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生: |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医院余震波 |
---|---|
身体疾病: | 血小板聚集最大值高、D-二聚体高 |
大致费用: | 2-3万 |
治疗效果: | 保胎成功 |
本人是福建85年的大牛,结婚备孕三年多,期间经历了生化妊娠及胎停,虽然容易受孕,但是不知何故在孕早期三次与宝宝擦肩而过。幸好在2013年上半年,在播种网看了“那一道坎胎停后保胎成功的帖子”,成功找到就医的医院-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习惯性流产科,在该医院余震波医生处保胎,现胎宝宝已经足月了。为了感谢播种网,下面讲讲自己保胎就医经历。 2011年上半年经历了生化妊娠,当时从网上了解到生化妊娠后3个月即可备孕,于是在该年的下半年就备孕成功了,但在60多天时被告知无胎心,医生宣告胎停。因此,自2012年初,夫妻双方在福建省立医院及省妇幼保健院作了系统的身体检查,如抗体、生化、染色体、激素六项、ABO溶血、精液等项目,检查结果显示夫妻身体双方均无异常。经过上述检查,坚定了自己备孕的信心,认同了多数医生关于之前胎停的原因系“优胜劣汰”,于2012年底备孕,并于当月成功怀上。怀孕初期去验了一次血,显示孕酮数值很好,医生出于谨慎也给开了达芙通,一天2颗,第51天时检查有了胎心胎芽,胎儿发育不错,但是到12周多要做NT检查时,被B超医生告知无胎心搏动,胎停了。当时听到这个结果,整个人都呆掉了。那段时间不仅身体上承受清宫之痛,而且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幸好老公等家人都很体谅,没有责怪我。请病假时,单位老大建议说福建医疗水平有限,去北京、上海检查。经历这次胎停,本人就不断在播种网上查询胎停的原因,坚定要找出原因后才备孕的决心,后来,在播种网了解到,很多姐妹们胎停后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鲍时华处找出胎停的原因并保胎成功。因此,决定先在省二医院王惠珍医生处喝中药调理身体,二次月经后再去上海检查身体。 2013年6月,本人携带在省立、妇幼近期的检查单去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三甲医院的检验报告该医院是认同的)习惯性流产科,作了第一次检查。主要是检查孕酮、胰岛素、抗ENA抗体七项、抗双链DNA抗体、抗贝塔2-糖蛋白1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m、抗核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G等内分泌项目、血小板聚集最大值及D-二聚体。检查结果显示D-二聚体数值0.44(参考值<0.55mg/L),鲍医生认为该数值较高,她的标准一般是孕期低于0.25;血小板聚集最大值为70.94(参考值44.7-77.8%),鲍医生也认为数值较高,要求隔一个月后,再去抽血检查以上项目才能确诊病因。同年7月份,本人再次去该院抽血检查以上项目,这次开单的是余震波医生(鲍医生7月份出国深造了)。经过二次检查,余医生确诊血小板聚集最大值及D-二聚体数值异常,即孕后可能导致胎儿供血不足问题,并给了治疗方案:备孕每天吃1粒VE、2粒VB6、2粒阿司匹林(25mg),经期停阿司匹林。监测卵泡发育至18mm*18mm以上同房,排卵后每天打一支低分子肝素(0.4ML),打10天,吃达芙通3粒。 拿到治疗方案后,本人一方面继续加强锻炼,一方面看中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决定2014年3月备孕,得上天眷顾,于当月备孕成功,按照余医生给的方案吃阿司匹林、Ve、vb6,吃达芙通,验孕后开始打肝素。同时,自行在福建当地医院跟踪孕酮、雌二醇、人绒促腺性激素数值情况,其中人绒促腺性激素隔天翻倍情况不错,孕酮和雌二醇数值不稳定,有降低现象,要求医生开了黄体酮针和雌二醇片(或紫河车片也可)保胎。因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习惯性流产科于2013年10月搬至浦东新区高科西路(简称东院),在该医院网站上预约到习流的号后,于4月底到余震波医生处就诊。孕后,每次余医生都会帮忙预约下次检查号,并根据我D-二聚体及血小板最大数值及孕酮、雌二醇的数值情况调整了用药方案。直至13周NT及早唐作完后,孕14周时余医生让我毕业了,回当地医院建档。考虑到自己年龄较大,出于谨慎,本人借鉴了“我爱宝贝”群里一个河南姐妹的保胎经验,坚持每天吃2颗阿司匹林,一周打2支低分子肝素针至37周(因为上海仁济医院专家赵爱民也是主张阿司匹林可以吃到37周的)。在孕晚期,主要是关注脐血流数值,28周以后要将脐血流数值控制在3以下。 备注:自行监测孕酮、雌二醇、人绒促腺性激素的方法: 孕酮一般要大于25(大单位),并且数值要保持上涨就是好的;不足补充方法:喝黑豆黄豆豆浆、达芙通、打黄体酮针。 雌二醇数值要保持上升趋势,不足时:吃胎盘片(紫河车粉)、雌二醇片,这个数值与胎心有关。 人绒促腺性激素:隔天查翻倍情况,数值低于1万时,有翻倍就是好的;如果数值高于1万时,隔天增加3000-5000数值就是好的,差不多到9周时会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如果数值翻倍差:打低分子肝素。常用的牌子“万脉舒”“速碧林”,在福州协和医院对面的协和药店有卖“速碧林”低分子肝素。 以上是我的保胎经历,希望对姐妹们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