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的营养滋补食品可参考产后期,在此重点介绍乳汁缺乏的宜食物品。 猪蹄 性平,味甘咸,有补血和通乳的作用。早在《名医别录》中即有“猪蹄下乳汁”的记载。《本草图经》亦云:“猪蹄行妇人乳脉。”清代医学家王孟英还认为:猪蹄“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为优。”唐代食医孙思邈介绍:“治乳无汁:母猪蹄一具,粗切,以水二斗煮熟,得五、六升汁饮之,不出更作。”现代民间常用猪蹄1~2只,洗净后加入通草10~15克、细盐及生姜、葱少许,一同煨汤服。另外,猪蹄膀、猪肉也有同样功效。 羊肉 性温,味甘,属高热量食品,它的热量比牛肉还高,若在冬天的产妇无乳,宜吃羊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暖御寒,又能增加奶汁分泌,对产后乳汁不下者最好。《随息居饮食谱》中说:“产后虚羸,腹痛觉冷,自汗,或乳少,或恶露久不已,均用羊肉切治如常,煮糜食之。”适宜产后期食用的仲景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乳汁缺乏者食之亦益。 鲫鱼 民间习惯用于产妇无奶者。《食物中药与便方》中亦有介绍:“产妇乳汁缺少:鲜活鲫鱼一尾,约90~120克,与猪蹄爪1个同煮,连汤食之。每日1次,连吃2~3天。” 夷鱼 俗称粘鱼、鲇鱼。性温,味甘,有滋阴补虚,开胃催乳的作用,适宜产后体虚,气血不足而缺乳者。《吉林中草药》中介绍:“治产后乳汁不足:鲇鱼一条,熬汤,沃鸡蛋,连续服用。” 鲤鱼 性平,味甘,有通乳的功效,故产妇乳汁不通者宜食。明·李时珍就曾说过:鲤鱼“下乳汁”,“平肺通乳”。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主张用“鲤鱼1条,煮汤服,治产后乳汁缺少”。最好在煮鲤鱼汤时,加入葱白3~5茎,可更增加下乳效果。《本草纲目》中就有葱白“通奶汁”的记载。 番薯藤 即山芋藤。有通乳作用。《四川中药志》云:“通乳汁,治妇人乳汁不通。”《岭南采药录》中还曾介绍:“治妇人乳少:番薯叶六两,和猪腩肉煎汤尽饮之。” 南瓜子 据《中医杂志》1966年第三期中报道:对于产后乳汁缺乏者,单用生南瓜子,每次15~20克,去壳取仁,用干净纱布包裹捣成泥状,然后加入开水适量和匀后服下。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连吃3~5天即可见效。需要注意的是,只用生南瓜子仁,若将瓜子仁炒熟吃 或煮粥吃则无效。 黑芝麻 性平,味甘,能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产后气血不足、体虚缺乳者宜食之。《玉楸药解》云:“芝麻补益精液,润肝脏,养血舒筋,疗乳少。”《本草纲目》中曾介绍:“治妇人乳少:芝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 豌豆 性平,味甘,有和中下气的作用,适宜肝郁气滞而乳汁不通的产妇食用。《日用本草》云:“豌豆,煮食下乳汁。”《随息居饮食谱》中也说:“煮食,和中生津,止渴下气,通乳消胀。”对产后有乳而不下者,食之尤宜。 凉粉果 俗称木馒头,薜荔果。性平,味甘,能通乳、活血、消肿,适宜肝郁气滞、乳汁不下的产妇食用。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它“固精,消肿,下乳”。《本经逢原》还认为凉粉果“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慎斋遗书》中曾介绍:“治妇人胆虚不足,乳不至:通草二钱,穿山甲一钱,木馒头一枚,三味共末,入猪蹄汤内煮烂吃。”不用通草、穿山甲也可以,《上海常用中草药》就有“治乳汁不通:薜荔果两个,猪前蹄一只,煮食并饮汁”的方法。 花生 性平,味甘,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补虚的作用,适宜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者服食。《现代实用中药》认为花生“治脚气及妇人乳汁缺乏”。《陆川本草》亦有介绍:“治乳汁少:花生米三两,猪脚一只(用前腿),共炖服。”《食物疗法》则是在上述花生、猪脚中更加黄豆二两一同炖食,或用“花生仁60克,黄酒30毫升,红糖30克,先煮花生至熟,再入黄酒、红糖,略煎一下,吃花生饮汤。” 赤小豆 能和血、消肿、通乳,适宜乳汁缺乏或乳汁不下者食用广明·李时珍认为赤小豆有“散血而通乳汁”的功效,《产书方》亦载:“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民间对缺奶的产妇,常用赤小豆150克,煮粥服食,或用赤小豆250克,煮汤,去豆饮浓汤,连吃5~7天。 萝卜缨 又称萝卜叶。有消食、理气的作用,适宜气血郁滞而乳汁不通的产妇。如《滇南本草》中记载:“治妇人奶结红肿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压着,或小儿吹着:红萝卜杆叶不拘多少,捣汁一杯,新鲜更好,煨热,点水酒或烧酒服。” 茭白 有通乳下奶的作用,据《湖南药物志》载:“催乳:茭白15克至50克,通草10克,猪脚煮食。”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介绍:“产后乳汁不下:茭白30~60克,草棉籽30克,猪蹄爪1只,煮烂吃肉喝汤,1次服完,连服3日。”茭白能通奶,古书不见记载,民间多有流传。 莴苣 能疗乳汁不通,对乳汁缺乏或有乳而不畅通者宜食。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莴苣通乳汁”的记载。《海上方》亦云:“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民间习惯用莴苣同猪蹄煨食,也有用莴苣子10克与猪爪同煨,饮汤食肉。 豆腐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营养价值极高。如产妇奶汁不足,最宜食用。民间常以豆腐5块,丝瓜250克,香菇25克,猪蹄1只,加盐、姜、葱调味,煨烂后分次吃下,能补气血,增进奶汁分泌。也有用豆腐4块,红糖60克,加水共煮,待糖溶化后放入米酒30毫升,或酒酿50~100 克,一次吃完,这对乳汁缺乏者,效果亦佳。其他豆制品,如豆腐干、豆浆、豆腐皮、百叶、豆腐脑等,也适宜乳汁缺乏的产妇食用。 紫河车 俗称胎盘。性温,味甘咸,有大补气血的作用。《现代实用中药》亦载:“用于不孕,又为促进乳汁分泌剂。”据《浙江中医》杂志1957年第5期中介绍:治疗母乳缺乏症,内服紫河车粉,每次0.5~1克,每日3次。共治疗57例,服用天数为1~7天,以2~4天最多。结果服用l天后见效者6人,2天见效 者24人,3天见效者6人,4天见效者12人,5天见效者3人,6天见效者5人,7天见效者1人。如有新鲜紫河车,洗净后同猪蹄1~2只同煨,加入姜、葱、盐调味,食之更佳。 鸡肉 能益气、补精。《日华子本草》中认为:“黑雌鸡,补产后虚羸,益气助气。”妇人产后,身体虚弱,乳汁不足者,食之最宜,有补虚催乳之效。《饮膳正要》亦说:“黑雌鸡,疗乳难。” 獐肉 性温,味甘,既能补益五脏,又能催乳下奶,故哺乳期无奶水之人,食之尤宜。《子母秘录》中即有记载:“主乳无汁,獐肉作腥食。” 虾子 性温,有补肾通乳的作用。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过“作羹,下乳汁”。《纲目拾遗》还介绍“虾米酒”,治无乳:“鲜虾米1斤,取净肉捣烂,黄酒热服,少时乳至,再用猪蹄汤饮之,1日几次,其乳如泉。” 泥鳅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胃,同时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用泥鳅给孕妇或产妇下奶的效果比鲤鱼还好。可将泥鳅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污,不计多少,如常法煨汤喝。 乌贼鱼 性平,味咸,能滋阴养血,对妇人尤宜。产妇无奶,或乳汁过少,也适宜用鲜乌贼鱼洗净,炖汤服,有生乳催奶作用。若加猪蹄同炖则更好。 章鱼 有益气养血、通经下乳作用,所以产妇体弱、乳汁缺乏者,食之颇宜。《常见药用动物》中曾有介绍:“乳汁不足:章鱼适量,煎汤食,日服2次。” 鹿肉 性温,味甘,古代医家认为它能补脾胃、益气血、调血脉。如妇人产后缺奶者,也宜食用。如《寿亲养老新书》中曾记载:“治产后无乳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腥,任意食之。” 橘皮 虽无下乳之功,但在哺乳期,若出现急性乳腺炎时,服食颇宜。据介绍:患有急性乳腺炎的哺乳期妇女,可用橘皮30克,生甘草6克,每天煎服2次,重者加倍。经观察,发病在1~2天内,大都取得良好效果,一般经2~3天即可获愈。 无花果 性平无毒,能开胃、助消化,又有催发乳汁的作用。《医林纂要》中即有记载,说它“益肺,通乳”。四川民间也有用无花果同猪前蹄炖汤服食以发奶水的经验。凡产后乳少或无乳者,食之颇宜。 小茴香 是五香粉的五种香料之一,民间食用很是普遍。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的经验,认为它能健胃、理气、兴奋、强壮,并有催乳之功。所以,哺乳期奶水不足者,食之亦宜。 此外,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产妇乳汁缺乏者,还宜吃牛肉、牛乳、猪瘦肉、骨头汤、各种内河鱼鱼汤、蛋类、桂圆、大枣、胡桃、木瓜、韭菜、裙带菜、金针菜、丝瓜、葱白以及党参、黄芪、当归身、通草等;若兼有肝郁气滞者还宜吃些萝卜汤、金橘饼、佛手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