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囊旁出血是一种最常见的早孕期异常超声表现,也被称为“胎膜后积血”或“绒毛膜下出血”。文献报道的总体的发生率波动范围比较大,在4%-48%之间,发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究的人群,如果是正常的早孕人群,孕囊旁出血的发生率会比较低,如果是早孕期阴道出血的人群,孕囊旁出血的发生率可以高达40%以上。 早孕期发生孕囊旁出血后,超声检查时可以发现在胚囊边上会有低回声的区域出现,多数情况下孕囊形态正常或轻微变形,胚胎的心跳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继续妊娠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胎心搏动较弱或者变慢,孕囊变形明显,则发生流产的可能性很大。 出现孕囊旁出血,并不意味着就会发生流产,但以下的几个因素会增加流产的风险:孕囊变形,胎心搏动变弱或者变慢,孕囊旁出血的面积比较大,同时出血阴道流血。 孕囊旁出血的多少可以依据孕囊与周边出血面积的比例来评估,小面积出血指的是出血面积小于孕囊周边的1/3,中等面积出血为孕囊周边的1/3-1/2,大面积出血占孕囊周边的2/3或更大。 临床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孕囊旁出血轻、中度者自然流产率无明显增加,孕囊旁重度出血者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是对照组的2-5倍。还有人以孕囊旁出血面积的最大径线长度与胚芽长度的比值来预测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当孕囊旁出血面积的最大径线长度/胚芽长度 > 2.5时,流产的风险明显增加。 也有研究发现:当孕囊旁出血面积大于280mm^2时,提示可能会发生阴道出血。 当然,以上这些结论仅适用于非IVF妊娠患者。 近期的研究发现:如IVF早孕患者出现孕囊旁出血时,并不会明显增加自然流产风险,孕囊旁出血可能和IVF技术本身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不是流产高危因素。 但对于有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妇来讲:如果超声检查发现有孕囊旁出血,自然流产的风险会增加。 一旦超声检查发现孕囊旁出血,不建议常规采用卧床休息和仅仅补充黄体酮等来进行保胎,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排查相关因素(如免疫、凝血等); 针对积血的吸收,文献推荐治疗方式如:免疫球蛋白输注、间苯三酚、阿托西班静脉滴注等等; |
3
楼
八级宝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