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EA这个要不要用,怎么用,有什么风险还是得咨询专业人士,但它用于治疗的开篇竟然始于一名想尽办法为了提高卵子数量的43岁的女性,可以把她称之为先驱吧,为了成为妈妈,不惜以身试药,不惜代价。
1931年,德国生化学家Butenandt 首次分离提纯得到了脱氢表雄酮,并因此获得了1939年的性激素领域里的诺贝尔化学奖。
但真正开始在诊所里使用并不是因为医学界的推动,而是一名既往卵巢反应低下的43岁女性,未告知医生自行服用DHEA,在其第9次新鲜周期促排卵后获卵18枚,其9次新鲜取卵周期累计共获得66个冷冻胚胎。
这位女性在接受IVF治疗的第一个周期里没有服用DHEA,最终的结果是本次周期只取出了一颗卵子,培养出了1个胚胎,并且医生鉴于专业知识和综合考虑,劝说她放弃使用自己卵子做IVF治疗的念头,我觉得谁听到这样的回复内心都是混乱奔溃的吧,可能也就放弃了。
然后这位女性却并没有,相反她将自己泡在了各种文献之中,在学术的海洋里,搜寻所有她觉得有可能用到的信息和知识。直到后来,她翻到了一篇文献,这篇文献是贝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的。论文中提到,在他们的研究中,有5名女性在服用脱氢表雄酮2个月后,卵子数量都有所增加,查到这个文章后,她竟然瞒着医生开始自行服用,在她的第二个周期里,取出了3颗卵子,培养出了3个胚胎。
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没有停止这种行动,继续瞒着医生服用DHEA,随之的结果是她的卵子和胚胎数量也逐渐在增加,在9次治疗周期中,她成功培养出了66个冷冻胚胎。搞得她的医生都不理解怎么会随着年纪增大还越来越多了。
这一年是2005年。
直到6年后的2011年,门诊才开始推荐这种脱氢表雄酮补充剂。
了解完这个故事后,我不仅感慨这位女性的英勇无畏,随后我也查询了学术论文,也看了网站上购买者的反馈,学术上是非常谨慎的态度,因为后续可能的长期影响其实也是应该考虑进去的代价和风险,还是要谨慎的咨询医生,毕竟与健康息息相关,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也非常不同,为了要孩子是重要的,但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身体健康,去冒很大的风险,姑且不说长时间大量用药,后续还有什么其他影响不说,单单就累积9次IVF治疗,对身体也是很大的损伤,我觉得有时候老天让你得不到某些,其实是在救你,万一尝试了能承受的,最后还是不行,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不顾后果的搭上自己,我觉得我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佩服这位女性的无惧无畏。
|
戳戳《用户等级规则》,了解等级权限更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