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产妇在生完孩子后都会卧床休息,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产妇卧床休息也是很有讲究的,那么产妇产后如何卧床休息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产后卧床休息的姿势 产妇在分娩时消耗了很多体力,加上失血、出汗,身体虚弱,所以产后一定要充分休息。产妇除了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外,白天还应安排2小时的午睡。这样有助于身体和体力的恢复,提高食欲,促进乳汁分泌。 卧床休息的姿势分平卧、侧卧、仰卧、俯卧、半坐卧、随意卧等,但产妇卧床休息必须讲究姿势、方法。因为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产前子宫、脏器、膈肌都发生了位移,产后这些器官要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子宫要排除恶露,必须保证充分的休息和正确的卧床、养息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气血恢复,恶露排除,膈肌、心脏、胃下降回原位。 产后卧床休息的注意事项 (1)产妇不宜睡弹簧床,因为弹簧床太软,易引起骶髂关节错缝、耻骨联合分离,造成骨盆损伤。 (2)分娩完毕,不能立即上床卧睡,应先闭目养神,稍坐片刻,再上床背靠被褥,竖足屈膝,呈半坐卧状态,不可骤然睡倒平卧。如此半坐卧3日(指白天)后,才能平卧、侧卧或仰卧。 (3)闭目养神,目的在于消除分娩时的紧张情绪、安定神志、解除疲劳;气机下达,有利于排除恶露、膈肌下降,使子宫及脏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正如清代养生家所说:“产后上床,只宜闭目静养,勿令熟睡。” (4)在半坐卧的同时,还需用手轻轻揉按腹部。方法是以两手掌心从下按至脐部,在脐部停留做旋转式揉按片刻,再下按至小腹做旋转式揉按,揉按时间应比在脐部时稍长。如此反复下按,揉按10余次,每日2~3遍,可促进恶露、淤血排出体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出血等症状,帮助子宫复旧。 产后不宜长时间卧床休息 产后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导致子宫后位,不利于女性的身体健康,因而产后应该适当进行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更有利于恢复。 产后第一天,新妈妈很疲劳,很自然地在24小时内要充分睡眠和休息,使精神和体力得以恢复。为此,在闭目养神数小时后,就可考虑熟睡,此时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家人要从各方面给予新妈妈悉心护理和照顾。 正常情况下,如果医生没有特殊要求新妈妈卧床,24小时以后即可起床做轻微活动,如上厕所,在走廊、卧室中慢走,这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组织代谢和体力的恢复,还可增进食欲,并促进肠道蠕动,使排便通畅。 有人主张还应适当做一些产后体操,使肌肉、腹壁和体形尽量恢复到孕前状况。如第一天至第三天做抬头、伸臂、屈腿等活动,每天4~5次,每次5~6下;1周后可在床上做仰卧位的腹肌运动和俯卧的腰肌运动,将双腿伸直上举,仰卧起坐和头、肩、腿后抬等运动项目;半个月后,可做些扫地、烧饭等家务和一般体操,以利肌肉收缩,减少腰部、腹部、臀部等处的脂肪蓄积,避免产后肥胖症,保持体态苗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