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低,会流产” 是真的吗? 现在很多女性,月经一过期就立即去医院检查是否怀孕,这样做是对的,可是到了医院医生经常会开些必要和不必要的检查,对于早孕,我认为,如果做超声就不需要验血或尿来证实是否怀孕,重复检查没必要。有些人有少量的出血,于是抽血和超声检查就全部要做,这样也没有错误,可是做出来的结果就非常值得讨论! 临床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怀孕出血,超声检查是正常的,可是抽血的结果经常是“孕酮低”。看到这样的结果,很多医生都会给病人开保胎药或打保胎针,原因是“孕酮低”。我很理解医生这样做,因为报告已经显示“低孕酮”,如果病人流产了会找医生算账,因为没给保胎治疗…… 我也经常有这样的病人,怀孕出血,检查血结果孕酮低得可怜,可是HCG值却是正常的,看了报告,病人会不停的问能否保得住。我经常不回答她的问题,让她去找验血的医院或我自己亲自打电话去问为何孕酮低而HCG却正常?是否检查的错误?是否能够复查?同时再次抽血查孕酮,复查的结果经常是正常的,尽管她有出血,这样的病例我还是不建议她使用保胎药,因为这不是激素水平低引起的出血。 为什么这样做? 早期怀孕出血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提醒我们注意检查怀孕的不良后果。可是由于孕酮的不稳定性和检查方法不同,经常会出现检查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所以才使用孕酮和HCG联合检查的方法,如果只是孕酮低而HCG正常,多半是检查误差,应该复查或以HCG结果为主,医生还应该仔细追问病人的月经情况,是否月经间隔时间短(短周期)和月经不调等异常情况,以除外是否黄体功能不全等问题引起的出血和孕酮低,否则一个年轻正常的女孩子如何轻易就激素水平不够导致怀孕出血呢?笔者非常不赞同轻易的就给保胎药,而是应该仔细检查出血的原因,对于检查的结果要全面的综合分析,而不是看某个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因为怀孕出血多数都是胚胎不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激素水平异常只占很少的一部分。盲目的保胎有时会影响正常的诊断和处理。 孕酮低一定要吃黄体酮吗? 案例一:几天前,一个多次妊娠失败的妈妈来检查,因为怕再次出现问题,她不敢检查直到24周才来做第一次,我批评她这是掩耳盗铃。可是检查时还是发现了问题,孩子的双肾积水,输尿管扩张,一侧非常严重。我问她早孕期是否保胎,是否服用黄体酮,她说:自知道怀孕就一直卧床黄体酮注射和口服,直到4个月。期间没有出血和任何异常。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说害怕流产。 案例二:一个自怀孕后就一直流血的孕妇,50天时来检查,宫颈检查没发现任何问题,超声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没有给她开任何药物,告诉她过一周再来检查,一周后回来再次超声检查发现是子宫畸形,一侧子宫妊娠,另一侧子宫出血。 案例三:多年不孕,年近40终于有喜,小心翼翼可是6周左右还是出了一次血,检查孕激素偏低,可是HCG始终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有些医生让她住院治疗,于是住院保胎,黄体酮、HCG交替大量应用,2周后出院,查孕酮还是偏低,医生让她继续服用黄体酮,同时查HCG始终是正常的。她来看我的门诊是因为担心黄体酮用的太久有影响。结果早孕超声唐氏筛查高风险,因为肾盂增宽和血清检查异常。 案例四:因为输卵管不通做试管婴儿,怀孕后一直用黄体酮和HCG,妊娠三个月还不敢停药,就诊时已经接近4个月,我强迫她停药。 以上的案例是平时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其实这些案例是根本不需要保胎的, 案例一多次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而与孕激素和HCG 没有任何关系,流产是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发育不好,肯定会流产。 案例二是子宫畸形,与孕酮就更没有关系,没有妊娠的子宫内膜会间断的出血,很吓人! 案例三尽管年纪较大,可是妊娠后HCG增长良好,表明胚胎发育良好,同样不需要保胎, 案例四尽管是试管婴儿,可是也是因为输卵管问题,卵巢功能好而且HCG正常,为什么保胎? “保胎”是用激素来促进胚胎的生长发育,是用外源激素补充孕妇体内自身激素分泌不足。如果不是激素不足,过多的激素只会给胎儿和孕妇造成不良影响。 医生应该懂得,妊娠后,绒毛发育过程中会分泌HCG,包括卵黄囊以及胎盘也会分泌HCG,如果HCG的增长正常就间接表明胚胎发育正常,如果出现流产也非由于激素不足导致,而一定是由于其它原因引起(激素不足是众多流产原因中的一种)。人体分泌的孕酮代谢很快,抽血后如果不能及时检查,检查结果就会有误差,有多少医院能够做到抽了血立即就检查呢(血一般最短也要放一天!)? 对于一些医生来说,黄体酮作为安慰剂给孕妇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的办法(如果不开药,流产后孕妇会找医生算账,因为没有给她保胎)。实际上,孕妇自身分泌不足情况下,外源性的保胎药会起作用。如果是胚胎异常(唐氏或其他染色体异常的胚胎),胚胎分泌激素也会不足,如果大剂量的使用外源性激素保胎,结果是本应该流产的胚胎存活下来,结局可想而知。过量的孕激素会导致很多男性胎儿出现肾盂扩张,甚至肾积水,生殖器发育异常,女性胎儿青春期后出现生殖器官肿瘤,过量的HCG 还会影响妊娠期的唐氏筛查结果(使原本真的高风险变成假的低风险)。过量的孕激素还会影响孕妇的食欲和体内水的代谢。每每和国外的同道提起中国医生如此钟爱黄体酮,中国孕妇如此大量用黄体酮,都会看到一双困惑和迷茫的眼睛,然后就听到"why?" 方舟子:形形色色的“保胎” 国内有的地方要求孕妇领“准生证”之前,必须先去听“优生优育讲座”,而这种讲座由某个厂家赞助,请来“专家”推销其保健品。有个讲座的“专家”是这么推销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聪明,大脑发育好,孕妇必须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α亚麻酸。这种物质在食物中含量不多,比如,如果要达到1000毫克的量,起码要吃4斤核桃。所以要服用α亚麻酸产品,而且必须从怀孕前3个月就开始服用,一直到生完孩子…… 然后“专家”就推荐了某个品牌的α亚麻酸产品,并发放优惠卡引来听众争抢。 这种神奇的α亚麻酸(简称ALA)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对人体的机能很重要,而人体又没法合成它,所以是人体必须从饮食补充的两种必需脂肪酸之一(另一种是亚油酸)。我没有找到世界卫生组织对ALA的推荐量,只查到美国医学科学院对以ALA为代表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量是成年男子每天1.6克,女子1.1克,孕妇1.4克,哺乳期妇女1.3克。 ALA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例如亚麻油(含55%)、菜子油(含10%)、大豆油(含8%)。核桃中的ALA含量也非常高。黑核桃的ALA含量在核桃中是较低的,但是100克黑核桃仁含ALA也达2克。如果像那位“专家”说的吃4斤核桃仁,ALA含量至少是40克。所以虽然ALA必不可少,但是要满足ALA的推荐量是很容易的,完全可以从饮食中摄入,没有必要吃保健品。现在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在正常饮食之外额外补充ALA对胎儿会有什么好处。 事实上,国际医学界目前只推荐孕妇服用一种“保健品”——叶酸制剂。怀孕早期缺乏叶酸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神经管缺陷。虽然绿叶蔬菜、豆类、肝等食物富含叶酸,但是在烹饪后大部分叶酸都已失去,而且食物中的叶酸只有大约一半能被吸收。因此不容易从食物中获得足够量的叶酸,准备怀孕以及妊娠头三个月的孕妇应每天补充至少400微克的合成叶酸(维生素制剂或强化食品),这能显著地降低婴儿患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其他的营养素当然对孕妇、胎儿的健康也很重要,但是它们可以,也最好从饮食中摄取,与其吃保健品,不如注意饮食的营养和均衡。如果担心自己的饮食营养不够,服用复合维生素也比吃成分、功能、质量都可疑的保健品要好。但是有很多孕妇总觉得要吃点保健品才对得起胎儿,甚至还有人习惯吃中草药进行“保胎”、“安胎”。且不说这些中草药的功效未得到科学验证,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怀孕期间本来应该尽量避免吃药,但是有的人不敢吃西药,却敢乱吃中草药,以为“天然药物没有副作用”。其实很多中草药已被发现有毒性,还有更多的中草药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其副作用尚不明确,吃这种“保胎药”是在拿自己的胎儿做药物试验。 “保胎”产品除了吃的,还有穿的。市场上有多种价格不菲的孕妇防护服在兜售,据说穿了它可以保护胎儿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其实日常设备发出的电磁辐射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仅在腹部兜一块“防护服”也起不到屏蔽作用。真正要屏蔽电磁辐射,必须全身全副武装都防护起来。孕妇防护服是中国特产,出了国门就见不到这种产品,也没见有外国孕妇用类似的东西,难道中国的胎儿就对电磁辐射特别敏感? 国内医生也喜欢提倡“保胎”,比如教育孕妇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要注意休息、避免性生活,怀孕后三个月也要避免性生活,以免流产云云。这些建议可能是受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属于想当然,并没有科学依据。 美国医生就不做这样的建议。 国内医生还喜欢开“保胎药”。我有一个朋友在怀孕两个月时阴道出现轻微出血,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未做任何检测即诊断为“先兆流产”,建议保胎,给开了由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价格昂贵的药物“多力妈”。我获悉后做了一番检索:该药(Turinal)的成分为合成类固醇激素烯丙雌醇,并无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保胎”的作用,反而有案例表明它能导致胎儿畸形,例如使男性胎儿的性器官女性化。欧洲大药厂欧加农生产过相同成份的“保胎”药,但在1995年将其退出市场。 目前美国、欧洲各国都禁售或停售该药物,它在本国被视为过时药,却在发展中国家推销。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的朋友把药扔了。几天后出血自行停止,后来生下一个健康的婴儿。 怀孕早期阴道出血非常常见,大约一半左右不影响妊娠,另一半会导致流产。自然流产的原因非常多,例如染色体异常、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性激素不平衡、感染、慢性疾病等等,难以确定,难以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不分青红皂白就开“保胎药”保胎是荒唐的。即使是孕酮偏低导致的出血,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使用孕酮或相关的激素类药物会有效。因此国际医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对所谓“先兆流产”顺其自然,但是国内却普遍使用所谓“保胎药”,有成分不明的中药,也有过时的西药,为此浪费金钱倒也罢了,本来会正常发育的胎儿若被“保”出了问题,就悔之晚矣。 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非常看重“保胎”,对孕妇的禁忌之多大概称得上世界第一。这些禁忌荒诞不经(例如《本草纲目》说孕妇吃姜会使孩子多指,吃兔肉会使孩子缺唇,吃蟹会使孩子横生等等),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还相信了。现在流行的“保胎”看上去很高科技,其实也是受到了传统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商家、医院的利益驱动。特别是受“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准父母更担心自己唯一的宝宝会出问题,对种种“保胎”也就只好宁可信其有,觉得反正也不会有害处。害处当然是有的,除了“保胎”造成的生活不便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某些“保胎”做法会对胎儿健康带来风险,让“保胎”成了“害胎”。为何不能滥用黄体酮保胎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呼吁理性保胎 今天你保胎了吗 根据15%~20%的流产率,2007年,中国约有300万名孕妇流产。这一数字,相当于三个河南省的年新生儿出生数。一个年均接诊14000人次的生殖医生,给我们讲述北京妇女怀孕早期保胎的真实情况 ★ 本刊记者/严冬雪 文/李赫然 300万流产孕妇 邓成艳的诊疗室外已经等了50多人。她的小房间很不好找,这是全院最老旧的一栋楼的半地下室。七弯八绕,看了很多指示牌,才找到迷宫的中心——北京市协和医院生殖中心。 这些人大都是女性,有的小腹微隆,有的一旁有沉默的男伴,或站或坐地塞满走廊,心急的不时往门里面张望。 “大部分是来看不孕的,还有保胎的。”2009年1月3日,协和医院门诊部放假,邓成艳穿得休闲,斜靠在椅背上,一边说一边往门外比划,仿佛外面随时会突然走进来一个病人。“都是希望要孩子的。”邓成艳笑说。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邓成艳,一周9个门诊,年均接诊14000人次,包括不孕病人与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 在邓成艳接手的保胎病人中,大部分是孕早期(妊娠前三个月)就来看病的。她们的病情相对简单,最终结果在一开始就能预计得八九不离十——要么是孩子有问题,基本保不住;要么是孕妇自身孕激素水平低下,但孩子是好的,通过人工干预补充就差不多能保住。 “怀孩子就像种庄稼,地再好,肥再足,种子有问题,也是长不好的。”对前来要求保胎的病人,邓成艳总是拿种子和地的例子来说明,这样沟通起来容易很多。 回忆起种子不好的病例,邓成艳能说出一箩筐。一位名叫白礼慧的孕妇,今年已经34岁,前两次怀孕均以胎儿停止发育告终,没有查具体的原因。第三次怀孕了,孕激素依然偏低,这次她找到邓成艳。人工补充黄体酮,孕8周B超显示胎儿依然没有胎心胎芽,白礼慧第三次遭遇胎儿停育。 “这对孕妇们是很大的打击。”邓成艳说,B超结果出来,很多孕妇当时就在B超室里泪如雨下。邓成艳给白礼慧做了刮宫和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白礼慧腹中胎儿是三倍体染色体畸形,此类基本都胎死宫内。 通俗地说,孩子能不能保住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品种好,但确实缺乏营养;第二种是品种不好,不是好孩子,要被大自然淘汰掉。“流产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妊娠的15%~20%。”邓成艳说,近3年中,她所在的生殖中心对接诊的222例次有完整病历的保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这一结果。这一数据与国外的数据一致。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年,中国活产胎儿12506498名,按照15%~20%的流产率,2007年,我国有约300万名孕妇流产。这一数字,相当于三个河南省的年新生儿出生数。 在这些流产的案例中,七到八成是孩子自身有问题,而被人体自然淘汰掉。这意味着一百名胎儿中,有15名胎儿以上会因自身缺陷而进入优胜劣汰的“淘汰环节”,并最终被流产。这些不幸流产的孕妇们如果去做绒毛染色体检查,将有至少一半人可以检查出流产胎儿的染色体缺陷。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了解仅30%左右,邓成艳仍不免赞叹人体自身的完美进化——如果胎儿是不好的,它会给大脑传达一种信号:“种子不好,要流掉。”这种信号一旦启动,孕妇体内本来正常的孕、雌激素就会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再怎么补充孕激素也无济于事,体内孕激素水平依然无法达到正常值。少了激素调节的胎儿就开始变得没有营养,“坏种子”最终在营养不良中死去,淘汰了。 问题是,一些孕妇的孕激素水平从一开始就偏低,这令人格外紧张,且充满期待——也许只是孕妇自身的激素分泌过低罢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邓成艳同事的女儿身上。医院同事的女儿一开始就孕酮偏低,还出现相应的下体出血的先兆流产症状,她要求药物保胎。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种子是好的,我就会给你保好的,种子的营养问题包在我身上;但如果种子有问题,是没有办法的。”邓成艳说。在保胎的过程中,邓成艳全力以赴,孕7周,B超有胎心搏动了。每两周监测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一直在缓慢上升。过了妊娠12周,准备转产科,突然两类激素水平下降,马上B超检查,胎儿已长3厘米,但胎心消失了。染色体检测结果发现多了一条第18号染色体,“种子”确实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流产,既不是“种子”不好,也不是孕妇孕激素分泌不足,而是刮宫次数过多。由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刮宫七八次照怀不误,有些人刮一次,子宫内膜就刮伤了。“就相当于在盐碱地上种庄稼,根本没法扎根,所以一有就流产。”邓成艳打比方说。刮宫次数过多也是早期流产的原因——“土地”一旦被破坏,“种子”无处落脚,给足孕酮也没用。 从另一角度看,流产值得庆幸,是优生优育、大自然的淘汰过程。但是,对那些受孕困难或者有过不良孕史的人来说,怀孕机会分外珍贵,保胎则成了全部生活的重心。这时候,医生唯一可做的只是给“种子”施肥。如果“种子”是好的,他们大都能安全地降生到这世间。 保还是不保? “孕酮多了并没有什么害处,有些孕妇就要求医生注射,图心安。”邓成艳说。去她那里要求保胎的通常是有过不良孕史(比如流产史),或好不容易怀上的。对于这些孕妇,邓成艳的态度很明确:要检查。是不是缺?缺多少?缺多少补多少。 “本应该被淘汰的畸形胎儿,有可能经过保胎而得以存活,直至较大孕周才被发现。” 协和生殖中心的七年调查结果显示,222例次保胎病例中有2例畸形,一例在怀孕27周发现唇腭裂,引产了。另一例足月分娩,发现6指、外生殖器畸形及食管气管瘘等多发畸形。 保胎后出生畸形率为9.0‰,没有超过国内新生儿出生缺陷率13.7‰。尽管保胎不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在现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下,面对前来要求保胎的病人,邓成艳在正式治疗前,都会告诉她们相应的风险,征得对方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方才动手。 现实总爱开更复杂的玩笑。2008年3月,已停经三个月的刘羽洁挂上邓成艳的号。正常情况下,怀孕7周一定能显示胎心,而B超显示,刘羽洁的腹中只能看到一个胎囊,没有胎心。本来,如果胎儿正常发育,三个月的胎儿就已经成形。 在刘羽洁之前的检查中,医生都认为胎儿停育,建议刮宫流产。幸运的是,刘羽洁记录了自己的基础体温。根据她出示的体温表,邓成艳重新分析,发现她只相当于怀孕35天,而35天只有一个胎囊是很正常的。 “她孕酮低而且有点出血,我跟她说明了可能的风险,问她愿意不愿意保胎,她愿意,我就给她保了。”邓成艳回忆说。 谁知第二天就出事了。这天上午,邓成艳正在看门诊,门口突然窜出一位老太太,指着邓成艳就嚷嚷开:“你说,到底孩子是不是好的,为什么有的大夫要清宫,有的要保胎?”这一吵就是十几分钟,差一点就引来医院的保安。邓成艳没办法,只得拿出和刘羽洁签订的协议,指着签名告诉老太太:孩子是孕妇同意要保的,风险也是一开始就说明白的。孕7周B超发现胎心跳动,刘羽洁笑着说,婆婆不好意思进来。现在大胖孙子已经抱在手。 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保还是不保?这一切在孕早期,都是个谜。当前的监测手段难以很快判断早期胎儿是否正常,但可以迅速测出孕妇体内的相关激素水平,因此,对于自身功能缺陷、有胚胎停育史或先兆流产史的患者,以及不育史、受孕困难的患者,由于胎儿珍贵,一旦确定妊娠,生殖中心采取的主要措施仍是积极监测观察。 但有一个原则,邓成艳始终坚持并再三强调:雌孕激素水平正常,就不需要补充。因为黄体酮注射液一支才7毛8,加上注射费也才1块5一针,注射多了对胎儿无害,因此被广泛应用。有的医生不查孕激素水平,就给病人打一点或者口服黄体酮,孕妇也乐得心安。 “凡事都有利弊,就算无害,至少屁股疼啊!”邓成艳说,黄体酮的注射很疼,而另一些口服雌激素也或多或少有价高、患者不耐受、头晕嗜睡等缺点,因而并非用了都好。与其每天跑医院打针,提心吊胆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需要保胎,不如一次检查确认,更加心安,也大大减小心理压力。 如果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衡量妊娠,实际总胚胎流产率可达31%。早期流产中,半数以上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另外,环境因素、有害药物、病毒细菌及放射性物质等均可导致胎儿畸形和流产。 “不停,我就不停” 2009年1月2日,石景山医院妇产科,预产期已过四天的孕妇郭艳红在病房里来回踱步,沉默不语。三天前,郭艳红就有了轻微的宫缩、出血等临产征兆,但三天之后孩子还是没生出来。“都怪我怀孕时在家里一直坐着搓麻将。”终于停下脚步,郭艳红半开玩笑地认为是缺乏运动才导致了今天的不顺利。 郭艳红怀孕四十多天,突然腹痛,到医院打了几针黄体酮,进行保胎治疗。四个月后,郭艳红便辞掉文员工作,转职“保胎员”。“上网也少了,怕电脑辐射影响孩子。”遇到问题,比如孕妇该吃什么做什么,她还是会上网查一下。 工作压力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太远了,每天要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上班,挤来挤去对孩子不好。”26岁的郭艳红和丈夫商量后,辞去原本收入不错的工作,小两口开始靠着丈夫每月3000元收入过活,“肯定会拮据一点,尤其马上又要多一张嘴。” 郭艳红觉得日子可能会困难一点,但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生后的一两年也没有出去工作的打算。她说以前的公司同事中,像她这样的“专职保胎员”并不少见。 “这的确很时髦。”邓成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有些孕妇从怀孕前就开始补充叶酸和各种维生素,比较时髦也比较费钱。在前来就诊的孕妇中,约有一半人是因为自己恐慌来要求保胎。其中有过不愉快孕史的可以理解,而首次怀孕因为恐惧就要求保胎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些孕妇觉得黄体酮不安全,认为会造成女性胎儿的男性化。对此,邓成艳也作出承诺:这是误传。 在邓成艳看来,病人也有两种极端,一种认为不能用一切的药物,怕对胎儿产生影响;另一种则是没问题也要用药保胎,图安心。 这两种情况,在当下的白领一族中都表现得格外明显。她们工作压力大、生育年龄也偏大,并具有一定经济条件,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格外高。据有关部门调查,北京市平均生育年龄5年提高1岁半,早在2005年就近29岁了。与此同时,她们还喜欢刨根问底,似懂非懂,互相问,不太相信医生,“你为什么要给我这么做呢?黄体酮会不会造成女性胎儿男性化呢?如果保,会不会保出畸形?”在邓成艳的接诊中,这样的问题常常连珠炮似的袭来。 经济条件较好的孕妇们往往会挂邓成艳的特需门诊号,一个号三百块钱。何怡已经流产三次,第四次怀孕后,她一直定期看邓成艳的特需门诊。一开始,何怡的孕激素水平偏低,邓成艳用孕酮帮她保到13周,何怡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已经很稳定,邓成艳准备给她停药。 结果她说“不停,我就不停。”邓成艳一边笑,一边轻轻摇头,何怡一再坚持继续用药,这令邓成艳颇为为难,“我觉得没必要开药,就不开了,最后只能对她说,你要吃就到别的地方开去。” 类似的恐慌还表现在产检上,有的孕妇自从怀孕,每两周就会来医院查体一次。“除非你特别想要这个孩子,想倾尽一切保住,一般不推荐。没有问题干吗要一趟一趟跑医院啊?”邓成艳说。 保胎方面的费用,邓成艳也算了一笔账。检查一项激素45元,三项相关激素全检查也才135元。这固然比1块5毛一次的孕酮注射费高了许多,但与天天跑医院扎针、提心吊胆又承受悬而未知的压力相比,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查一下没问题就不用打针了,很多孕妇心情也非常愉快就回家了。对这些孕妇来说,好心情比什么保胎药都管用。”邓成艳一字一句地说。 医生的建议 邓成艳反对盲目保胎,同时也表示,妇女的三期很重要: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都是抵抗力比较弱的时候。国家要求重视妇女三期的保健,其中妊娠期的休息非常重要。孕妇是否需要停职保胎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从事公交售票、化工原料有关职业的孕妇都不适合工作了。对于一般白领,上班坐办公室用电脑是没关系的。 对于网络上卖得火爆的孕期防辐射服,邓成艳不置可否:“防辐射服是否真的能够使流产率、畸形率之类的数据有所下降,我没有一手资料,不能评价,不推荐也不反对。” 对于保胎,邓成艳有她的两条建议:首要的就是什么年龄干什么年龄的事。不要因为工作耽误了要孩子的年龄,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如果实在错过了,则尽量放松,毕竟需要保胎的只是小部分人。 目前能证明的是,补充黄体酮对减少早产(早产指孕28足周后至37足周前产下婴儿,与流产不是一回事)有作用(González R. 产前应用黄体酮防止有早产风险产妇的早产: RHL评论 最新修订: 2009年12月1日。WHO生殖健康图书馆;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美国食药监局(FDA)去年初批准一种黄体酮药物 (Makena)治疗早产,该药物应在孕16周后使用。滥用黄体酮有诸多坏处 有很多资料指出补充黄体酮会增加胎儿畸形和新生儿死亡风险,但是RHL评论认为增加的数目太少,尚不足以确认为有潜在危险。所以那些补了黄体酮的准妈妈们也不必太担心。 但是这不等于说滥用黄体酮没有危害。给孕妇及家属造成的心理负担是不是危害?白花钱是不是危害?孕妇屁股上挨那么多针是不是危害?可能的副作用是不是危害?上述W女士在孕62天听到医生说孕酮偏低需要吃药时,当场已经眼泪汪汪,之后孕妇及家属情绪低落,直到第二天再检查,孕酮数值、B超结果都显示正常,情绪才恢复。 |
blksnow
(楼主)
|
2
楼
八级宝宝
|
|
点击查看全文
| |
7
楼
十级宝宝
|
|
点击查看全文
| ||
8
楼
九级宝宝
|
|
点击查看全文
| ||
10
楼
九级宝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