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宝宝生病
123456跳转
发新帖
[感冒咳嗽]

(修改版)关于宝宝感冒咳嗽

查看: 74332|回复: 52
发表于 2014-2-26 09:09 |举报
7433252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这是我书里的一个章节。之前的帖子基本上被改得面目全非,所以想想还是另外发个新帖吧。书还没出版,娘家人要先得些福利。呵呵…… 原文照搬哦,所以有些文字看着别扭,别介意哈!



    这一节的内容不好写。因为不同于在网上发帖子,只要不造谣,写错了也能改,但是写在书里责任就大了。我充其量算个中医爱好者,自学了几本粗浅的中医书,爱听中医讲座,上过几节中医开设的培训课,剩下的就是各种渠道零敲碎打得来的中医知识。所以不可能在这方面论述得太系统太专业,只能是自己这么些年的一些经验知识的总结,因此很是惶恐。但是话说回来,本书原本定位就不是专业医书,所以并不需要太晦涩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充斥其间。作为一个有心学习各种育儿知识的妈妈,把自己的实践心得分享给大家,我想我还是有资格的。毕竟我家旺旺从小到大,从没因为感冒发烧去找过医生,都是在家用食疗和其他保健的方法调理,最多配合些非处方中成药就解决了。


 

    我并不完全排斥西医,在外科手术方面,西医的确比中医发展得更好,毕竟西医就是起源于解剖学。但在对付感冒咳嗽等内科方面的疾病,中医的手段要比西医更有优势。二者对疾病的研究切入点是完全相反的:中医从整体入手,而西医是从微观去分析。举个例子,现代营养学说苹果烂了一个洞,不能光挖掉它,剩下的部分就算好的了,因为细菌已经感染了整个苹果。但在治疗内科疾病的时候,西医的方法常常就是挖掉烂洞,结果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反反复复。我在网上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类焦头烂额的家长。我常跟我的朋友、网友们说,我最怕西医开中成药,最失望中医开西药。因为西医的角度不同,他们不分寒热,所以常常会错用中药药性。我不止一次从网友那儿听说类似的事情:当她问医生,平时可以吃点啥预防感冒?医生就给她开了一大包板蓝根,但是同时却跟她说,中药效果不好。板蓝根是寒凉的中药,当然不能应对所有证型的感冒啊!而中医开西药就更让人忧心了,中西医结合难道是这么玩的?

 

    在西医看来,感冒和咳嗽是病菌病毒使人体两段不同部位发生病变: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要控制和消除症状;而咳嗽则是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或肺炎)——要消炎。我个人更偏向中医的认识,因为病菌病毒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到处都有,甚至正常人体内也存在。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里,你病了我没病;或者我昨天好好的,今天就病菌病毒大爆发了?中医说“正气足则邪不可干”,正气为什么不足了?怎么把正气重新扶起来?这是中医治病的宗旨,在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的治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医里,感冒和咳嗽并不严格区分开来,只是背后的病因不同,处理的办法会有区别,关键在于辩证找对病因。对症下药,中药的效果并不比西药来得慢,甚至可能还更快,而且没有西药的那些副作用。中医又称感冒为冒风、伤风、重伤风、冒寒、伤寒等,有寒热暑湿之分;咳嗽也有寒热燥痰及虚实之分。咳嗽有时候是感冒的症状之一,比如风寒感冒时,咳嗽无痰或者稀白痰是阳气向外排寒的表现,因而需要采用温阳散寒的办法。但感冒不一定都会咳嗽。反过来,不感冒的时候也可能会咳嗽,那多数是脾胃出了问题导致的,治疗时就不会光从呼吸道入手,而是会结合脾胃的调理。

点击查看全文
张小狗妈 (楼主)
2
爱心妈妈3 美丽妈妈2
天使宝宝 | 发表于 2014-2-26 11:19

先把几个我常用的应对感冒的方法分享给大家,然后我们再详细讨论怎么区分感冒咳嗽的证型。这些都是我家孩子和大人都用过有效的食疗和外用保健方法,不是网上抄来没经过验证的。小儿推拿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不错,只是以我目前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写它。

 

1,     冰糖炖排骨——针对咳嗽。猪排骨几块+冰糖+水 入炖罐,隔水炖熟(或者用电子瓦撑小火慢慢炖也行)。喝汤为主,排骨很好吃,孩子吃不吃自愿。寒咳可加45瓣大蒜头一起炖;热咳则加45个青橄榄拍破了一起炖。如果分不清寒热,就冰糖排骨就行了。每天不限量喝,喝前要撇掉浮油。因为毕竟不是药,如果咳得厉害可能效果没那么快显现,但仍有一定辅助作用。我们全家都用过,有效。

 

2,     姜糖醋茶——针对寒咳,在没时间炖冰糖排骨的情况下可作为应急措施。姜切45片(一元硬币大小)红糖 煮水,水开后小火再煮个23分钟,在杯子里倒一些陈醋,姜茶稍微晾温后冲入陈醋。陈醋和姜茶的比例为:1:19,大人的比例是:1:9

 

3,     大蒜冰糖水——针对寒咳。大蒜45瓣(一岁以内婴儿用量,不需拍破)冰糖+水,隔水炖,喝汤。小时候给旺旺用过,现在很少用了。装过大蒜水的奶瓶,那个味道一个星期都去不掉哇!

 

4,     冰糖炖梨——平时清润肺燥保健用,特别是秋冬季节:梨子一只,去皮掏心做成个小盅,里面搁几粒冰糖,放入小碗,隔水蒸熟,吃梨喝汤。寒咳时应同时放20左右粒花椒;热咳则把花椒换成川贝母(根据孩子月龄年龄大小用2-5克)。旺旺小时候用过,有效,现在比较少用。主要原因是我太懒。

 

5,     葱白姜茶——针对风寒感冒咳嗽:2-4根连须小葱葱白(三岁以内用量)+2片生姜(一元硬币大小)+水适量,大火烧开后,再煮10-15分钟左右。煮好后加入适量麦芽糖(或红糖),一天之内,把茶分次喝完,你可以一小时喝一口,也可以23小时喝几口,但不要一口气喝完。葱白的数量要根据葱白粗细而定,一岁以下婴儿减少到1-2根即可,成人可以用到6根。葱白必须是带须的,也就是要保留葱的根,去掉绿色的部分,因为起作用的最主要是葱须部分。北方人如果买不到小葱,用大葱代替也可以。

 

6,     葱豉茶——针对风热感冒:3岁以下做法:2-4根连须小葱葱白 一小撮淡豆豉(大约9克),煎水代茶饮。三岁以上淡豆豉可用到12-15克。葱白的用量和茶汤的煎煮及服用方法参考上面的“葱白姜茶”。

 

7,     艾叶水泡脚——感冒咳嗽咽痛发热:艾叶15-20克(成人25-30克),可加入几片生姜,大火烧开或用沸水冲泡,浸一会儿待香气充分散出后关火,兑入凉水至适宜温度,泡脚20-30分钟,以后背微微出汗未准。泡脚过程中,可另准备一壶开水,以备不时添加保持水温。注意:平时保健不要常用艾叶,因为艾叶有把寒气、湿气、虚火向下导引的功效,泡多了可能会导致气虚,出现晕眩、心悸、情绪低落等症状。

 

8,     紫苏姜片粥(或茶)——风寒感冒或“胃肠型感冒”,可温阳止呕:紫苏3克(成人可用到10克)用调料袋包起来,生姜2片(成人多些)与大米粥一起熬,熬好后冲入紫苏包,可再次滚开,晾至适口温度后趁热喝。

 

9,     炒姜敷脚心——风寒感冒初期,打喷嚏流清鼻涕——这是我最喜欢也最常用的手段。具体办法是:姜切末(一定要用刀切,不要剁,否则姜汁会损失,先切片——切丝——切末),入锅炒到水分全干(不是做菜,不能放油),装入两个纱布小袋里,贴到宝宝涌泉穴位置(就是脚趾窝起来,最深的那个坑的位置,但婴儿脚很小,基本上等于垫在整个脚底了),用医用胶纸固定(别用胶布,很难撕掉,还容易过敏)。连续至少24小时,一般越早贴上,症状好的越快。可以在贴上之前给孩子泡泡脚,泡到后背微微出汗为止,这样效果会更好。

 姜切末入锅

炒干但小心别焦黑

  

前一次炒好的姜末没用完的,不要扔掉,把它重新炒热,去掉从空气中吸收的潮气就可以再用。但如果是包过脚的姜包就不可以重复使用了。

 

我家旺旺贴姜包很配合,很乖的孩子,脚底下垫着姜包是很硌脚的,尽管我已尽量弄得很薄了。我自己有一回感冒了,也用了这个办法,大概半个小时左右,鼻子就不那么像坏掉的水龙头那样了,鼻腔里还热烘烘的。就是脚底下硌得慌,我没能坚持到24小时就拿掉了。亲自体验一下才知道孩子比我能吃苦啊!

点击查看全文
张小狗妈 (楼主)
3
爱心妈妈3 美丽妈妈2
天使宝宝 | 发表于 2014-2-26 11:25

前面说的这些食疗方法,都是区分了寒热的。怎么来辨别风寒风热呢?可通过几个方面观察:看舌苔、舌质、唇色、面色、痰色、鼻涕颜色、大便情况、体温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以是一次感冒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是单独出现,咱们就以前者为例来分析:(下面我所罗列的中成药,并不是我都用过的,有些是听讲座做的笔记,有些是在药店里看到记录下来的。因为有些我常用的药品在各地药店不容易买到,所以尽力搜罗来功效类似的药品名称,给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参考)

 

当人着了凉(受了风寒)后,即使不吃药,人体自身的阳气也会努力向外驱寒,西医的说法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但是每个人阳气有弱有强:阳气弱者,抗不过体内的寒气,就表现出寒证:流清鼻涕、打喷嚏、咽喉干痒、咳嗽无痰或稀白痰、畏寒、肌肉酸痛、四肢冰凉、大便可能会偏稀。而此时的舌苔通常为薄白而过于润滑,舌质淡红。婴儿还可能会出现眼泪汪汪、鼻梁两边发青等症状。阳气强盛者,或服用了辛温发散类的药物,扶助体内的阳气来对抗寒气。当阳气比较强时就会出现咽喉疼痛或者发热等症状,但一般成人不会超过38度,孩子则不超过38.5度,而且不口渴,不想喝水。只要你仍有打喷嚏流清鼻涕的症状,就说明寒气未除,需继续采用辛温散寒的手段。这类中成药有:保婴丹、小儿解表颗粒、王氏保赤丸(这仨是旺旺专用的),感冒清热颗粒、通宣理肺颗粒、藿香正气水(这些在旺旺3岁后也用过),四季感冒片、伤风停胶囊、宝咳宁颗粒、半夏止咳糖浆、小儿麻甘颗粒等。风寒类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通常会有:麻黄、防风、荆芥、白芷、紫苏叶等,一般有其中的2~3味,这款中成药就可适用于风寒。

 

小儿专用的感冒中成药很少有单纯针对风寒的,这是因为通常认为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些内热,所以在组方时都会同时考虑清热。比如小儿解表颗粒,说明书上写了“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因为成分里按照用量大小:金银花、蒲公英、黄芩、连翘、牛蒡子为君臣药,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荆芥穗、紫苏叶、防风三味祛风解表药仅为佐药。当孩子着凉打喷嚏流清鼻涕时,却因之前积食等因素,可能舌苔不白反而还偏黄、舌质红、大便干结等内热表现,小儿解表颗粒清热为主,同时解表,正好适用。再比如小儿感冒颗粒,其中仅广藿香一味有散寒祛湿的作用,其他成分都是性凉或寒,是清热滋阴或者解毒的药。但如果孩子因一次吃多了冷饮又着了凉,出现呕吐兼有其他风寒感冒症状,但同样因之前有内热的情况,就可以用广藿香解表祛寒湿,其他成分清内热。因此学会简单的辩证,了解一些常见中药材的性味,能够帮助你更准确地选择药品。

 

基于现在的孩子常常生冷不忌,生病了多用西药治疗,甚至常常打吊瓶,使得内里过于虚寒。加上夏天空调的普遍使用,使得内外皆凉、脾胃湿寒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个人认为在治疗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应拘泥教条。比如生姜的使用,有些中医认为小儿要慎用姜,因为小儿体质纯阳,用姜容易“上火”,清痰可能变成黄痰。于是很多家长在能不能给孩子用生姜上非常纠结。其实中医所谓的姜多为干姜、老姜或叫姜母,药性比较强,味道也比较辣。但我们日常作为调味的生姜(非嫩姜),水分比较大,味道也没那么辛辣。当孩子受寒咳嗽,无痰或稀白痰,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时,给做葱白姜茶,用1-2片一元硬币大小的生姜,驱寒敛湿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只要用量得当,服用的方法正确,我在实际应用中并没发现因此上火的情况。

 

当寒气被驱出大半,阳气开始逐渐占上风,风寒的症状就会发生变化:不打喷嚏、鼻涕时清时黄、咳嗽、痰色开始变黄、咽干、发热可能超过38.5度,此时舌苔白,舌质红,大便偏稀或偏干都有。这个阶段称之为“外寒内热”,再一味辛温就可能过头了,因此既要解表散寒,同时还要清内热。可选的中成药有:王氏保赤丸、小儿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柴黄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防风通圣丸、金莲清热泡腾片、金花清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苏黄止咳胶囊、二母宁嗽丸、急支糖浆、清肺消炎丸等等。通常这类药物里面会同时有解表散寒的成分,又有清热的成分。

 

“暑湿感冒”正相反,是“外热内寒”,常常在夏天发生,由于人们过于贪凉造成的。它有风寒感冒的一些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发热等。不同的是:它不如风寒感冒那样畏寒,出汗却热度不减;还会伴有胃肠紊乱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上腹发胀、重者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腹痛、腹泻等;而且因为“湿”,会觉得口渴但却不想喝水。此时的舌苔往往薄、黄、粘腻。所以治疗的措施是以温阳散寒清热为主,常用中成药有: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颗粒等。所谓的“胃肠型感冒”和“暑湿感冒”有些类似,但它主要是由于脾胃受寒:腹部受风寒,或者吃了太多冰凉的食物。症状表现为胃肠紊乱。这种情况就要用温阳暖胃的方法,比如前面的食疗方紫苏姜片粥,或者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颗粒等。这里要特别注意暑湿感冒和中暑的区别,中暑完全是热证,没有感冒的其他症状,所以不可以用辛温散寒的药物,比如藿香正气水。

 

当阳气占上风甚至有些过头的时候,就会表现表里俱热。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前期风寒时辛温散寒的药用过了头;或者孩子原本有积食的情况,食滞化热等。具体表现是:黄、脓鼻涕,黄、脓痰,痰多,痰稠不易咳出、咽痛、恶风、高热(成人38.5度以上,婴幼儿39度以上),咳嗽剧烈甚至胸闷胸口疼。此时舌苔多黄且厚,滑腻者为湿热(口渴但不想喝水),干甚至有裂纹的为燥热(口渴但喝水很多也不解渴),舌质红或绛红。等等。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辛温的手段了,而应该清热解毒,比如:双黄连颗粒、银黄颗粒、羚羊角粉(用于退高热效果很好)、蜜炼川贝枇杷膏、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清肺消炎丸等等。这类药物通常会有这些成分:浙贝母、金银花、连翘、黄芩、地丁、蒲公英、鱼腥草、芦根、生石膏、桔梗、苦杏仁、陈皮、牛黄或者人工牛黄等等。

 

中药治感冒咳嗽,讲究“药力相继”,也就是主张服用间隔时间要短,不论大人孩子。3-4个小时吃一次,比一日2、3次效果要好得多。找我咨询孩子感冒咳嗽的家长,我通常会建议他们,按照说明书,算出一天该吃的总量,然后分散为4-5次吃,也就是隔3-4小时吃一次。但睡觉的时候不需要叫醒孩子服药,因为生病时睡眠比什么都重要,有助于身体自我修复。

点击查看全文
张小狗妈 (楼主)
4
爱心妈妈3 美丽妈妈2
天使宝宝 | 发表于 2014-2-26 16:46

  我偏爱用中药中成药治感冒咳嗽,还因为西药的一些副作用实在很大。曾有个网友来向我咨询,宝宝1岁多点,感冒三天了,打喷嚏流鼻涕,给吃了艾畅,症状没见好转多少,但是精神头十足,晚上不睡觉。网友很奇怪,为什么生病了胃口不好,一天没吃多少东西,还那么精神呀?我告诉她,那是艾畅的副作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吧:

a、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镇痛,常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皮疹等)     

b、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常见副作用有嗜睡、头晕、口干等)     

c、盐酸伪麻黄碱(减轻鼻充血缓解鼻塞,常见副作用是兴奋、失眠、头疼等)    

d、氢溴酸右美沙芬(镇咳,常见副作用有头晕头疼、恶心、易激动、皮肤过敏等)。

其中ab组合最常见,有优卡丹、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快克等;acd组合有小白;cd组合有艾畅;abcd组合有泰诺等。所以,你可以看出,艾畅的两个成分有兴奋、易激动的副作用,孩子吃了不睡觉一点都不奇怪。

 

前面提到过,西药治感冒的思路主要就是消除症状,所以知道了这些主要成分的功效和副作用,你对某一款西药所针对的症状以及相应的的副作用就心里有数了。有一次我去药店买药,遇到一个妈妈,带着五岁孩子来买感冒药。店员跟她推荐“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并告诉她:“这是抗病毒的。”可是,这款药里面任何抗病毒的成分都木有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不应用抗生素。但是把非抗生素类的药就当成是抗病毒的,这可是天大的误会。所以如果你要自行买药治病,对药物成分一无所知是绝对不可以的!药店里的店员可能个别有药剂师资格,但大多数也只是普通售货员而已,不能把他们当医生。

 

全世界都在呼吁禁止滥用抗生素,各种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和宣传做得很多,所以大家对抗生素的认识相对多些。那么抗病毒药是不是就比抗生素更安全呢?答案是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同,无法直接比较。抗生素是不论好坏细菌通杀,而抗病毒药则是对人体细胞有一定毒性。但不论是抗生素、抗病毒药还是普通感冒药、退烧药,这些西药都对肝肾有毒副作用,所以说明书里常见一句话“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婴幼儿慎用(忌用、禁用等)”。因此长期或者经常用这些药物的孩子,都会有一个问题——牙齿质量不好,容易蛀牙。中医说:“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伤了,肾气不足,牙齿肯定就好不了了。

 

或许有人会反驳我,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了?当然也有,但中医“毒”的概念与西医不同。中药的“毒”指的是药的偏性。“是药三分毒”是广义的概念,说的是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阴阳平衡的偏失。比如人受寒感冒了,就用温阳散寒的的药去治。而偏性大的药物,就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就是狭义的“毒”,跟西医所谓的“毒”类似。任何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要经肝脏解毒,再通过肾脏代谢。所以中药、西药吃多了都会对肝肾有影响,“中药罐子”一样不是好事。但西药是提纯的或人工合成的药,成分非常明确,属于化学小分子,可以直接进入细胞膜,所以效果直接但毒副作用也很直接。中药多为天然药,即便是中成药,制药工艺与西药的制造也有很大不同,成分比较复杂,但多是生物大分子,很难通过细胞膜,所以副作用相对也比较小。而且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在一个组方里,如果有偏性大的药,就一定有相应克制其毒性的成分,或者会事先经过炮制减低它的毒性。其实中药的“毒”最要命的还在于辨错证型用错偏性,比如风寒感冒用清热解毒的药,则雪上加霜;或者风热感冒用辛温散寒的药,则火上浇油。但这种“毒”的体现不能等同于“中毒”,好像正痰多痰浓的时候,还给熬一碗姜汤喝,结果导致内热加重,你能说是吃生姜“中毒”了吗?

点击查看全文
5
九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2-27 00:35 | 来自WAP
记号,写得很详细!
点击查看全文
6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2-27 23:20 | 来自WAP
收藏,辛苦了,谢谢!
点击查看全文
7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2-27 23:25 | 来自WAP
一定赞一个!!
点击查看全文
8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3-2 18:32 | 来自WAP
顶一个,收藏起来慢慢看
点击查看全文
9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3-5 16:32
好贴呀,第一次看到这贴我就注册这论坛了,自己的孩子是病的太多了才来学习,真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呀。
点击查看全文
10
十六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14-3-7 03:40 | 来自WAP
你好旺旺妈!请问宝宝支气管炎为什么那么难好?我老二陆陆续续快四个月了,就偶尔咳一两声,激动咳一下,药吃了不少,就是不断根。前几天医生说气管没异声,肺也没事,为啥还是咳嗽……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