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小宝宝唯一的“语言”,也是宝宝和爸爸妈妈之间最初的沟通方式之一。如果仔细分辨就会发现,宝宝困了、饿了、渴了、不舒服了,甚至感觉无聊了的时候,哭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妈妈要学会“破译”宝宝的哭声,以便及时了解宝宝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哭声的高低、节奏来加以区分,例如宝宝感到饥饿时,发出的哭声类似低沉、有节奏的呻吟,听起来哼哼唧唧,并且越来越急促;当宝宝觉得无聊时,会小声呜咽、没有规律地哭哭停停,一旦有人回应,哭声就会马上停止;如果宝宝累了,就会发出十分柔弱的,带有喘息的啜泣,并且会伴随有揉眼睛、打哈欠等动作;如果宝宝持续而有力地不停哭泣,并且在没有安抚的情况下演变成嚎啕大哭,那么很可能是宝宝觉得不舒服了;而当宝宝突然爆发出高音啼哭,就像有人触动了汽车警报时,通常是因为宝宝感觉到了疼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哭声——突然爆发的高声嚎哭,大概持续5秒左右,宝宝稍作喘息后再次爆发,一直持续几个小时,期间宝宝会伴随着蹬腿、抬腿的动作,还会放屁,这种情况下,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肠绞痛。 可见,宝宝看似随意的哭声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妈妈只要多加观察,便可找到其中的奥妙,读懂宝宝不同哭声背后的含义。 Tips 宝宝哭不一定表示饥饿,也就是说不需要“一哭就喂”。寻找哭闹的原因并积极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