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厉害和牛根生的形象是怎么倒下的 2013年1月4日,河南兰考以开办民间福利院而知名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在经历了无中生有的舆论审判后,被污蔑成“借慈善和道德的外衣谋取私利的精明村妇”,最终她心灰意冷的选择了退出,表示“以后再也不敢收养孩子了”。 2013年1月4日发生在河南兰考的一场大火,夺走了“爱心妈妈”袁厉害收养的7个弃婴生命。河南兰考的那把大火不仅将袁厉害的民间福利院燃得片瓦不留,也将当下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对“善”的恶意揣度烧的无处遁逃。 25年来,袁厉害用一个女人最朴素、最原始的善良道德,为33名先天不足的弃婴撑起遮风挡雨的容身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的女人,在当时的诸多舆论调查中,被描绘成伪善、狡诈、贪婪、蛮横的负面形象,“她精明、警惕、狡猾、心思缜密,自我保护欲望强烈。”,“袁厉害到底有多少钱?连与她最亲密的长子杜鹏也说不清楚。” 正是某些舆论以道德审判的方式居高临下去检视、甚至是污蔑袁厉害,这位爱心妈妈一度被歪曲成“借慈善和道德的外衣谋取私利的精明村妇”。 尽管随后的事实证据洗刷了袁厉害的不白之冤,然而该事件所折射的人性丑陋却至今污染着我们的眼睛,这个善良的女人所遭受的伤害也远未抚平。 一个人最初的善行,几经兜转却成了恶的典范,这本身就值得深思。这些冠以“监督”之名的舆论审判所折射的,是将无辜个体推上道德法庭的审判、将无辜善行兜售为恶举的人性丑陋。 近些年来,类似的由舆论进行“道德审判”的事件时有发生,暴力语言、群体围攻、越界的“审判”充斥其间。很多时候,每当一个富有争议的事件成为舆论的议题,一些过激的话语便如同洪水般一拥而上,把理性的声音淹没了。人们谴责那些在他们眼中代表罪恶的对象,却在无形中充当了一回暴力的执行者和造谣传谣者。 遭受舆论“道德审判”的不止是袁厉害,三鹿事件中的牛根生同样如是。三鹿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时任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对外发表了内部讲话——《在责任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当时的《人民时评》说,这显示了一个负责任企业应有的担当。然而随后的各类报道中,舆论以"监督"的旗号将率先承担责任的蒙牛和牛根生置于道德的审判台上,甚至是道德的陷阱之中。在许多报道中,为了吸引眼球的“点击率”和“卖点”,某些舆论忘记了舆论道德自律和神圣职责,刻意夸大问题,刻意将蒙牛和牛根生描绘成三鹿事件的凶手,利用大众信息不对称的特征煽动民意。 就在三鹿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为了感谢企业家朋友的无私援助,同时也是为了纠正歪曲事实的舆论,牛根生写了后来被广为流传为所谓“万言书”的信件——《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就在该信件发表之后,某些舆论为了吸引眼球的新闻卖点,撰写了一系列歪曲事实的相关舆论报道,“牛根生哭求”、“牛根生落泪求援”等字样充斥眼球。然而阅读牛根生原版之信,不仅没找到“跪求”、“哭诉”等字眼,全篇内容更是被完全曲解,漫天飞舞的首先是断章取义的评论。 企业勇于担当的后果是被描绘成“恶的典范”,只能是对真相的蒙蔽、对真正元凶的纵容、对真正罪魁祸首的袒护。事实的确如此,5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渐渐忘记了检测名单中三鹿含量的前16个涉案企业,没有人在意6毫克与6000毫克的差距,在舆论的道德审判过后,排名第17的蒙牛竟然被描绘成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
近日,李连杰和他的壹基金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舆论舆论正在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口诛笔伐和造谣抹黑。也许在舆论暴力审判之下,李连杰很快将成为下一个被害者。 当善行屡屡被兜售成恶的典范,当被证实为栽赃后可以轻描淡写以“社会监督”之名逃避责任,刻意夸大问题、制造矛盾,是陷公众于不义的可耻行径。而最终受到蒙蔽和伤害的,只能是不知真相的社会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