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产后恢复
发新帖
[其它]

越艾越美丽丨新晋麻麻产后祛湿,要爱更要艾

查看: 2791|回复: 0
发表于 2016-1-7 16:59 |举报
27910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中国自古就有“坐月子”的习俗,而这一习俗并不是毫无依据的,刚生产过的女性经历“开骨缝”的特殊阶段,即使没有经历这一特殊阶段,但身体都是虚弱的、抗病能力极差。这个时候就很容易邪气入侵,要想祛除这些邪气,还得靠艾灸 。

 

艾灸灸法又名灸疗。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艾灸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艾灸为什么能发汗?

发汗既“发寒”,是祛寒邪,产后月子发汗,一方面使奶水更加纯净,一方面可以祛除产妇身体寒邪,疏通经络,补充气血,使奶水充盈。一般来说,产妇奶水两个月左右才会充盈,而产后发汗是奶水充盈、更加纯净的关键。

在整个月子期间,产妇活动量很小,大多数新妈妈不敢洗澡、洗头,使一些新陈代谢物附在皮肤表面。其次,在月子期间到家里探访的人比较多,产妇的抵抗力比较差,因而,很容易受病毒或者细菌的侵入。

除此之外,有些新妈妈在月子期间不注意还有可能受凉,受风,体内进入大量寒气。大多数人会在产后出现头痛、腰痛及关节痛等诸多病症,这些症状,通过产后发汗,可以达到缓解的作用。

 

产后发汗的好处
1、驱除在表的邪气,调理一般感冒。
2、驱除经络、关节的风、寒、湿邪,疏通经络,温通血脉,防治月子病。
3、改善经年日积月累的头、颈、腰、腿等病症。
4、针对性预防和根除因受凉,受寒,受风引起的产后头痛,腰背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团、麻、疼痛、畏 寒怕冷等诸多症状。
5、通过刺激汗腺来提高皮肤的透气性,发挥解毒和自洁能力。
6、排除体内多余的水液,加速新陈代谢,分解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
7、调节酸性体质,排除引起疲劳和老化的乳酸、流离脂肪酸、引起痛风的尿酸等有碍新陈代谢的酸性物质。

湿邪致病的一个特点是缠绵难愈,中医形容它“如油入面”。就像把面和油裹在一起以后,摘不干净,分不清楚。很多人得了这种夹杂着湿邪的疾病以后,治疗周期比较长,不像受风受寒了,吃点药,发点汗,头天难受,第二天就好了。而感受湿邪以后这种病程就比较长,比较难以治愈。要用艾灸祛湿邪,可以从以下穴位入手:

 



2.png



神阙穴:神阙就是肚脐。这个部位不能按摩,要用艾草进行热灸。
关元穴:此穴在肚脐眼下三寸处。这是针对女性,改善妇科病的重要穴位,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天枢穴:天枢能治疗肠胃疾病,是掌握胃气的门户,气血由此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入大肠经。如果胃不舒服,就可以按摩天枢穴。

 



3.png


中脘穴:在胃体中部,因此叫中脘。中脘可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人体如果胃气虚,就容易胃腹疼痛、呕逆反酸、泄泻、便秘等。按摩中脘能加强胃部保养。
足三里:孙思邈曾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个穴位有健脾、温胃、温阳、利尿、止泻之功效,是保健的关键穴位。以前官员入蜀地(四川),用灸足三里的方法预防湿浊瘴气的侵袭。


4.png


理:腹部绕脐周围穴位有健脾祛湿功效,足三里有温阳温胃功效。
功效:温阳培元 益气除湿


5.png


 

点击查看全文

1.png (515.14 KB, 下载次数: 1)

1.png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