,试着让他戒掉奶瓶,取而代之有两个手把的杯子或者专门的训练杯。

  35、不要相信那些说蜂蜜、果糖是“健康的糖分”的报告,它们都会损害宝宝的牙齿。宝宝吃了这些东西后,你应该用柔软的牙刷或者干净的布片清洁他的牙齿。


  12~18个月这个阶段,宝宝的生长速度会减慢,食欲也减弱,如果他吃得比以前少,妈妈完全不用担心。


  36、现在,你该培养他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最好能吃5顿,水果和蔬菜必不可少,早饭包括一个水果,中饭和晚饭都要有蔬菜。 

  37、如果你的宝宝不喜欢吃煮熟的蔬菜,你可以试试给他吃生的胡萝卜或者黄瓜。

  38、当你烹饪蔬菜的时候,要知道蒸出来的菜比煮的味道更好,同时营养成分保留更多。  

  39、如果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宝宝接受蔬菜,试试把蔬菜切成小块,拌在米饭中或者酱汁里。

  40、如果让宝宝和家人一起用餐,记得他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卡路里和脂肪。  

  41、通常情况下,水果和蔬菜的颜色越深,它们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你可以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选择。 


  18个月到2岁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有主意,决定自己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所以尽量给他提供丰富的食物选择,免得宝宝吃饭成为你的难题。


  42、如果宝宝不想吃,就把食物拿开,而不是逼着他吃。 

  43、给宝宝吃健康的零食,让他远离巧克力、薯片、果冻。 

  44、如果你不想让宝宝吃垃圾食品,你自己首先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 

  45、只在吃饭的时间吃含糖的东西,因为同时吃别的食物可以稀释酸性,降低糖对牙齿的腐蚀性。 

  46、是让宝宝接触新食物的时候了,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偏食。如果他不要吃,妈妈别放弃,多尝试几次会成功的。

  47、为了让宝宝吃新食物,试试用游戏的形式。蒙上宝宝的眼睛,给他吃东西,再让他猜猜吃的是什么。宝宝没准会喜欢这种方法哦。

  48、过量的食物很可能让宝宝没有胃口,所以尽量把食物作成小份的,一份吃完了再给一份。 

  49、如果他不要吃某种食物,不要强迫他立刻吃,过一阵子再试试。  

  50、让宝宝的食谱丰富多样,避免他因厌倦而不肯吃。

  51、尽量给他吃全脂食品,宝宝至少在2岁以前都不该喝低脂牛奶。


  2~3岁这个阶段,你的宝宝会很乐意跟你一起在厨房忙活。


  52、让你的宝宝和你一起做饭,这样可以提高他对吃饭的兴趣。 

  53、如果他告诉你他饿了,最好马上让他吃到东西,因为宝宝很可能在等待的过程中被其他东西所吸引,而失去吃饭的兴趣。 

  54、你可以开始给他吃一些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土豆、黑米等,但是不要太多,宝宝的小肚子很容易填满。  

  55、避免吃煎烤食物,最好煮或者用微波炉加工食物。 

  56、如果宝宝爱吃奶油,只在面包上涂薄薄一层,不要给他吃太多。 

  57、限制宝宝吃甜食,这样宝宝得龋齿的概率就小很多。 

  58、制作食物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喜好。比如可以尝试将蔬菜做得五彩缤纷,孩子自然会胃口大开。 

  59、在买水果或者蔬菜时,让宝宝自己做出选择,宝宝肯定会更乐意吃自己选的东西。


点击查看全文
16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6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签名被屏蔽
17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8


















































宝宝是怎样爬起来的









爬行,对于大孩子或大人来讲,不过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可它却是宝宝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每个人最早主动向前移动的运动就是爬行——



宝宝正常爬行时间及发展过程



有研究表明,婴儿爬行是一个生物预置程序化的过程。3-6个月大时,是宝宝爬行的准备阶段;5、6个月大时可训练宝宝做俯卧、抬头;7、8个月大时就可开始训练爬行;9、10个月可以让宝宝自由自在的爬行。



出生后发育正常的宝宝,在学会抬头、翻身、坐立等动作后,一般到了7个月大左右,便自然地开始爬行了。但是,对于每个宝宝来讲,爬这个动作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而是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匍匐爬行、手膝爬行及手脚爬行。



从匍匐爬行向手膝爬行阶段发展过程



宝宝一开始爬行时,大多都是先往后退或往旁边爬,有的宝宝四肢乱动、乱蹬,甚至在原地不动,动作很不协调。时间大约持续几天或1—2个星期,这时宝宝的两条小胳膊能撑地,借助腹部蠕动与手臂的力量,带动身体往前匍匐爬行。但在此时,宝宝的小肚皮还贴着床面或腹部离床面非常近,两条小腿拖在后面不起作用,样子犹如一架将要起飞的小飞机(处于最初的匍匐爬行阶段),大约要进行1—2个星期。这时,主要训练的是宝宝两条小腿的交替运动能力,促使他逐渐地向手膝爬行这一阶段发展。



妈咪应对策略:



妈咪可让宝宝做一些帮助小肚子离开床面的训练。将宝宝的小肚子托起,把两条小腿交替性的在腹部下一推一出,每次练习可反复进行6-8次,每天定时训练数次。在宝宝两条小腿具备了一定的交替运动能力后,在他的前面放一个玩具吸引他,促使宝宝使出全身的劲向前匍匐地爬。但在这一阶段,宝宝容易出现的情况是不但没有前进,反而后退了,或是开始爬不动或很吃力。出现这种情况时,妈咪可用双手稍用力顶住宝宝的脚掌,给宝宝一点支持力,促使他往前爬。这样,宝宝很快就会学会用手和膝盖向前爬。



从手膝爬行向手脚爬行阶段发展过程



宝宝到了8、9个月大时,爬时小肚子不再贴着床了,也不再靠腹部蠕动向前移动,而是用手和脚撑地向前爬行,状如熊样,被称为熊样爬行。最终,爬行时两臂和两脚都能伸直。从手膝爬行向手脚爬行这一阶段的动作比较难掌握,关键要把四肢肌肉锻炼得健壮、结实,才能够支撑体重,使膝盖离地,两腿蹬直。



妈咪应对策略:



学会了用手和膝盖爬行后,每天,妈咪可让宝宝趴在床上,用双手抱住他的腰,抬高小屁股,同时使宝宝的两个小膝盖离开床面;让宝宝把小腿蹬直,两条小胳膊支撑着地。然后,轻轻用力地向前后方向晃动宝宝的身体,保持1分钟左右,恢复原来的姿势。休息几分钟后继续练习,每天做3-4次,会大大提高宝宝四肢的支撑能力。



当宝宝的支撑力逐渐增强后,妈咪双手抱住宝宝的腰时,可稍稍用些力,促使宝宝往前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妈咪可试探着松开手,用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宝宝每前进一点,妈咪都要抱起他亲亲,或在一旁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宝宝。经过反复训练,宝宝逐渐就会独立地、真正地爬起来了,尤其是到了1岁以后,爬行动作会更加灵活自如。



爱心提示:



1.由于每个宝宝生长发育的水平不完全一致,所以学会爬行的时间、经历及爬行的样子也不尽相同,每个宝宝不一定都走过往后爬、往前爬及熊样爬行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过,爬得越早越好,爬得越多越有益,这对于每个宝宝都是一样的。因此,妈咪要尽可能地为宝宝创造有助于爬行的环境。



2.宝宝一旦学会爬行,即可到处行动,而家中及家外都存在着很多危险因素。妈咪应时时提高警惕,宝宝爬行时在旁悉心照料,避开各种危险因素,以防发生意外。










宝宝预备爬行须知









有些家长照顾宝宝非常小心,即使到了宝宝会爬的月龄,也因为怕地上脏、怕宝宝在地上着凉、怕硌着等等,总是抱着或推着宝宝,没给宝宝创造学爬的条件,从而剥夺了宝宝爬的机会。如果宝宝没有经历爬行,就学会行走,虽然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有可能在宝宝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爬行服装



宝宝装很多,但分体衣裤并不适合爬行。教宝宝学爬时,最好给宝宝穿连体服(也叫蛙服或爬行服),这种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形成一个整体,爬行时不会露着宝宝腰部及小肚肚,同时衣服合体,没有太多累赘的东西,不会影响宝宝爬行的兴致。



注意:服装的前面不要有大的饰物及扣子,防止宝宝趴下时,硌痛宝宝娇嫩的身体。



爬行装备



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体重较轻,爬行时可能还不会磨破皮肤,而大一些的宝宝由于体重的增长,用肘、膝爬行很容易磨破皮肤,因此,宝宝爬行时要穿上护肘、护膝(可以去商店购买,也可以家中自行制作)。所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柔软,又不至妨碍运动。



爬行地点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可供宝宝爬行的有利地点。在地面上爬时,要考虑地面的材质,有些地面过凉、过硬,对宝宝来说都不舒服,有效的补救方法是在地面上为宝宝铺一块毯子,让宝宝在毯子上爬;也可以用巧拼地板铺出一块小天地,供宝宝在上面爬,最好再在上面铺一块地板革,光滑的地板革可减小爬行阻力。



注意:地面上不要随意放置小东西,防止宝宝吃进嘴里,还要注意宝宝头部的高度不要有桌或椅的尖角,防止磕着头部。床面虽软,却有一定高度,爬时要防止宝宝从床上摔落。

如果塑料地板块或地板革有味道就一定要晒到没有味道以后才能用。清洗的时候最好用清水,如果用洗涤剂,一旦有残留对宝宝身体不好。









宝宝为何不爬









宝宝不爬,有的妈咪很担忧,认为宝宝发育不正常;有的妈咪则无所谓,觉得会不会爬不当紧,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恰当。宝宝不会爬,肯定是有问题,不是妈咪照料上的欠缺所致,就是身体里真的存在着异常。妈咪最好多做一些了解,以便及早把宝宝不爬的原因找出来——



妈咪照料上的问题



问题一 没有给宝宝提供学爬的机会



妈咪整天让宝宝呆在婴儿床里,或总是被放在推车上,或经常被妈咪背在婴儿背带里,或大多时间在学步车里度过。



问题二 没有为宝宝创造学爬的条件



让宝宝爬行的垫子太软,宝宝根本爬不起来;让宝宝爬行的地方太硬或地毯太磨人,宝宝害怕膝盖痛不敢爬;让宝宝爬行的地方太凉,宝宝不愿接受;让宝宝爬行的席子太滑,摩擦力太小使宝宝没法爬;给宝宝穿得衣服太厚重,或受款式限制(以上衣、下裤为宜),使宝宝爬起来不方便,减低了爬行的兴趣。



问题三 担心宝宝会爬后易引起意外



有些妈咪担心宝宝会爬后,可到处活动,自己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出意外,使宝宝身体受伤。因此,宁愿自己抱着,或经常放在学步车里,也不愿让宝宝在地上爬行。



问题四 宝宝对爬心里存在障碍



宝宝在初学爬时,心里肯定会有一定的恐惧感和迟疑感,尤其是碰到不确定的情况时,总是抬头看妈咪的表情。如果妈咪不耐心,做出恐吓的样子或责骂,宝宝就不愿再爬行。



宝宝身体上的问题



问题一 患有先天性运动系统疾病



均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当然爬行动作也包括在内,如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及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婴儿型。患儿常常表现为,身体在出生后就发软。除此,不像正常婴儿那样,仰卧时四肢为委曲状,而表现出四肢松软,好似“平摊”在床上一样;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问题二 患有脑性瘫痪



脑瘫患儿3—4个月大时,腿的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婴儿,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到了会坐、会爬、会走的时间,常常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宝宝;即使爬行起来姿势也很怪异,表现为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支撑身体。



问题三 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存在肌肉、神经麻痹的宝宝,由于肌肉张力下降,也会影响了宝宝爬行动作的发展。



爱心提示:



爬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使思维、语言及想象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可使动作更敏捷,求知欲更高,情绪更愉快,同时也促进骨骼的发育,为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因此,宝宝不爬时妈咪不要急躁,而是要耐心指导,同时仔细地寻找原因并尽快去除;也不要掉以轻心,觉得爬不爬都不当紧,应该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如果伴有异常,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以免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因应法

——
长牙期









对许多新手爸妈来说,宝宝的每个成长的阶段能带给他们喜悦,也会让他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是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通常会面临一些“特殊时期”,包括长牙期、厌奶期、生病期、打完预防针期、学爬期、睡眠颠倒期,每个特殊时期都可能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本文将针对这些特殊生理时期,提供因应的方法。



周岁以内的宝宝可说是最让父母担忧的阶段,除了因此时期的宝宝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育儿爸妈需要费更多的心思在生理的照料之外, 也因宝宝从四个月起,可能即将面临几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如果没有作好因应的措施,会使爸妈和宝宝陷入“痛苦”的局面。



至于哪几个阶段是值得父母小心因应的呢?且看以下的详细介绍。



特殊生理期——长牙期



当家长们发现宝宝流口水的情形比以前增加,常常将手指或整双手放入口中吸吮,或将抓到的东西放入口中咬,这时可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正面临着"长牙期"。小儿科医生林炫沛表示,大多数的宝宝在六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宝宝在长牙期除了会发生以上的情况之外,在情绪上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宝宝的脾气变得比较暴躁、不易安抚、常常哭闹、不安。如果您的宝宝已经进入长牙阶段,您可以在要长出牙齿的牙肉上,感觉到有一个硬硬的小突起,同时牙肉上也会呈现一点点红肿,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至于长牙期的宝宝会不会发烧、腹泻、呕吐……,如果有这些症状,可能是其它疾病所引起,应该与长牙无关。然而不可否认的,有些宝宝会因长牙的不适而影响到情绪,甚至导致食欲不佳,此时帮助宝宝度过不适的长牙期,则显得十分重要。



长牙期的口腔保健



在宝宝长牙时期作好口腔保健,对日后牙齿的健康有很大的助益。建议父母在宝宝一出生起,每次喂食完毕需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将牙龈清洗干净;在长牙阶段,因为初期只长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轻轻刷牙齿表面,至于后面没有长牙齿的牙龈,仍需用纱布清洁;到了后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并注意宜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以免伤害牙龈。



度过长牙期的因应方法



•按摩宝宝牙床

父母有时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



•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如优格、布丁、起司等。



•给予适当“器具”

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



•适时的呵护与关怀

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



定期作健齿检查



林炫沛医生建议,父母应该在宝宝长牙时期(约在宝宝六个月至十二个月之间)带宝宝至儿童牙科看诊,借此除可了解宝宝长牙的情形与饮食的习惯,也能让父母确知如何清洁宝宝牙齿,必要时也可以替宝宝做专业的牙齿清洁。(接下文)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因应法

——
厌奶期









(接上文)

特殊生理期——厌奶期



宝宝厌奶的现象普遍发生在六个月之后,甚至有的宝宝在四个月左右便有厌奶的现象,其发生的原因很多。小儿科医师林炫沛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婴儿的生理发育及感官功能愈来愈成熟,开始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自然就容易对“吃”分心,这该是厌奶的主要原因。另外,四个月之后可开始替宝宝添加辅食品,宝宝在吃了与牛奶不同的多样化食物之后,很可能会“喜新厌旧”,变得不再只钟情于“牛奶”这种单一口味的东西。



林炫沛医师进一步指出,厌奶的发生并非就代表着宝宝会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的成长曲线属于正常,且活动力一如往昔,无其他异常的现象发生,就像有些生理的不适症状会导致宝宝厌奶(如:刚打完预防针、长牙期间、胀气等),这种情形通常持续几天后即恢复正常,父母就毋须过于担忧。然而如果宝宝食欲仍然不振,且出现活动力变差的情形,则有必要察觉是否有其他的生理疾病了。



宝宝厌奶的因应方法



至于在厌奶时期是否有一些因应方法,营养师谢玉秀提供以下几项要领供父母参考:



不宜随意更换牛奶



如果宝宝平时所喝的牛奶口味或成份忽然被更换了,也容易引起孩子拒绝喝奶的行为,所以当家长们考虑替宝宝换奶时,须采渐进式的添加方式(每天半匙添加新奶粉直至全部更换为止)。



了解原因,补充需求



如果宝宝的厌奶现象是因为生病了,那就必须先依症状的不同给予适当的食物。如:便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导致他无法专心喝奶,这时可试着多给宝宝吃些蔬菜、水果类等富含纤维质的食物,可改善便秘的症状。



多样化的食物供给



宝宝会产生厌奶的情形,可能是因为吃腻了单一的食物,如果父母能在食物的种类上做变化,将可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另外,如果宝宝开始吃辅食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父母甚至可以在食物的颜色上下点功夫,如:胡萝卜、瘦肉、青菜、蛋黄……都是辅食品的最佳“调色”材料。



营养足够的替代品



宝宝不喜欢喝富含钙质的牛奶,父母可提供一样含钙的食物替代品,如:小鱼干、骨头汤等以补其不足。



减少外界的刺激



孩子容易因分心而忘记“吃”,如果四周不断有人走动或有嘈杂声,如此容易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因而忘记喝奶的“行动”。因此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进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



留意奶嘴的设计



有的宝宝厌奶可能是因为奶嘴的口径大小不适合吸吮,使他无法顺利喝奶。测试奶嘴口径的方式为,把奶瓶倒过来,标准口径的牛奶会成水滴状陆续滴出,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宝宝的不适感,而引起厌奶的情况。(接下文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因应法

——
生病期









(接上文)

特殊生理期——生病期



虽说一岁之内很少外出,理应不容易感染疾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因为周岁内的宝宝由于生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如果遇到家中有其他人生病了,很容易感染疾病。林炫沛医师表示,一旦发现宝宝生病了,家长们最重要的是要及时早出病因,而不是只一味地缓解症状。举例来说:许多的疾病都易引起发烧的症状,倘若父母只担心发烧的现象,却不知宝宝发烧的真正原因,反而会耽误了病情。



各种疾病的因应对策



周岁以内的宝宝最常发生的疾病不外乎是呼吸道疾病及肠胃系统发生障碍。我们针对以下的常见疾病做居家照顾的建议。



中耳炎

这是婴儿上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为发烧、躁动,由于婴儿还不会说话,因此常会以揉耳朵或拉耳朵来表示疼痛。父母在居家照顾时,除了须按时给宝宝吃药之外,也要严禁宝宝去抓、挖耳朵,以防病情加重。



肠胃炎

肠胃炎的症状多为腹泻并伴随着呕吐,另外也可能有腹痛、疲倦、昏睡、发烧等症状,值得提高警觉的,如果父母发现宝宝口干、眼眶凹陷、皮肤干燥、尿少则代表着有脱水的危险。



一旦发现宝宝有肠胃方面的障碍,轻微者可先暂时禁食,或将牛奶浓度调稀一点,并让宝宝多休息;若严重的又吐又泻,导致脱水而引起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则必须立即送医。



流行性感冒

当宝宝感冒时,可让他多休息、补充水份、给予清淡的食物,若家中有其他幼儿须隔离。林炫沛医师指出,宝宝感冒最让父母担心的该是出现了发烧的症状(38℃以上),此时父母必须做以下的处理:



调整室内的温度(一般室内温度以26~28℃最令宝宝感到舒适)→检查孩子是否穿得过多(可减少衣服或被盖)→为宝宝进行温水浴(借此将宝宝身上的热度散掉)→给予宝宝温开水(三个月之后的宝宝可给予果汁)→给予水枕或冰枕(必须每半个小时量一次体温,以防体温降得太多)→给予退烧药(若做了以上的处置,宝宝仍未退烧时,可按医师的指示给予退烧药或使用塞剂来退烧)。



生病期的营养注意事项



对生病期的宝宝而言,注意日常生活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谢玉秀营养师表示,定时定量是摄取营养的好方法,一般在每日饮食建议量下,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量会依年龄层而有所差异,对大多数病童而言是足够的,除非患某种特殊的疾病,如烫伤、肾脏病或吸收不全者才需要补充。谢玉秀营养师更指出,有些家长担心生病的宝宝会营养不足或者希望病情好转,因而让他乱吃一些成药或偏方,如此往往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最后她提醒家长们知道孩子的病症后,除了依医师指示按时为宝宝吃药外,还要给予他正确、足够的营养,并且细心、耐心地照顾宝宝,才能让宝宝安度生病期。(接下文)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因应法

——
打完预防针期









(接上文)

特殊生理期——打完预防针期



宝宝一出生24小时以后就必须接受预防疫苗注射,以防止一些病菌的侵入,而危害宝宝的健康。父母除了必须按时带宝宝至医院接种各类疫苗,并详知注射各种疫苗之前的禁忌(如宝宝发高烧时,通常不能注射卡介苗及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等等),宝宝注射预防针之后的照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林炫沛医师表示,在注射疫苗之后,可能发生一些轻微的副作用,轻微发烧、注射的局部部位会有肿胀、发红、结硬块等反应是常见的现象,只要没有出现高烧不退、红肿不退、活动力减弱、食欲降低等异常情况,父母大多毋须担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口服疫苗不会引起特殊的反应。



在宝宝打完预防针之后,父母在照顾上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林炫沛医师指出,宝宝在打完预防针之后仍可照常洗澡,而注射的部位如果出现红肿,可给予冰敷,以减缓症状。同时建议家长们在带宝宝至医院打预防针时,可主动索取“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注意事项”,拿回家参考。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卡介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1 注射部位在左手臂,注射后每天仍可照常沐浴。

2 注射后10~14天,注射部位呈一小红结节,稍微痛痒,但不会发烧。

3 4~8周会变成脓泡或溃烂,家长们不须刻意帮宝宝擦药或包扎,唯须注意不要磨破脓泡,若不小心弄破只需擦干保持干燥即可。

4 平均2~3个月会自行痊愈、干燥,痂皮会脱落,留下一个小小的疤。

5 可能在同侧腋下发现硬块或有颈部淋巴腺肿大的情形发生,此种情形对宝宝的健康大多没有影响,但如果直径超过一厘米,应该回医院检查。



乙型肝炎疫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偶而会在注射的部位出现红肿、微热、硬结等局部发炎的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微且于注射后两天内消失,有时会发生轻微的发烧(肛温低于38.8℃)' 通常也在注射后48小时内消退,甚少有高烧超过38.8℃的。另外,宝宝也容易有情绪不安、易哭闹、胃口减小等症状。



日本脑炎疫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通常没有特殊的反应。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混合疫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1 注射部位可能红肿疼痛或结硬块,全身可能会轻微发热,通常2~3天便会消失。如果注射的部位发红疼痛,建议父母可用热毛巾热敷按摩。

2 须避免宝宝着凉,并且应该多喝水。

3 若发烧,肛温在38.5℃以上,请给予宝宝医师所开的退烧药,若发烧至39.5℃(肛温)应尽速送医。



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1 口服疫苗很少会发生不良的反应。

2 必须用温水化服糖丸,禁止用热水化服。

3 服用口服疫苗前后半小时内,请不要给宝宝进食或喝水。



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疫苗

常见反应及因应法:

1 大部份无特殊反应,少数宝宝于注射后5~12天会轻微发烧或出现少量红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若注射1~2天有发烧的情形,请立刻送医诊治。

2 注射后5~12天须详加照顾宝宝,预防他感冒。可让宝宝多喝水并减少进出公共场所。(接下文)










宝宝特殊生理期的因应法

——
学爬时期及睡眠颠倒期









(接上文)

特殊生理期——学爬时期



“七坐、八爬”,八个月左右宝宝已开始学习用“爬”这个动作来探索世界,此时父母更要多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以免宝宝到处“碰壁”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宝宝都会经过“爬”的这个阶段,林炫沛医师表示,“爬”这个特殊的动作只在婴儿期中维持短短的几个月,一旦宝宝学会了“走”,通常他就不会想要再爬,再者,每个宝宝“爬”的姿势并非一致,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是向后爬或单脚爬……,甚至是直接跳过“爬”的动作而开始“走”,其实并不需要过于担忧,因为“爬”的动作不佳可能只代表着运动细胞较弱、平衡感较差而已。然而也不可否认,如果宝宝经历了爬的阶段,对他的成长发育还是有极大的帮助,所以父母仍然须注意多让宝宝有爬行的机会。



当宝宝在学爬阶段时,父母最担心的莫过于他的安全,林炫沛医师说,为了让宝宝爬得好,家长一定要将爬的环境布置妥当。如地板上可铺置软垫,宝宝爬的平面最好是平整、具有弹性的,且不会过于粗糙,除了为宝宝布置一个安全的环境之外,也须注意身体上的保护,如不要给宝宝穿着过多的衣服,因为太多的束缚会妨碍爬行,并且也要注意手掌及手肘的保护。



意外伤害的因应方法



A 撞伤

撞伤最严重的该是头部的伤害,当宝宝撞到头部时,若当时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父母也必须特别仔细观察宝宝,并在晚上叫醒宝宝2~3次,看宝宝是否有异样,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头痛、呕吐、昏睡不醒等症状,则须立刻送医。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天内都属可能发现异样的时期,因此父母须严加留意。



B 擦伤、割伤

发现宝宝擦伤或割伤严重时,必须立刻送医诊治,以确定伤口是否需要缝合;如果宝宝只是轻微擦、割伤,家长可自行帮宝宝处理,父母首先必须洗净双手,以棉花或纱布用清水将伤口洗干净,再涂上药,若宝宝受伤的位置在手腕,须留意神经及肌腱的伤害。





特殊生理期——睡眠颠倒期



我们常听到许多育儿的爸妈抱怨说:“自从小宝宝诞生之后,自己睡眠的时间变少了!”宝宝的睡眠日夜颠倒,不能配合大人们的生活作息,通常是导致爸妈们无法好好休息的主因。林炫沛医师表示,初生婴儿由于刚刚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加上睡眠调节功能尚未成熟,因而容易会有日夜睡眠颠倒的情形产生,要解决这一难题,为宝宝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空间是首要之务。在外在的环境布置妥当之后,接下来就要看爸妈平日所下的功夫了。



睡眠颠倒因应方法



1 为宝宝制定生活作息表,并切实执行。

周岁内宝宝睡眠情形

一般而言,此时期的宝宝除了洗澡、喝奶之外,就是睡觉了。一天平均睡眠的时间为15个小时。唯一让父母困扰的应该是夜间的啼哭,这时就要找出造成啼哭的原因。



周岁内宝宝睡眠调整计划

调整孩子喝奶的时间,其方法是:

•将宝宝睡前的奶量增加。

•半夜宝宝吵着要喝奶时,可以用白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增加最后一次牛奶的浓度。



2 白天尽量让宝宝玩耍,减少午睡的时间或不要让宝宝太晚睡午觉。

3 沐浴时间最好改在睡前的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前,如此可使宝宝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调整宝宝睡眠时也要注意宝宝是否吃饱了,尿布是否干爽,身体是否有任何不适,在排除这些状况之后,才能开始为宝宝进行睡眠调整计划。



舒舒服服渡过危险期



虽说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上述的特殊阶段,然而不可否认的,一旦宝宝“踏”进了其中的一个阶段时,如果父母没有具备正确的因应措施,不仅会造成宝宝的不舒服,自己也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所以奉劝每位父母都应该防患于未然,平时多充实育儿知识,才能让心爱的宝宝安度每个特殊的生理期。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上)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发烧的症状发生,有的父母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诊;有的父母,则只求孩子迅速退烧,吃的、塞的通通来,事实上,过与不及对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种负荷。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

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儿科主任宋文举医师表示,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发烧、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师治病,首重病因的发现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是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宝宝一发烧,父母亲之所以会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个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发烧会烧坏脑子。小儿科主任丁绮文医师表示,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以往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医疗知识尚未普及,发高烧背后的原因没有区分清楚。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她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民间错误退烧观念和方法



综观上述论点,家长应该要有正确的态度,将发烧当作一种警讯。小儿神经科主任赵文崇医师表示,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因此当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会使用民间流传的一些退烧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来为孩子退烧,这是不适当的。宋文举主任指出,宝宝发烧时烫热的皮肤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宝宝反应会很剧烈,可能会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气味又会使幼儿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传统老一辈的“寒到”的观念,造成一般误以为发烧时必须多穿衣服,赵文崇主任强调,其实刚好相反。他说,发烧时全身能散热的地方以皮肤的表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假使能将过多的衣服剥除,大量身体的热可经由宽松清凉的外表排除,体温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险的发烧讯号



赵文崇主任强调,宝宝发烧病理原因可大可小,严重者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发炎等,不处理会导致残废或死亡;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不理它也会自己好。但这中间的差异若非专业人员实难判断,有时更须借助检验技术才能确实区别。



宝宝发烧,父母固不必大惊小怪,却也不能掉以轻心,导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应学会如何有技巧、有知识、有智慧的面对它。当小孩子发烧时会合并其他的表现: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的现象,幼小一点的婴儿不会说话,甚至变得躁动哭闹不安。此时,适度的处理,使体温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发热痉挛或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更是需要。(转下文)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下)









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正确的退烧方法应该是: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5、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当然,在上述几种退烧方法中,对爸妈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烧药的使用,而每位宝宝家里确实都必须常备退烧药以因应不时之需,免得临时半夜发烧束手无策。但丁绮文主任提醒爸妈,退烧药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则,何时用、怎样用,平时宜有正确观念,才不会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烧失控。



她说,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一般以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级,阿斯匹灵锭剂退烧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灵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但用量宁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体温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门,造成腹泻。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过敏休克。退烧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温,家长不必一时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宋文举主任也强调,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的互相并用,因为剂量不好控制,还是单独使用比较安全。还有,退烧药也不可多服几次或将剂量增加,以加强退烧的效果。千万要记住,“药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药物(包括退烧药)都有它们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会产生毒性。许多父母因爱儿心切,而把过多的退烧剂给幼儿服用,但却没退烧,反而烧得更厉害,因为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让体温升高。



总之,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体温多半可获得降低,翌日再带宝宝就医即可。















































































































让爱哭宝宝一觉到天亮









奶喂了!尿布也换了!也没有胀气,也没有发烧,宝贝还是一直哭,不睡觉!白天却安安静静的,把爸爸妈妈整得睡眠不足,成了熊猫族!此种夜里不睡,或睡不安稳而哭泣的症状,称为“小儿夜啼”。本病多见于三个月以内的婴儿,根据统计,几乎每十个婴儿中,就有三、四个婴儿“夜晚不睡觉”!



小儿夜啼原因、症状及疗法



小儿夜间啼哭的原因,除了所谓的“被惊吓到”之外,其他如:饮食不当、消化不良、饥饿、尿布浸湿、衣带过紧、皮肤瘙痒、室内温度过高、光线过强、睡眠环境不安静、生病等原因均可引起。而在体质方面,还有许多因素,可以找专业中医师仔细辨症治疗,介绍如下:



1.脾胃虚寒

症状:本型多见于先天不足的小儿,症状可见体弱多病、面色青白、四肢发凉、食欲差、哭声低微、哭时无泪、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清长、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中医疗法:治宜补益脾肾,温脾散寒。中药可选保和丸、焦三仙之类,日服两次,温开水化汁送服。



2.心火内盛

症状:可见小儿面红、身热、白天烦躁不安、夜间啼哭不止、哭声大、泪多、眼屎多、大便秘结、小便黄、舌尖红、舌苔黄、指纹红紫。

中医疗法:应清泻心火,用药选导赤丸,日服两次,温开水化汁送服。



3.惊骇所为

症状:本型主要症状有面色发红、鼻周发青、入睡后惊动易醒、醒后啼哭不止,或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哭声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悌、面色青灰、舌苔多无变化、指纹青紫。

中医疗法:以镇惊安神为主,用药可选温胆汤,日服两次,温开水化汁送服。



4.肾虚

症状:肾气不足的孩子除有夜啼外,还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孩子会有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常见小儿肢体软弱、筋骨不固、头发稀疏萎黄,伴烦躁、发育迟缓等症状。

中医疗法:当以补肾安神、镇惊补气为治。用药如补肾丸、六味地黄丸,日服两次,温开水化汁送服。



改善夜啼的药膳



以下药膳适合一岁内幼儿,如三个月大幼儿可采1/2剂量。

1.百合红枣汤

组成:百合25克、红枣5粒。

服法:煮汤当茶喝。

功用:养阴补血,宁心安神。

说明:主治惊恐所致的小儿夜啼。



2.竹芯茶

组成:灯芯草2克、淡竹叶10片。

服法:煎汤取汁,代茶喂饮。

功用:清心安神。

说明:灯芯草性味甘淡,入心、肺、小肠经。适用于小儿心火内盛型夜啼。



3.甘麦大枣汤

组成:浮小麦15克、红枣5枚、炙甘草2克、蝉衣2克。

服法:水煎代茶饮。

功用:清心热、健脾胃。

说明:适用脾胃虚寒所致的夜啼。



4.消胀茶

组成:山楂2克、麦芽5克、枳壳2克。

服法:水煎去渣代茶饮。

功用:消食化滞,行气消胀。

说明:适合肠胃易胀气、肚子咕咕叫的患儿。



其他夜啼特效疗法



1.制成药枕

组成:取白茯苓50克、白菊花80克、勾藤80克、淡竹叶50克、灯芯草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

使用方法:打碎后装入一布袋中,夜间枕用,早晨将药袋装入塑胶袋内密封;次夜继用。



2.按摩及穴压

父母给孩子多一些爱抚,孩子满足了,就不再哭闹了。

方法:家长用大拇指按压孩子以下部位:

1)轻压孩子的手掌面与腕的横纹中点。

2)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位于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缘0.1寸处,左右共十穴)。

3)揉孩子头顶百会穴(两耳绕过头顶的连线,与头顶前后中线的交会处)20-50次。

4)揉孩子脚底涌泉穴(脚底正中凹陷处)20-50次。

5)自下而上由脖子往胸椎、腰椎、尾椎轻捏3遍。



让孩子有个好眠的生活小叮咛



1.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

很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间,孩子都会在睡后哭闹。此外,孩子鼻子鼻塞、肚子有蛔虫等,也常常因难受而在睡中哭闹。



2.训练孩子正常的生活作息:

有些孩子白天一直睡,夜里便精神十足,当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时,孩子就会用哭来抗议。纠正的方法是白天减少孩子的睡眠时间,逗孩子,跟他玩,晚上孩子睡眠才会有所改善。



3.晒晒太阳:

晴天时,利用早上9点之前、傍晚5点左右带宝宝散步、晒晒太阳,可增加维生素D的来源,会有促进神经安定的作用。



4.少吃易产气的食物:

如苹果、甜瓜、巧克力等甜物,牛奶不要泡太浓。可给宝宝适量温开水或茶饮,并轻轻按摩腹部,一般均能使之缓解。只要有打嗝、放屁、排便等,将气体排出,终止胀气,就可改善宝宝的不舒服。



结语

总之,婴儿夜啼的原因很多,爸妈应该细心观察一下,如果怀疑是疾病所致,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时加以去除,小宝贝一定会甜甜蜜蜜入梦乡的!












与奶嘴&手指说分手(上)









你家宝宝是含着奶嘴或手指长大的吗?



有些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把吸奶或手指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看他吸得津津有味的模样,不禁让人怀疑,那奶嘴及手指是否真的如此美味?但是,孩子一天天长大,却丝毫不打算离开奶嘴或手指,这可让父母烦恼了。



吸吮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有些宝宝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会吸吸手指来满足自己。而孩子出生之后,更是懂得利用吸吮能力来吸奶,以获得饱食。所以,喂母乳的母亲会发现,有时候宝宝已经吃饱,却还是含着奶头不放,这是因为宝宝喜欢吸吮带给他的满足感,而不愿意离开母亲的怀里。



由于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不相同,有些宝宝喜欢依赖某些东西带给他安全感,于是当宝宝肚子饿了、伤心、想睡觉、不舒服时,就会吸奶嘴或手指来安慰自己,所以吸奶嘴或手指对宝宝有缓和情绪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宝宝吸奶嘴或手指并非是不好的事。



只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加上开始长牙,父母就会担心吸奶嘴会不会让孩子嘴形或是牙齿变形,而吸手指的宝宝,常常来不及帮他洗手,就把脏手指塞进嘴里,不小心就可能吃进脏东西而拉肚子。



吸手指、奶嘴会有后遗症?



因为吸手指、奶嘴有些不好的影响,使得家长面对嗜奶嘴(手指)成性的宝宝烦恼不已。书田诊所小儿科主治医师陈永绮表示,有人认为牙齿咬合不正、嘴巴变形、中耳炎发生率高、手指变形等都是吸奶嘴、手指所带来的后遗症。事实上,除非孩子对于奶嘴及手指过于依赖,且相当长时间的使用,否则如果只是饿了、累了、想睡了,才吸吸奶嘴或手指,并不会造成以上的情形发生,家长不用过度担心。



少数孩子持续到2-3岁仍习惯吸着奶嘴,或是严重到手指已经破皮,此时,家长就要考虑想方法帮孩子早日戒掉奶嘴、手指。不应规定期限,这些孩子的习惯建立已经根深蒂固,陈医师提醒家长应该要用更大的耐心及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不要立即强烈限制孩子的戒除,否则可能会让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习惯未戒掉前,家长要注意奶嘴及手指是否常保干净,以免让孩子将脏东西吃进肚子。



断奶嘴&戒手指的时机



陈永绮医师表示,吸手指或奶嘴能为宝宝带来相当的快乐与满足,大人应该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来看待宝宝与奶嘴、手指的关系。



当大人要被拿走一样喜爱的东西时,一定会有反抗的情绪,相对的,如果大人以强硬的态度禁止宝宝吸奶嘴或手指,就会让宝宝有被剥夺的感觉,必定会引发他的反抗及哭闹。



因此,当我们想帮孩子断奶嘴、戒手指时,要有绝对的爱心与耐心,不要一味认为孩子太固执,不接受大人的善意,毕竟要他把长久以来的习惯改掉,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成的。



陈永绮医师说明,在医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是宝宝应该戒掉奶嘴、手指的时机,只是家长可以考虑在一岁左右,当孩子已经稍能沟通时,尽量用其他的东西来转移孩子对奶嘴、手指的依赖,同时好好的告诉他,为什么父母希望他可以戒掉奶嘴及手指,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及满足感,让他可以逐渐脱离对奶嘴或手指的依赖。



基本上吸奶嘴的孩子,如果父母将奶嘴藏起来,可能只需要二三天至多一个星期孩子就可以戒掉吸奶嘴,而吸手指的孩子,因为手指的便利性,可能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戒得掉。陈医师认为,只要在孩子不至于因吸奶嘴及手指而伤害自己健康情况下,家长就能放宽心来帮助孩子戒掉奶嘴、手指。甚至,有些孩子较大之后会突然发现吸奶嘴、手指已经没什么乐趣,不需要大人多费唇舌,他就决定不要奶嘴了。(转下文)












与奶嘴&手指说分手(下)









如何戒掉奶嘴及手指



相信家长一定听说过涂辣椒、黄连等等方法,基本上,有些孩子确实在家长使出“狠招”下,被迫放弃奶嘴、手指。不过,陈医师认为站在同理心的立场上,这些方法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家长能够找到其他的方法,或许就不一定“出此下策”。最后,陈医师给予家长以下建议:



1、不要用奶嘴解决宝宝的情绪

有些家长经常孩子一哭闹就马上把奶嘴塞在他的嘴里,其实家长应该要先找到孩子为什么而哭,是肚子饿、太无聊、太热还是别的什么,否则凡事靠奶嘴,就容易让孩子过度依赖。



2、用玩具转移注意力

除了睡觉时,平常时间不要让宝宝看见奶嘴,或是当他相吸奶嘴或手指时,拿玩具陪他玩,并要他拿开奶嘴或手指。



3、如果非要手指,宁可给他奶嘴

因为奶嘴以后比较好戒,而且孩子的手到处乱摸,容易吃进细菌。



爸妈怎么说……



为了提供家长更多参考方式,我们征求了许多爸妈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借由集思广益,让你找对方法,帮助孩子戒掉手指、奶嘴。



“大儿子吸奶嘴习惯持续到二岁,后来因为要上幼儿园,所以告诉他,如果吸奶嘴会被同学笑,而且回家之后就不再让他看见奶嘴,两三天后就戒掉了。小儿子七个月大时,因为感冒鼻塞无法吸奶嘴,于是就趁机帮他戒掉奶嘴。”

蔡一帆的妈妈

宝宝3岁

城市:上海



“当孩子一岁半时,希望他戒掉奶嘴,于是偷偷动手脚,把宝宝的奶嘴剪了个洞,他觉得吸起来“口感”很怪,过没几天就决定不要他的奶嘴了。”

胡佩华

宝宝2岁

城市:杭州



“孩子平常时间不太吸奶嘴,只有睡觉时才需要奶嘴,所以当她想睡觉要吸奶嘴时就努力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陪她看故事书、告诉他奶嘴丢了明天才买等等,刚开始还是会哭闹要求,但是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她就可以没有奶嘴也能睡觉了。”

芷柔的妈妈

宝宝3岁

城市:北京





“多让孩子照镜子,并且告诉他吸奶嘴不好看哦!对爱漂亮的孩子比较有效。”

江子佳的妈妈

宝宝3岁

城市:重庆



“刚开始白天先将奶嘴藏起来,只有晚上要睡觉时才让孩子吸奶嘴,等睡着之后就要把奶嘴收起来,不要让他含着奶嘴睡觉,慢慢地减少奶嘴出现时间,最后就把奶嘴戒掉了。”

俞女士

宝宝2岁

城市:广州



“宝宝从小就喜欢吸手指,所以每天都要注意他的手指是否干净,一岁以后就常告诉他只有小小娃娃才会吸手指,现在长大了,不要再吸手指,不然手指会坏掉,目前宝宝睡觉时还是偶尔会吸手指,但至少白天已经可以脱离手指。”

王简安的妈妈

宝宝3岁

城市:哈尔滨












宝宝发烧怎么办(上)









孩子发烧是每位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其原理和处置方法,是父母亲最关心、最需要学习,但却又是误解迷思最多的课题。因此本文将体温调节、发烧病理、如何区别发烧严重度以及量体温和退烧的方法作浅显介绍,希望能提供父母实用的参考。



认识婴幼儿发烧



人体下视丘有体温调节中枢,其作用如同冷暖气机中央控制系统的温度。根据这个设定温度,恒温动物会动作产热及散热作用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就像冷暖气机的恒温微调,透过电脑的感应和操控,保持温度在某个范围内。



婴幼儿体温有几个特点与成人不同:



1、婴幼儿设定温度比成人高



所以父母亲以手触感温的方式来探知孩子是否发烧并不可靠。婴幼儿中心体温大约摄氏37.5度,上下变动一度左右;较大儿童和成人体温36.8度,上下变动0.5度。



2、婴幼儿的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比成人大



所以婴幼儿容易散热,当外界温度降低,如果没有保暖,他会比成人更怕冷。



3、婴幼儿肌肉组织少



婴幼儿产热能力较差,很难像成人觉得寒冷就发抖,借着肌肉颤动收缩产生能量来维持体温。



4、婴幼儿血液循环受环境温度影响较成人大



所以天气热时,他会满脸通红;天气冷时,他会手脚冰冷,嘴唇青紫。



以上四个特点,使得婴幼儿体温变动幅度比成人剧烈,但是自然界也有相对的因应保护措施,例如孩童比大人耐烧,可能发烧到40摄氏度还活动如常,成人往往到39摄氏度就头痛欲裂,甚至胡言乱语。



发烧会不会烧坏脑袋



发烧不治疗,会不会体温不断上升,没有止境“烧爆”呢?放心,不会的。人类体温的上限约在41.6摄氏度,除非脱水或关在密闭的汽车当中,否则体温自然到顶点就停止。因此发烧本身不会烧坏脑子或者致使,造成大脑操作的原因是潜藏在发烧背后的病因,而不是发烧这个症状。



发烧的病理机转



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症,不论是病毒、细菌或微生物,当它侵入人体,激发免疫系统放出“热素”时,就会影响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将设定温度提高,于是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烧”。当服用退烧药,将设定温度降下来,体温逐渐回复正常,称为“退烧”。



退烧的重点在于降低设定温度



了解发烧病理的重点,关键在于“设定温度”的观念。如果设定温度不改变,生理反应一向趋向于达到设定温度为目标。比方说,病原侵入,设定温度升到39摄氏度,这时用冷水擦澡企图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颤,非常痛苦,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发烧时应多穿衣服或少穿衣服吗



许多父母争论究竟发烧时应该多穿衣服免得发抖,还是脱掉衣服帮助散热,答案是,加减衣服要配合发烧的过程。当设定温度提高、体温开始上升,孩子会觉得冷,此时应添加长袖透气的薄衫,同时可以给予退烧药。服药半小时之后,药效开始发挥,设定温度被调低了,身体开始散热反应,孩子会冒汗感觉热,此时就应减少穿衣物,或者采用温水拭浴帮助退烧。



发烧不是生病的唯一指标



发烧是一项明显易察的症状,它提醒我们,身体发生异状况了!但是它不是疾病唯一指标,所以不能单靠发烧到多高、烧了多久,来是否严重感染。通常还要参考几项因素;年龄、活泼程度、进食状况、身体检查和体液检验。



年龄、活动力、进食状况要考虑



年龄越小、活力不好、进食减少,都是危险因素,所以如前述三个月大的贝贝,虽然是短暂的发烧,仍然可能是严重的感染,必须验血,确认细菌,是否散布到血液中,造成败血症,不能掉以轻心。相对地年龄超过六个月,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已经逐渐茁出,一般的病毒例如感冒、幼儿急疹,虽然也会引起发烧,但通常断断续续不超过三天,烧的程度也并不太高,期间孩子仍然活泼、能吃能玩,这类发烧只要给予退烧药,追踪观察即可。



观察是否有急性病容



两岁以下的婴儿,抵抗病原的能力比儿童和成人差,体温调节也不稳。新生婴儿发生感染时,有时并不发烧,而是体温忽高忽低,这时观察他的呼吸、肤色、肌肉张力,都能帮助判断是否有严重感染。身体检查时,医生会看孩子是否有急性病容,意指孩子烦躁不安或昏睡无力,没有精神、脸色苍白、气色不佳,这样的病童,病情通常比较严重。



实验室检验能找出病原



实验室的检验也能帮助论断。验血看白血球增高到什么程度,验尿看有否尿路感染,甚至作血液培养,脑脊髓液检查,都是找出病原的方法。










宝宝发烧怎么办(下)









如何正确量体温



婴幼儿体温的方式,通常彩测耳温或肛温。这两种温度都接近和身体的中心温度,比腋温和口温稳定而且容易测量。



测量耳温要决



使用耳温枪测量,必须轻拉耳壳,将枪口对准耳膜感应,约二到五秒即可,非常方便。不过因为操作当中,如果并未对准耳膜,两耳测得的温度可能有差异,宜采用较高的温度数值。或者以耳温筛检,如果有发烧,再用肛温确认。



测量肛温要诀



肛温的测量很简单,一手握住婴儿两脚的脚踝,另一手将肛温表涂抹凡士林润滑插入肛门,约两厘米深,测量两分钟。如果婴幼儿拉肚子,就不宜量肛温,以免刺激排便。不论耳温枪或是肛温计,最好个人专用,用后以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何时该给予退烧



体温多高称为发烧并没有单一的标准的数值,正常体温因人而异,但是一般的通用标准,不论肛温或耳温,高于38摄氏度,算是发烧,高过38.5摄氏度可以给予退烧药。如果孩子有热性痉挛的体质,超过38.3摄氏度就有机会发作,不妨在38摄氏度时即预先给予退烧药。



正确的退烧方法



婴儿发烧时,可能哭闹不休,非常烦躁,适度的退烧,会让他感觉舒服一些。发烧不是病症,只是症状,所以退烧的目的不为治病,而是使体温稍降,舒服一些即可,不必非要退到标准温度。



口服药、肛门栓剂退烧效果好



退烧最好不要打针,因为副作用较大。口服药物选择很多,肛门栓剂也很方便,都能达到退烧效果。常用的口服药水或是药片,包括普拿疼、阿斯匹林和布洛芬;塞剂有阿斯匹林和voltaren。每一种药物若按照正确的使用剂量和间隔,都安全有效。



不同种类退烧药不可混合使用



根据调查,很多人混合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然而各种药物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尤其是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栓剂,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这些都是不当使用方法。建议家长,应该选定一种退烧药,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才能得心应手。












远离感冒的20个提示









感冒虽然不受欢迎,但它仍然像一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邻居,经常提醒我们,它就在身边。我们的精心提示,希望能让你的宝宝患感冒的机会降低再降低。



通常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轻微的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不太在意,但如果把这些感冒症状的出现都看作一次感冒的话,每个孩子一年平均患感冒的次数在6次左右。



但是有一个好的消息是,孩子们每得一次感冒,他们的身体与病毒或细菌作战的能力就增强一些,这样,到他们上学后,感冒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了。



感冒在孩子间的传染



感冒一般会持续6~14天,最初的3天传染性最强,但两周以后仍然可能发生传染。孩子之间互相传染的机会比较大。因为如果一个孩子患感冒的症状仅仅表现为流鼻涕,他可能并不在意,而喜欢用手去擦鼻涕,这样一来,细菌或病毒就到了他的手上、衣服上、玩具上,而且可以存活半小时左右,当别的孩子再玩这些玩具后,又用手去摸鼻子、揉眼睛,就可能被传染上。



预防感冒的策略



洗干净手



为什么这样做?

用带有病毒或细菌的手去揉鼻子或眼睛,是最容易让人患上感冒的方法。

这样做有效吗?

洗手是最简单的预防感冒的方式,而且确实有效,但前提是必须用香皂洗手30秒钟以上,然后用水冲干净。用洗手液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如果能保证良好的洗手习惯,他们患感冒的机会将减少50%以上。



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为什么这样做?

每打一个喷嚏,将有数百万的细菌喷射到空气中。

这样做有效吗? 已经有研究证明,感冒病毒通过空气直接传播的机会并不大,除非是有人直接将喷嚏喷到一个人的脸上。但无论如何,为了更健康和有礼貌,打喷嚏时请用手或纸捂住比较好。



冷天穿得暖和点



为什么这样做?

寒冷容易让人患感冒。

这样做有效吗?

我们都具备这样的常识,即天冷时给孩子多穿一件衣服。老话说得好“春捂秋冻”,在天气多变的季节,即时增添衣物也是有效预防感冒的措施。



病人不要亲孩子



为什么这样做?

感冒能够通过唾液传播。

这样做有效吗?

研究证明,亲一下脸对病毒的传播作用并不强,除非你让病毒进到了眼睛或鼻子里。但有些细菌是通过亲吻可以传播的,如引起喉咙感染的链球菌。(转下文)



警惕用药



对一些轻微的感冒症状,人们习惯于到药店买一些非处方药来对抗感冒,但实际上,这样做并不百分百安全。很多治疗咳嗽或鼻塞的药是儿童禁用或慎用的。因为有的药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幻觉,有的解充血药和止咳药能够导致心律紊乱或过度兴奋。婴儿用药要尤其谨慎,切勿擅用药物,大一点的幼儿也要听从医生的医嘱用药。



患感冒后怎样能够感觉舒服点



1、有些药如退热净和布洛芬是能够缓解疼痛和高烧的,如果医生为你的孩子开了这类药,请按医嘱服药。(医生的处方是根据病情开的,不要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而要求医生开某种药。)



2、鸡汤此时大有用场。虽然有的研究者说,鸡汤中含有对抗链球菌的物质,但也不要过于相信它有什么神奇的成分。鸡汤利于消化,可以防止脱水,也不会刺激疼痛的喉咙,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喝。



3、在睡觉前为宝贝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以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滴到鼻孔里,然后用吸鼻器把分泌物轻轻吸出来,缓解鼻塞症状。



4、房间里的加湿器可以保持空气湿润,让孩子舒服一点。但别忘了每天清洗和晾干机器,以防细菌污染。



关于感冒的误解



误解一: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抗生素可以对抗细菌,但很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付不了。



误解二:鼻窦炎才会分泌绿色的鼻涕。感冒也会使人分泌发黄或发绿的鼻涕。



误解三:感冒不能吃饭。孩子需要营养来恢复体力,对抗感冒,如果他一两天没有食欲也不要紧,但要保证他充足的水分摄取,尤其是发烧或不停流鼻涕时,有可能导致脱水。



误解四:止住咳嗽很重要。咳嗽是人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正常反应,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咳嗽抑制剂,除非这是医生开的。



误解五:中药、维生素和矿物质能预防感冒。这些物质也许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不要过于迷信它们对感冒的预防作用。



警惕的现象



警讯一:连续三天发烧在38 °C以上或鼻子分泌物比较多超过10天,同时伴随面部疼痛。

可能的结果: 鼻窦感染。如果医生诊断是细菌感染,他会开一些抗生素。



警讯二:孩子抱怨耳朵疼或不停地揪耳朵,表现出烦躁不安,或者发烧4天以上。

可能的结果:耳朵感染,一种婴幼儿很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孩子的耳朵里有液体分泌物,医生或许会开抗生素,但大部分耳部感染会自愈。



警讯三:呼吸困难或带有刺耳的声音,或者经常费力干咳。

可能的结果:哮喘。感冒一般不会导致哮喘,但患哮喘的孩子一旦感冒可能会带来呼吸困难。医生会通过听诊来区别普通的呼吸道充血和呼吸困难,然后确定用药。



警讯四:嘴唇上出现疼痛的水泡。

可能的结果:单纯病毒性疱疹。大多数成年人身体都带有这种病毒,而且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唾液传播,医生可能开一些处方药来缩短病程。












望舌寻因









中医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但由于孩子对自我感觉往往表达不清楚,不完整,“望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我认为“望诊”中又以“望舌”最能客观地反映幼儿身体状况。



小儿的舌体应该是粉红柔嫩的,光滑清洁的。如有异常,家长应该警惕,这或许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舌体淡红:首先怀疑“贫血”,化验血红蛋白可帮助确诊。



白苔:



1、舌苔白且薄:苔色白多主寒,苔薄示疾病初起,我们经常可以在初患“上感”或“急性支气管炎”的幼儿中看到这样的薄白苔。



2、舌苔白而厚腻:提示湿邪较重。小儿因湿困脾胃而饮食无味、食欲不振,这时应禁食面食、豆类制品一段时期。因为面食、豆类制品有阻碍气机之嫌,气滞则湿阻更甚,因此忌之。



黄苔:



如果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郁生热,苔薄者郁热较轻,稍稍给予清解之品即可;黄而厚腻者湿热俱重,那需要服用一段时期的中药了。舌尖红:



“舌为心之苗”,红色是心的主色,按理说,它多出现在忧思过度、失眠的成人中,可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也会舌尖红,这往往是由于前一天玩至半夜才上床睡觉,睡眠不够造成的。所以常常可以在幼儿园每周一入园时发现这种情况。



地图舌:



舌面上舌苔厚薄不均,形似地图,俗称“地图舌”。“地图舌”一般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性”的,幼儿精神食欲正常,不需特殊处理;另一种幼儿有精神委靡、食欲欠佳、发稀色黄等症状,应考虑“缺锌”的可能,可带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舌黏膜上出现溃疡:



是幼儿中比较多见的现象,它一般是维生素B2缺乏的表现,适当补充维生素B2可治愈。



掌握一些舌的正常或异常的征象可帮助家长判断幼儿的身体状况,但疾病的最终诊断还需结合其他症状、体征,不能“以偏盖全”。















点击查看全文
18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08

算了,这里不贴了,好像都看不全


点击查看全文
19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17

在国外请保姆不可以么?


其实月子很快就会过去,


只要心情好,就可以.


点击查看全文
20
九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6-21 17:41

一般过了十二天就可自己做些简单的饭了,所以楼主也不要太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让老公多操心吧!!!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