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大宝宝(1-3岁)
发新帖

一岁已断奶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了怎么办?

查看: 10447|回复: 6
发表于 2006-2-14 23:16 |举报
104476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我的孩子1岁零一个月了,在11个月时断奶了一天吃四顿,早9时吃飞鹤奶粉250克,中午2时吃肉汤面一小碗,晚8时红枣稀饭一小碗,晚12时飞鹤奶粉180克;其间吃苹果,酸奶饼干等零食,放屁多,早上、下午各一次大便且较多,也一直在补钙。但最近一段时间吃饭越来越少了,而且很不配合,也很调皮。请朋友们给个好办法吧。谢了。
点击查看全文
2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4 23:50
宝宝也和大人一样,如果每天给你吃一样的饭菜一定会抗议的,所以要尽量给他换换口味,象水波蛋、小馄饨、各种开胃小粥等等,而且要尽量让他对吃饭产生好感,比如我家宝宝一开始吃饭的时候如果人多也不好好吃,就尽量让他在安静的时候吃饭,同时给他讲讲故事,这样他不会三心二意了,等再大一点就让他和大人们一起吃饭,这样他会很期待,也很开心的,也就不会抗拒吃饭了。
点击查看全文
3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5 00:27
宝宝离乳后,谷类食品成为宝宝的主食,热能的来源大部分也靠谷类食品提供。因此,宝宝的膳食安排要以米、面为主,同时搭配动物食品及蔬菜、豆制品等。随着宝宝消化功能的逐渐完善,在食物的搭配制作上也可以多样化,最好能经常更换花样,如小包子、小饺子、馄饨、馒头、花卷等,以提高宝宝进食的兴趣。另外培养宝宝自己用勺进食。

该龄宝宝的食谱可参照如下标准制定:
早晨7点:粥一小碗,肉饼或面包一块
上午9点:牛奶150毫升
中午12点:煨饭(米25克、肉末25克、蔬菜25克)
下午3点:牛奶100毫升,豆沙小包一个
晚上7点:烂饭一小碗,鱼、蛋、蔬菜或豆腐
晚上9点:水果
再下载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如何让孩子什么都吃(上)
“我不要吃青菜,好难吃哟!”我可不可以只喝汽水不要吃饭呢?”上述的情境你是不是熟悉?许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问题,只要餐桌上出现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爸爸妈妈不是好言相劝,就是不妥协地短兵交战,逼得小朋友含着眼泪勉强下咽。为什么原本一个全家美好的用餐气氛,最后却是餐桌反倒成了亲子战场?相信每位家长都不希望出现这种亲子对峙的局面,烦恼的爸妈们,只要你们多付出一些关怀和耐心,多运用一些技巧,治孩子偏食还是有法宝的哦!

习惯建立,从断奶期开始

每个人对食物都有不同的偏好,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对口味也能很快适应;但有些保守、胆小的孩子,就不愿意向没吃过的东西挑战,只要不合口味的食物就坚持不吃。其实,只要不是极端地挑食,爸妈不必太担心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

因为当幼儿讨厌某种食物时,我们就可以其他的食物替代以维持均衡营养,而且,这也是小孩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是,幼儿期挑食的毛病若一直持续下去,而不给予理会,也可能导致日后孩子上学后,无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的情况。

所谓偏食,就是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的行为表现。挑食、偏食、拒食等,都是孩子常见的饮食的问题。

所谓偏食,就是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和对食物选择有偏差的行为表现。挑食、偏食、拒食等都是孩子常见的饮食问题。然而您可了解这些行为容易在三岁前养成?而且妈妈还是重要的把关关健呢!因为幼儿在一至三岁时,开始对食物有喜爱、厌恶的表现,此时孩子不仅对食物的味道,就连形状、色彩、温度、触感都有好恶之分。所以,在此一时期,就很容易发生偏差的饮食习惯。

为了不让宝宝偏食、挑食,但要吃得好、吃得开心,所以从宝宝断奶期开始就要留意了!因为幼儿期的饮食渐渐脱离母乳、牛奶,而改变至趋于成人的包含形态,因此,养成幼儿及早并广泛地接触各种食物,也较可能偏食地发生。

要注意的是,有耐心、不可太过勉强。假使宝宝什么都不吃,妈妈就因此生气、强迫宝宝进食的话,不但使孩子失去食欲,也可能让他越来越不爱吃东西了!

宝宝偏食、事出有因

造成幼儿偏食原因大致可分为:

1、照顾者本身就有偏食的情形。
父母、家庭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的偏食造成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幼儿的模仿力强,若瓣对象中有偏食现象时,往往无形中会影响幼儿不吃或讨厌某种食物,而表现出偏食的状况。

2、没有正确的营养知识。
因父母成熟的营养认识,造成孩子只吃双亲自认为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容易造成孩子偏食的现象。

3、不愉快的进食经验。
例如:被热汤烫到、被鱼刺梗住、口味太重、菜色单调等,也会影响幼儿对食物的印象,进而造成孩子拒吃或害怕的心理。

4、过度矫正或强迫进食
过分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可能带给孩子压力,反而会增加幼儿对此类食物的厌恶。所以,板起脸孔,让他没有一丝喘息机会地什么都吃的做法,只会造成反效果罢了。

改善偏食10法宝

1、食物变化,改善偏食行为

如果小朋友只是偶尔不吃某些食物,不要马上断定他就是不喜欢,而是要隔天,换个外形、烹调方式再试试看,方法包括:

改变食物的外观
许多孩子因为之前的经验,一旦觉得某种食物难吃,下次就不愿意再加以尝试了。此时爸爸妈妈不妨化有形为无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将该食物吃下。将小朋友讨厌吃的东西切碎、磨成泥、打成汁或以模型切割等方式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改变形状,再加入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例如对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妈妈可以试着将高丽菜、韭菜剁碎与碎肉搅拌均匀,与孩子一起包水饺、馄饨或做成珍珠丸子;在汉堡中加入少许的胡萝卜、洋葱;把玉米粒、蔬菜打碎做成玉米浓汤;苜蓿芽、苹果、红萝卜中加入少许蜂蜜,就成为美味可口的蔬菜果汁了!

变变变
同样的食材变换不同的的烹煮法、运用多样化的组合,在菜色的颜色、口感上作调整,让小朋友觉得鹇有趣,也更具吸引力。如将大力水手喜欢的蔬菜变成好吃的菠菜炒蛋;不讨好的青椒,改成酸酸甜甜的咕老肉;小黄瓜、胡萝卜,芹菜切片切丝,加上切碎的蛋白,再拌上美乃滋,就成了一道爽口的沙拉了!将起司加热蘸着面包或水果吃,不也很特别吗?

可爱障眼法
在菜色上做点装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譬如将炒饭加入青菜、蕃茄酱作点颜色变化,用模型或蔬菜把饭装点成凯蒂猫或比卡丘;把菜摆成花朵的形状;或将蔬菜切成可爱又可用手抓的形状等,只要多花点心思,都可以带给孩子新奇有趣的感受。
去除特殊的味道
有一些味道较强烈的食物,如青椒、红萝卜、羊肉、海鲜类虽然有营养,却得不到孩子的青睐。所以作为妈发牟你不妨多花点心思改变烹调的方式,如加柠檬或姜怎去鱼腥味;处理青椒时,不仅要把内部清洗干净,还要记得用水泡过哦!
爱上新口味
孩子大多对新食物产生排斥感所以第一次接触可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可让新食物搭配孩子喜爱的食物一起出现;当孩子肚子饿时,新菜色要先上,以提高接受度;勿在小朋友生病时介绍新食物;而且家人要加以配合食用来鼓励孩子尝试的意愿。
选用色彩鲜艳、图案可爱的餐具
把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放到可爱的容器中,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能大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2、让孩子参与食物的制备
家长通常不喜欢小朋友在厨房里越帮越忙,但是若偶尔让孩子参与采买、烹调的过程,不仅可以享受亲子一起做菜的乐趣,也会让孩子乐于品尝自己努力的成果。如请小朋友帮忙洗菜、拣菜、递调味罐;或是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创意,把食物摆成他自己所喜欢的形状。
参与的过程可以给孩子很大的成熟感,不单他自己吃得开心,还会督促他人品尝自己的杰作呢!
3、善于利用餐盘
控制餐盘内的分量,且规定吃完后才能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4、控制点心与零食的给予
许多孩子偏爱吃点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时间又往往吃不下去。一般而言,点心是为了补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则是满足孩子口欲的产物,所以尽量少在非用餐时间让小孩吃太多东西,不管点心或零食,还是要慎先富含营养而非空热量的食品,如牛奶的制品;饼干则以感口味且非油炸类为主;饮品要以不影响食欲为原则的果汁供应。
5、适度的管教
父母不可一味地顺从孩子,即使他不敢吃、不愿意吃的东西,哪怕一小口,也要让他试着认识食物的味道。
定下用餐的时间,时间一到立刻收起来,让孩子体会因偏食不吃而有肚子饿的感受。
我不吃,我就是不吃嘛!那就不妨允许孩子一餐不吃,或喝些白开水,待他肚子饿时再试一次,或是下一餐提早开饭,造成不可一再心软不忍心而养成坏习惯。
6、创造愉快的进餐气氛
有时孩子对于食物兴趣缺少,是因为用餐的气氛不佳,因此爸爸、妈妈不妨营造一个吃饭的好气氛,使孩子对吃饭成为一种美好的期待。同时,吃饭时看电视、打电动,也是破坏小孩进食氧气的因素,父母可不能忽略的!
7、培养孩子正确的营养观念
适时给予孩子一些营养教育,慢慢培养他对食物的感觉烽正确的营养观念,渐渐地,小朋友也会愿意尝试口味普通但具营养价值的食物了。
8、留意孩子是否有妨碍进食的不适
如牙疼就会挑食、拒吃,所以要多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并制作适合他们的食物。
9、爸爸妈妈本身要有正确的饮食
了女的饮食习惯,在耳濡止染下很容易深受父母亲的影响,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评论对食物的喜好和食物的好坏,而应该广泛地提供孩子多样化的食物选择。

10、善于利用心理学

亲子共餐:有时候小朋友的偏食,是为了引起父母亲的关注,所以不妨多多陪着孩子共享用餐的情趣。
认同心理: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餐,不仅能提高孩子进食的兴趣,在别人能,我也可以的心态下,他可是会吃下原本不喜欢的食物哦
鼓励式的纠正:借由下面的鼓励方式让孩子去改变他的坏习惯,待后再次予以奖励,使他们乐意维持新的行为模式。
多费些心思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素,但无奈,他们大多有不爱吃、不敢吃的食物,因此,想要孩子有均衡的饮食、又吃得开开心心地,只有请老爸爸妈妈多费心了,毕竟“均衡营养,父母有责”啊!
点击查看全文
www
4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5 09:32
小孩吃饭要花样多一点不要格式化
口味,造型要经常换
点击查看全文
5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5 09:56

最佳答案

有一些孩子,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确实存在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但这和他们吃的是什么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大人在喂养方面的失误造成的。极有可能是在添加辅食阶段,家长没有采用科学喂养方式,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或者是因为家长总以为孩子吃得不够、逼迫孩子多进食而造成孩子厌食;或者是因为家长过于频繁督促孩子吃东西,甚至不惜端着碗到处追着喂,而导致孩子失去了饥饿感。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父母一定要谨慎行事,把握好这方面的喂养关系。小孩子天生自知饥饱,无需大人在一旁过多操劳,喂养原则应该是让孩子做主,饿了就吃,饱了就停;吃饭时在餐桌上认真吃,吃完了离开餐桌再去玩儿。当孩子出现进食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不是病理原因,家长应该审视自己的喂食手段和态度,从中找到问题根源。
-----------
我没有什么详细的,不过也说说我们的做法吧.
女儿从十一个月开始(至今快十四个月)就和大人平等了,
吃一样的饭菜,只是另加水果奶而已

早上
七点母乳约150毫升(而你在这里应该是奶粉)
八点一个鸡蛋及两片小饼干,白开水
十点水果少量(半个橙或几片苹果)

中午
十一点半随大人吃饭
午睡前150毫升母乳(或奶粉)
三点左右水果,饼干类零食(一个橙或半个苹果)

晚上
五点半随大人吃饭
晚睡前100亳升酸奶加150毫升母乳(或奶粉)

我们炒青菜时,总是拿出几棵来切切细与其它一起炒了装盘
肉,荤食也是一样.切切细一起做了,
米饭大家吃一样的

在开饭时我和涵涵爸首要任务挑出细小的装在涵涵碗里,两小碗.
一碗很少量涵涵自己动手吃,她做主吃得到处都是也不干涉
另一碗量多些,由我负责,我边吃自己的边喂涵涵~~两不误宝宝吃得慢
这样省事多了不必再为宝宝另做,而且不存在做多了少了,吃不完凉了,下次再吃口味变了,不吃浪费了的问题.

大概也是因为宝宝饮食同大人一样了不存在过分细致的问题,
锻练得多了所以十三个月就出十六颗牙齿了。
而且大便也很好,一天一次,每天早上。

另外:只要涵涵吃饱了就会摇头示意我们就不再喂她
孩子的饥饱要孩子自己做主
我们从来也没追着喂过
大家一起开饭,一起结束,气氛融洽宝宝一直胃口不错.

最后祝宝宝健康成长!
点击查看全文
6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5 15:40
宝宝一岁断奶后,基本可以消化一些食物,不要让孩子的食物过于单一,多变一下花样,做的口味好一些,样子美一些,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吃妈妈为自己做的饭的,我的宝宝刚一岁还没断奶,但已经什么都吃了,只要他可以消化的,蔬菜想办法做进饭里,即营养又好吃,多吃点水果,做妈妈就要多动脑子呀.
点击查看全文
7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2-17 13:25
一生不断奶,及时添辅食
刘纪平
  平常,我们习惯这样问一个小宝宝的妈妈:你给孩子断奶了吗?一个“断”字将不少父母引入断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误区。实际上,人应该一生不断奶;同时,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又必须及时正确地添加辅食。
  断奶期?换乳期?
  人类不同于动物,不会从吃奶直接过渡到吃固体食物,因此,换乳期是人类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给一直靠吃液体食物(单纯母乳)生存的婴儿渐渐喂一些泥糊状食品,让他逐渐习惯并最终接受固体食物(成人食品)的过程,就叫换乳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断奶期。
  但是,一个“断”字将不少父母引入断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误区;其间也有人称之为“转奶期”,而“转”字又有由奶转向非奶之虞。提出换乳期的概念就是为了清楚地指出:断奶并不是断掉所有的奶和奶制品。从离开妈妈的乳房到能跟家庭成员一样吃饭大概需要8~9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乳类(母乳+配方奶或牛奶)仍是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泥糊状食品是必须添加的食物,是基本的过渡载体。奶和奶制品仍然是3岁以下儿童的主要食品,“中国人一生不断奶(牛奶)”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为什么必须重视宝宝换乳期的营养?
  充分发挥宝宝生长潜能孩子生长发育潜能的发挥有赖于不同阶段食物充分的营养供应。
  第1阶段出生后4~6个月的母乳喂养。
  第2阶段换乳期及时给予适宜的泥糊状食品。
  第3阶段固体食物期提供均衡膳食,保证各种营养充分提供。
  人在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时间依赖性效应。过了该阶段,被压抑的潜能就无法再充分表达。因此,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任何一步发生偏差均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也就是说,一个阶段的损失在下一阶段无法弥补。为了生长潜能的充分表达,我们必须重视换乳期营养。就像发射卫星的三级火箭,少了哪一级,卫星也无法到达预定轨道。
  母乳已经满足不了半岁宝宝成长的需要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半岁之后,母乳所含热能、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已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因此必须及时补充。仅以铁元素为例,即便半岁时每日母乳量达1000毫升,也只能提供铁供给量的1/8,只有靠添加蛋黄、肝泥、肉泥等补充。
  婴儿营养不良往往会对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带来严重影响,错过2岁前脑发育的关键年龄,提供再好的营养也无济于事,孩子的智力很难赶上同龄儿童。换乳期营养不良还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感染,加之患病后“忌口”的不良习惯,愈发加重营养不良,反反复复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锻炼宝宝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婴儿出生时消化系统未臻成熟,只能适应乳类食品。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的胃容量逐步扩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断完善,但要直接接受固体食物还是不可能的。其间必须有泥糊状食品作为过渡。因为直接进食固体食物不是发生喂养不足,就是出现喂养过度;不是腹泻就是便秘;不是发生营养不良,就是造成单纯肥胖。总之,喂养不当会造成营养失衡,并最终表现为体重偏离。
  4~6个月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液体食物体积大,而婴儿的胃容量相对偏小,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改变食物营养密度来解决。即增加营养密度,缩小体积。另外,孩子的胃肠功能、消化酶的活性均需要通过食物性状改变,如食物颗粒渐大,硬度渐增等来锻炼。有些孩子“胃弱”,吃的稍不合适,非吐即拉,要么就积食、便秘,这些都和从小胃肠道缺乏锻炼有关。
  可以帮助宝宝的心理发展
  换乳期以完全断母乳为终结。这是孩子迈向独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母乳是母亲与婴儿的中间物,孩子不可能永远靠它生存。断母乳在心理上可减少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也是精神断奶的开始。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学会父母外出时不哭,见到生人不躲……断掉母乳还是孩子建立自信心,为日后自立于社会打下基础的。因此,“断奶”的意义决不仅限于吃。
  总之,换乳而不是断乳,使孩子从小得到良好的营养供应;从吃辅食到吃主食,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换乳期的时间
  换乳期长达8~9个月。从宝宝4~6个月起至1岁3个月、1岁半甚至2岁才完全断掉母乳,完成向其他奶的转换以及完成从学吃泥糊状食品到会吃成人固体食物的过渡。
  换乳期开始的关键年龄是4-6个月。具体选择哪一个月开始,可依据母亲是否急于上班,母乳是否充足等因素综合考虑。在添加泥糊状食品的同时,有条件的母亲可将母乳喂至1岁3个月、1岁半,甚至2岁。换乳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其间食物的性状、种类要遵循程序逐渐变化,一旦开始就要坚持添加,不可随大人的情绪今天加,明天停,搞乱了孩子进食的规律。
  提示:突然断奶不可取
  ◎事先不作准备,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击。他会认为妈妈抛弃他,不要他了,情绪极不稳定,进而影响进食;
  ◎孩子没有适应其他食物的过程,也很容易生病。
  换乳期食品的选择
  婴儿刚进入换乳期,消化功能较弱,消化酶活性低,咀嚼能力尚待学习和锻炼,决定了他只能从学吃泥糊状食物开始。它是婴儿这一阶段的主要食品,并可逐步替代三顿奶成为孩子的正餐食品。泥糊状食品既包括工业制作的瓶装或盒状装(米粉)类,也包括家庭制作的食品。
  工业化泥糊状食品
  工业化泥糊状食品是婴儿理想的食品,它包括瓶装泥糊状食品,盒装的各种米粉,符合下列营养学原则:
  ①营养齐全,比例恰当。
  ②口感好,易消化,适于换乳期婴儿食用。
  ③不含激素、糖精、色素、防腐。
  ④不含盐和调味剂,不会加重婴儿肾脏负担,也不会造成孩子“口重”的不良饮食习惯,减少成人慢性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⑤工艺先进,营养素保全好。
  ⑥强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米粉更是代表了主食强化这一先进的观念,将国际先进的做法引进儿童食品的制作中。
  (配图2:工业化泥糊状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状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状食品也需要制定喂养计划,并精心儿制作。科学的添加顺序为:
  ◎菜水、果汁◎菜泥、果泥、肉泥(鱼泥、肝泥等)◎菜末、肉末◎碎菜、碎肉等
  ◎米汤、稀粥、烂面◎稠粥、面条
  (配图3:家庭制作的泥糊状食品)
  提醒:1.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用传统的米糊糊、面粥断奶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
  2.不要把泥糊状食品(辅食)与成人食物(副食即菜)混为一谈。
  在食物选择上既要考虑营养投入又要考虑营养结局。工业化食品和家庭制作食品合理搭配,互为补充是比较合理而经济的选择。
  泥糊状食品添加原则
  从一种到多种从少量到多量从细到粗从稀到稠少盐不甜忌油腻
  一般初次只能从一种少量开始。少量仅为1~2茶匙,可分2~3次食入,连续3~5天孩子乐于接受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或变换,增加品种。
  一般刚添加时可先吃辅食后再吃奶,待孩子适应后,为了不影响他吃奶的兴趣,可先吃奶后吃辅食。
  对于小于3岁的孩子,乳类仍为主要食品,即使孩子满周岁也仍应保持每天的饮奶量为500~600毫升(母乳+配方奶)。
  在半岁左右逐渐让孩子熟悉配方奶的口味,并逐渐完成从母乳到配方奶的替换。1岁内配方奶优于鲜牛奶,它的成分更适合婴儿。提醒:不要过早添加碳水化合物类食品
  4个月以内的婴儿淀粉酶分泌少,活性低。过早过多添加这类食物,未消化的食物会在肠道酵解产酸,刺激肠道以至于引起腹泻;淀粉类在体内代谢中演变为糖,会影响奶的摄取量;过多糖的积累,热卡过剩还会导致肥胖,这种虚胖的孩子体质较差、抵抗力低、易患病。
  蛋黄的添加
  开始添加的时间宝宝4~6个月时
  制作要点
  1.在煮鸡蛋时为把蛋黄煮老到最佳状态,应在开锅后再煮10分钟。
  2.蛋黄可用少量的水或奶调制成糊状后用小勺喂食。
  添加程序
  开始添加的1~2周内,每日加1/4个蛋黄,最好分两次喂,然后才可加量至1/3,1/2,1个蛋黄,这个过程大致需要1个月。
  特别提示
  将蛋黄研碎后加在一瓶奶中喂的方法并不适宜。学习用小勺吃东西,改变进食方式也是学吃的关键环节。
  2.对过敏的孩子可等待肠道发育进一步完善,对异种蛋白的屏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后再添加,也就是说,过敏的孩子到7个月甚至1岁时再尝试喂蛋黄,到那时过敏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