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IVF会增加乳腺癌风险吗?』一项最新的研究

查看: 6268|回复: 1
发表于 2018-11-1 11:53 |举报
62681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微信图片_20181101114805.gif


目前中国人群的不孕率持续升高,选择IVF试管婴儿辅助生育技术来拥有孩子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IVF短期内注射大量雌孕激素,常引发女性的担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会不会随之增加?」


过去曾有一些类似的研究发表,但都碍于随访时间较短而使得结果并不明朗,2016年6月发表于JAMA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空白。


研究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


该研究基于一项接受过辅助生育治疗的荷兰女性队列(OMEGA研究),队列中包括了1983年~1995年在12个IVF临床中心接受IVF治疗的19158名女性以及1980年~1995年在4个IVF临床中心接受非IVF治疗的5950名女性,总计25108名女性纳入最终分析。(图1)


微信图片_20181101114901.jpg


研究主要结果为接受IVF或非IVF治疗女性的浸润性或原位乳腺癌发病,并通过荷兰癌症登记系统(1989~2013)获得。


IVF组、非IVF组乳腺癌发病风险与一般人群比较采用标化发病比(SIR,以下简称发病率),IVF组与非IVF组比较采用风险比(HR)。


结果显示


壹 

总体来看,不论使用何种辅助生育药物或者何种不孕不育原因,IVF组或非IVF组相比于一般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并无显著增高(IVF组:SIR=1.01;非IVF组:SIR=1.00(图2)


其次,IVF组与非IVF组相比,乳腺癌发病率并无差异(HR=1.01)。



微信图片_20181101114958.jpg


贰 

除此之外,乳腺癌发病率在未生育人群中明显降低(SIR=0.86),而在已生育人群中显著升高(SIR=1.10)。


在IVF组或非IVF组中,均没有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发病率(IVF组时间≥20年:SIR=0.92;非IVF组≥20年:SIR=1.03)。(图3)


也就是说长期随访结果,乳腺癌发病率并未因为是否经过IVF而有大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181101115048.jpg


叁 

在IVF组中,IVF的周期数越多,乳腺癌风险越低,尤其是IVF周期在7次及以上时。


在首次IVF低反应人群中(取卵少于4个),乳腺癌风险明显降低,但在IVF正常反应组中(取卵≧4个),其风险却并不会随着取卵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35岁及以上的女性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初育年龄在25岁以内的女性。(图4)



微信图片_20181101115122.jpg


肆 

另外,在进行IVF前已经生育的女性中、IVF后方才首次生育的人群以及IVF后仍未育的女性中,IVF组与非IVF组的乳腺癌风险并无差别,且与年龄无相关性(包括完成年龄、开始治疗年龄以及治疗后随访年限)。


结论


这项长达21年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生与那些不孕患者没有接受IVF治疗的和与普通人群的乳腺癌发生率是一样的,大家的年龄段也都在37岁左右,具有一致性,因此,试管婴儿并没有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微信图片_20181101115157.jpg


以上的结果似乎令人困惑,按常理理解,似乎接受多次IVF的女性,更容易接受更多的激素类药物,从而干扰正常的生理周期,看起来会更容易刺激乳腺癌的发生。


就此,该研究组也给出了如下解释,从IVF的原理来分析一下此项研究结果。


IVF的过程常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抑制女性的正常月经周期。

● 随后用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以获得高于正常10倍的雌孕激素水平。

● 如果有效卵泡形成后,在取卵前的36小时注射10000单位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 受孕之后持续注射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为黄体期的重要支持以保证胚胎种植和发育。

 

那么以上几种药物各自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究竟如何呢?


近期的两项体外研究显示: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以及克罗米芬并不会引起乳腺细胞增殖,但雌激素却对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细胞有促进作用,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却有抑制作用。


这正好可以解释该研究中接受IVF周期越多的女性其乳腺癌风险反而越低,那便是由于接受IVF周期较多的女性也接受了更多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就意味着有更长时间的卵巢抑制状态,虽然也不能排除这群患者的身体内在因素。


对于未生育女性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低于生育女性的结论也有悖于我们的传统认识(生育对女性乳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于这点,文章的解释如下:未生育女性其对首次IVF较多呈现低反应性,这一点有研究认为,这类人往往较早绝经,这恰好是乳腺癌低风险的因素之一。


而生育对乳腺的保护作用常常要到20~30年以后方可体现,而我们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尚不足以体现其优势。


此外,该研究人群的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平均31.5岁)会削弱这种优势。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的困惑也逐渐解除,总的来说,在近15年跨度的所有接受IVF的研究人群中,其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较未进行IVF治疗的人群并无明显升高,相信这样的结果会让许多希望或正在通过人工辅助生育技术来孕育宝宝的女性们松一口气,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心态去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JAMA.2016;316:300-12



点击查看全文
2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9-11-21 16:14 | 来自疯狂造人
怎么联系您?
点击查看全文
播小小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分钟前
姐妹们,给你们推荐个超好用的试管婴儿App,里面有很多和试管相关的讨论,还有最大最全面的试管百科,有啥不懂的专业名词都能一键搜到。快来点击下载试管婴儿App吧!

广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