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认知的早教教育更是不同,如何选择正确的早教方式呢?选择了正确的早教方式缓则罢了,如果一味的认为正确,最后教育孩子才知道是不正确的,那就会让孩子“摔”的很惨了。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 在上海书城里,一位年轻爸爸拿着一本有测试孩子比较数字大小和念儿歌的《1岁宝宝智力测试》说: “我孩子已经11个月了,可以让他先看看测试1岁宝宝的智商书。” 他提的书篮中,还躺着几本同一类型的幼儿智力开发书籍。 通常刚满1岁的孩子多半刚会开口说话,早教网,念儿歌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位爸爸却野心勃勃的认为这些有非常鲜艳图片的IQ测试、培训的幼教书,应该会吸
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父母对“早教”的观念就是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于是,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3~6岁的孩子85%以上参加各种早教培训班。 只有在闲暇时,人才会思考学习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入小学时,从学校带回来一张表格要父母填写,其中有一项要填孩子的“强项”,朋友想了很久,不知道填什么才好。 因为孩子说老师讲的“强项”,就是别人不行我行的地方,可是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早教班里学会了弹钢琴、画画、语文、游泳、计算机、英文、唱歌、跳舞、下棋…… 所以,当大家都学得“一样多”时,比的就不是那由学校和补习班教出来的“技艺”,而是“不一样”的特质了。 而这些“不一样”的特质是什么? 是人格特质、学识内涵、工作态度、早教网,逻辑思考、想象创造能力…… 希腊文中“学校”一词之意是“闲暇”,因为希腊人认为,人只有在闲暇的时候,才会花时间去思考和学习。 的确,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留给孩子“闲暇”时间去咀嚼所学,让父母用心观察孩子不同的反应和变化的,是急不得的,须花时间去等,让其慢慢地累积养成。 先跑不一定会赢,只会输掉孩子对学习的热忱和模糊化了孩子的“长才”。 当然了,我的解答也不是很完善,还是多看看其他方面的内容吧,这只不过是目前大家共同认为的,在中国,国家教育部还没有相关的规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问题。难处在于,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如果看了那肯定是错的,任何人也无法记得自己3岁之前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