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是指胎儿从娩出至满 28 天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胎儿脱离母体, 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并适应宫外环境的时期。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呼吸 出生后的啼哭意味着新生儿开始用肺呼吸。但新生儿的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来完成 ( 腹膈式呼吸) , 而且由于新生儿的呼吸中枢调节机能不够完善, 所以呼吸比较表浅, 节律不匀, 而且频率较快 ( 一般为 40 ~45 次 /分) 。 鼻 鼻腔发育尚未成熟, 几乎没有下鼻道。新生儿鼻黏膜的血管及淋巴管丰富, 所以即使是轻微的炎症也会使原已狭窄的鼻腔变得更狭窄, 从而引起呼吸困难、拒哺及烦躁。 大脑 脑沟和脑回未完全形成, 但脑干及脊髓的发育较完善, 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 睡眠 易疲劳, 除吃奶、大小便外,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 反射 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及握持等反射。 感觉器官和行为 ① 视觉: 在新生儿眼前 20 厘米处移动物体 ( 如人脸或红球) 时, 能引起他们眼球和( 或) 头部的转动。 ② 听觉: 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 且对声音有定向能力。 ③ 嗅 觉、味觉和触觉: 均较敏感, 出生后几天就能区别出自己母亲与其他乳母奶垫的气味; 对奶、糖水、清水有不同的吸吮力或不同的表情; 哭闹的新生儿, 如果你握住他的双手, 或将他抱 起, 即可使他平静。 ④ 习惯形成: 受到一系列间隔极短的刺激时, 他们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这是新生儿对环境过多刺激的防御反应。 ⑤ 新生儿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哭是新生儿引起成人注意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母亲能在 2 ~3 周后理解孩子啼哭的原因, 并给以适当的处理。 心率 一般为 120 ~ 140 次 /分, 熟睡时可减至 70 次 /分, 哭闹时可达 180 次 /分, 这些均属于正 常范围。 口腔 口腔黏膜柔嫩, 唾液分泌量较少 ( 一般要在出生后 4 个月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出生后头 3 个月, 婴儿的口腔黏膜干燥, 易发生口腔炎与鹅口疮。在齿龈切缘的黏膜上, 有时还可以见到米粒样的黄白色突起, 这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潴留肿胀所致, 俗称“马牙”。马牙可自行消失, 切忌擦拭、挑割, 以防糜烂、感染, 甚至引起败血症。 面部 颊部皮下脂肪较面部其他部位发达。在颊肌表面和颊、嚼肌之间, 有一团脂肪块, 张大口时在颊黏膜处可见此颊脂垫, 俗称“螳螂子”。这是正常现象, 切忌挑刺, 以免引起面部感染。 胃 呈横位, 肌层发育差, 贲门较松弛, 而幽门括约肌相对较发达, 加之胃容量小, 容易发生溢乳或呕吐。另外, 新生儿胃解脂酶含量和胃酸酸度较低, 这与酪蛋白宜在低酸环境下消化相适应, 故新生儿对乳类特别是母乳消化良好。 肠 蠕动较快, 肠系膜相对较长, 肠壁肌层薄, 易发生蠕动功能紊乱而引起呕吐、腹胀, 甚至肠扭转、肠套叠。 大便 出生 2 天内大便呈黑绿色, 黏稠状, 无气味。生后 3 ~4 天转为黄色粪便 ( 金黄色或浅黄色) 。若生后 24 小时未排便, 应检查有无消化道先天畸形。 小便 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 24 小时内开始排尿。生后头几天, 因液体摄入量少, 每天排尿仅4 ~ 5 次, 1 周后进水量增多, 而膀胱容量小, 每天排尿可达 20 次之多。 体温 正常体温为 37℃ ~ 37. 5℃。如不注意保暖, 体温会降到 36℃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