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播种知道
发新帖

保护自己

查看: 2159|回复: 6
发表于 2008-6-4 20:40 |举报
21596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我的孩子五岁,是那种很听话的孩子。在幼儿园,小朋友打他,从来不还手,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说了,小朋友不能打架。今天,他心爱的玩具又给了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我不给他,他就不和我玩了。”对于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该怎样教育?是否因为我对他太严厉,有时还打骂
点击查看全文
2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4 20:50

最佳答案

培养孩子自信和敢于维护自己权利的最好方法,是家长对孩子尊重,对于孩子的正常要求都尽量满足,允许孩子提不同意见,能允许孩子说不.这样才能使孩子知道,不会因为说不,就失去爱,失去朋友.

小孩礼让别人,长大也不一定就是懦弱,很多时候是大气,有出息.
点击查看全文
3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4 21:27
必须逆转他的性格!我就吃了老实亏!我真的够了!不感跟寞生人说话!不感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点击查看全文
4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4 22:16
我女儿小时也是这样,有点懦弱吧,老是向我诉苦。我就要求她还手自卫,慢慢她真的这样做了。现在她性格很好,不懦弱也不自狂。你要告诉他,交往的原则是尊重而不是逆来顺受。
点击查看全文
5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4 22:43
我家小孩三岁了,和你家孩子的情况很是相似。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平时管教 太过苛刻 严厉了。
或许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可能会有所改观。
点击查看全文
6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5 06:35
一,[家庭教育]幼儿园:孩子最早的社交圈作者:晨光天使 学前教育来源:孕育网 更新时间:2007-11-14

  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是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能使孩子们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而其中有些经验足以让一个孩子终身受用。与此同时,幼儿园老师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他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们建设一个包容和关爱的集体。但是,孩子出现的失落感或孩子之间的争斗在幼儿园内无所不在,这时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此,我们提供一些解决策略,或许父母们还会发现其中一些策略在家里也可使用。

让孩子懂得尊重

  带领孩子们展开讨论和参加角色扮演(比如扮演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的游戏,让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道理。

培养公正的观念

  例如,用戏剧表演、采访和讲台谈论社会道德问题,或读儿童文学进行讨论,或扮演假设的社会道德问题。

培育性别平等

  让孩子们知道男女平等,并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孩子打破男女性别差异的观念。

学习交友技能

  让孩子们画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画,给自己的艺术品贴上标签,并向大家展示,表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好朋友,关键在于大家要懂得相互接纳。

懂得恶语伤人的后果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孩子用话语伤害别人的场景。此时,老师要解释这样的话语很糟糕,并让孩子懂得伤害别人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和平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和平桌”,让孩子们在那里提出解决各种纠纷的方法。同时,老师在一边评判哪种方法最精彩,并启发孩子想出最佳解决方案。

处理失落感

  为孩子们提供机会,通过活动纪念已离开的孩子,比如:制作纪念品,种一束花、栽一棵树等等。通过这些纪念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爱心。


二,[家教理念]与孩子正确的交谈方式作者:晨光天使 学前教育
来源:孕育网 更新时间:2007-11-15

  与孩子交谈应采取以下正确方式:
一 诱导式:通过循循善绣使孩子增知增智,获得乐趣,加深感情。

二 协商式:对孩子采取平等的态度,尊重孩子的人格,通过商量和讨论启发孩子动脑筋想办法,使孩子积极参与交谈。
三 说理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不赞成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应解释原因,说明道理,并征得孩子的理解和同意。

  在孩子做错事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孩子心服口服。另外,家长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不摆家长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时候要这样,在心情不佳或被顶撞的时候更要注意态度。

  2 要以孩子为中心。要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当然,有家长和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以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产生沟通,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3 家长要有足够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认识。对饶舌的孩子没完没了的讲述,家长也不要随意打断,应适当引导,使孩子逐渐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只要家长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家教案例】教育孩子的十四大法宝作者:晨光天使
学前教育来源:孕育网 更新时间:2007-11-15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

7、设立明确家规,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8、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可以避免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9、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需要与同伴、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

10、正面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传统型教育者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对孩子说“不准打人,不准在沙发上吃东西”等等,这种负面的口气只会将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负面的行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为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 积极的说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为,如“你忘记了与人和平相处”或“我们是在餐桌上吃东西的!”

11、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每天工作之余,我们要腾出一些时间参加孩子的游戏。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经历,尽可能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东西。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12、不要忘了给自己留下一点休息时间 我们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抚养孩子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我们个人的需要和夫妻间的交流,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家庭稳定至关重要。另外,我们需要点空闲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远离繁琐的家务和工作。要有一点幽默感,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错误懊悔不已。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善于休息,才能更善于工作。

13、让孩子的爸爸发挥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爸爸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爸爸不仅是一个监督者,更需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父母作为一个集体,讨论教育的原则,与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谈话,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周围的人帮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轻松。

14、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成功的父母们深刻的感觉到伴随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由于孩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伟大,使我们变得更有理解力,使我们生活有了希望。所以,我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辛苦,而要用心去发现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
点击查看全文
7
二级宝宝 | 发表于 2008-6-5 13:22
其实,这种事不是什么坏事,没有必要去担心;过多用大人的思维去理解小孩子,用大人的目光去看小孩子的世界,用大人的标准来衡量你的孩子的言行举止,很多情况下都是错误的。

我们不应该教会孩子去恨,而是要教会他去爱;不要教会他去怀恨、去报复,而是教会他去包容。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是很正常的事情,多承受别人打过来的几拳没有什么,不会伤到孩子什么的;但是,小孩子一旦向别人伸出拳头打在了别人身上,这也许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经常这样,小孩子就会不断加强这种信念——拳头可以解决一切。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暴力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很少的,暴力能够赢得的东西是很少的。大多数的东西都是要用智力来解决。孩子被人打有他的原因——这样就迫使他去想办法来避免自己挨打。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孩子能够以他的方式赢得了别的孩子的尊敬,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弱者,而是真正的强者。小孩子保持克制和容忍是一种品德——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会失去什么,失去的只是冲动和无理性,而会得到另一些对他成长有利的东西。

小孩子的世界毕竟跟大人的世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大人,如果别人无故的打你,你也许会还手,因为老师的话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但是,对于小孩子,还是要鼓励听老师的话,毕竟老师说的没有错,打架是不好的,小孩子打起架也许不分轻重缓急,伤到自己或伤到别人都是棘手的事情。

此外,小孩子把玩具给了别的小朋友,这也无可厚非,大人不要耿耿于怀,玩具值不了多少钱。在小孩子看来, 别的小孩子愿意继续跟他玩、继续跟他做朋友才是最重要的,他这是在做交换。他知道还有比玩具更重要的东西。其实,这跟大人世界还是有些许相同的:为了维持友谊,尤其是知心的朋友,我们也会有条件的付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是自己心爱的东西。友谊是活的,而东西是死的。如果小朋友交到了好朋友,每天他都会从这种友谊中得到快乐,这些快乐是单纯的玩具无法给予的。

再者,既然家长把玩具送给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在他的世界,属于他的东西,他想怎么处置是他的事情,他有他的理由,而大人的看法往往跟他们的想法相去甚远。损坏或者失去一件玩具,对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大人更应该比小孩子更看得开,如果因此而伤害小孩子的心,这种损失才是致命的。玩具没有了可以破费几个钱去买,但是孩子的心被扭曲了,这也许要花费一辈子的时间去重新塑造。

天性自然。人的性格是随着成长而不断自然发展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历以及许多偶然情况会不断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现在小孩子是这样子,谁也不能说他长大也是这样子。一般来说,打骂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时甚至会走向反面。打骂是由于缺乏时间或者耐心跟小孩子好好交流,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小孩子听自己的话。但是,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打骂只会压制他心理的发展。

一般说来,孩子对于母亲是最为信任的,作为母亲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理解他的内心活动,经常诱导,倾听他的心声和要求,心平气和地跟他交流。也许有的妈妈认为自己忙于生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跟孩子说长话短的。这是不对的。因为不管多么勤奋工作也好,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不外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他的各方面都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语言、情感、意志、品性等等,小孩子在这个时候模仿和接受能力极强。如果这段时间的教育做好了,以后会省去很多麻烦。如果这个时期做不好,以后不管拿多少身外物去补偿都无济于事。例如有的小孩子变得迟钝、语言表达欠缺,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他在成长的最关键时候大人没有意识到耐心去鼓励和倾听他的表达。而大人们最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把小孩子送到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去,搞得孩子也一样精疲力尽,但进步还是缓慢。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