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医看习惯性自然流产
下面再从西医的角度来分析习惯性自然流产的原因。西医上说习惯性自然流产流产病因十分复杂,大体分为黄体功能不全、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子宫病变、染色体变异五个方面。
第一 黄体功能不全 一定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大约有40%的习惯性流产是由黄体功能不全所致。
正常妊娠时卵子在受精后5~7天开始在子宫内膜植入着床, 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刺激卵巢黄体继续发育长大,成为妊娠黄体,使孕酮持续产生。妊娠6周起黄体功能衰退时,胎盘滋养细胞合成孕酮开始。故妊娠6~7周时最易发生流产。如黄体功能不全包括黄体寿命缩短,以及黄体分泌功能低下,以至孕酮分泌量不足,子宫内膜的分泌反应不良或早期妊娠后蜕膜反应不良,造成孕卵不易着床或着床后孕卵发育受到影响,导致流产。
1.卵巢卵泡发育不良,黄体形成缺陷,与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不足或缺乏和血中雌、孕激素比例过高,血中没有出现足够高度的促黄体生成素(LH)峰值有关。
2.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延迟改变或分泌期不完全,于宫内膜的孕激素受体不足导致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效应差。
3.内分泌异常,如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 病毒感染 主要分为两种TORCH综合症和支原体感染。
1.TORCH综合症 TORCH为一组以孕期病毒感染为主的微生物,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引起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或胎儿生长迟缓、畸形,甚至新生儿期感染或/及青春期发育障碍,称为TORCH综合症。它主要指以下病原体:弓形虫(T)、风疹病毒(R)、巨细胞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I型与Ⅱ型(H),其它病毒 (O):柯萨奇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膜脑膜炎病毒等。
2.支原体 有学者认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以使妊娠过程恶化,在生殖道寄居的人型支原体可使自发流产的危险性增加。支原体感染引起流产的原因与支原体可以使人类21、22对染色体短臂的缺失有关,从而导致胚胎染色体结构改变,发生流产。
第三 免疫异常
免疫因素与重复性流产的关系,愈来愈引起重视。过去认为原因不明的重复性流产,现认为与免疫因素有关,大约20%的重复性流产由免疫因素所致。
胎儿具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基因,是一个半同种自然移植物,绝大多数的胎儿能正常发育至足月分娩,是由于妊娠后很多因素参与免疫调节,使母胎间在免疫上保持协调。如妊娠初期,滋养层细胞抗原(TA)随着合体滋养层细胞不断脱落入母血,导致免疫识别和免疫反应。这一过程对保护胎儿免遭排斥,维持妊娠很重要。妊娠初期蜕膜中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和IL-2受体的表达都处于抑制状态,这种抑制状态减缓了母体对胎儿抗原的识别和反应,对母体不排斥胎儿有重要意义。若任何因素导致母胎间的免疫协调失衡,即可导致流产。
1.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及滋养层细胞抗原(TA)相容性增加 正常妊娠时夫妇HLA不相容除维持遗传的多样性外,还可防止致死性纯合子的产生。重复性流产夫妇间有较多的A、B、C和DR位点的HLA抗原,其中以DR抗原相同的机会更多。合体滋养层细胞膜表面无HLA但有大量TA,其抗体血清能与淋巴细胞发生交叉反应,滋养层—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又称TLX相容。TLX相容的胚胎组织不能刺激母体产生保护性或封闭因子,这样胚胎组织可能在其植入宫腔后被排斥而发生流产。
2.抗磷脂综合症(APS) APS是近十多年来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抗磷脂抗体阳性,在女疾病人常伴发反复发生的流产、死胎,故又称生殖免疫衰竭综合征(RIFS)。约占重复性流产病人的10%。
抗磷脂抗体是一组自身免疫性抗体。其中包括狼疮抗凝抗体(LA)及抗心凝脂抗体(APA)。磷脂为构成胎盘、绒毛膜必须的成分,也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中。现认为抗磷脂抗体是孕早期自然流产,孕中期和晚期宫内胎儿死亡的危险因子。发病机制与抗磷脂抗体导致局部抗原抗体反应,蜕膜血管病变及胎盘内血管广泛血栓形成及梗死有关,导致慢性胎盘功能不全,胚胎发育停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或死胎。
3.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不合 当母血为O型,父血为A型、B型或AB型,胎儿的红细胞带有父方A或B型抗原,当少量的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时,母亲对A或B抗原产生IgG抗体,IgG抗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血细胞破坏、溶血、贫血、黄疸,使胎儿宫内死亡或流产。Rh血型不合亦可引起同样改变,但第一胎发病的可能性较小,一般均在经过一次或几次妊娠后母体致敏,抗体产生较多后,才能引起以后妊娠时胎儿受累。
4.抗精子抗体 由于精浆内存在强效的免疫抑制物,正常妇女对丈夫精子不产生免疫反应,若免疫抑制物不足或缺陷,女方对丈夫的精子产生免疫反应,男方亦可对自身的精子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受精卵着床及发育异常,与重复性流产有关。另外,精子本身的异常(如多形性)也与重复性流产密切相关。
第四 子宫病变 习惯性流产与子宫病变有关,约占反复流产者的15%左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宫腔粘连 多次人工流产术、过度刮宫、宫腔手术及妊娠物滞留所导致的损伤及感染均可引起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引起官腔缩小、变形以及子宫内膜面积减少、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受损,均可影响胚胎着床及发育导致流产。
2.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人类子宫是由副中肾管发育衍变形成的器官。双侧管腔融合不全,或融合后的纵隔未吸收或吸收不全均可导致子宫畸形。不同程度的纵隔子宫是最常见的畸形,极易致早期流产。其它的有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和双子宫等,它们均可导致孕卵着床异常,影响胎盘、胎儿的发育而致流产。
3.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与流产的关系取决于肌瘤的类型、部位、大小以及有无继发改变等。粘膜下肌瘤使宫腔变形,内膜表面常形成浅溃疡,影响孕卵着床和发育,肌瘤的梗阻作用使内膜和肌层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减少,不利于胚胎发育。此外,肌瘤的局部压迫,使宫腔变形及退行性变,引起子宫收缩而致流产。
4.子宫颈功能不全 这一原因导致的流产一般不是在怀孕早期,而主要表现在中、晚期重复性流产及早产婴儿,
(1)先天性宫颈功能不全:大约1/3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是先天因素所致。
(2)后天性宫颈功能不全:常发生于产科或妇科手术损伤后,如人流时粗暴的宫口扩张术、宫颈锥形切除术及分娩时宫颈裂伤未及时缝合时。
(3)生理性宫颈功能不全:宫颈内口在妊娠期起功能性括约肌作用,亚临床的子宫收缩或低张性宫颈内口的患者其宫颈内口括约肌作用减弱。宫颈功能不全,不能承受随着妊娠月份增加宫腔内压力的增高,常于妊娠中期发生羊膜自破而流产,可排出完全正常的胚胎组织。
第五 染色体变异 妊娠12周内约60%的流产胚染色体异常,妊娠24周后染色体异常率明显减低约为7%,说明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自然流产是人类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一种方式。病因有以下两种:
1.异常染色体的遗传及重组。
2.各种原因所致的卵母细胞或精母细胞不分离、双精受孕、双倍体精细胞受孕等。
目前对于染色体引起的自然流产,没有任何治疗方法。但随着基因探针及重组技术的发展,染色体异常与不育的关系将进一步阐明。
[ 本帖最后由 茶花满路 于 2008-10-15 09:2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