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一点初为人父时的一点经历和感受吧。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怀孕几个月的时候,带LP去医院体检,医生说缺什么要我们买药去补,是要去医院外面买的。当时我就起了疑心。这种医院旁边的药店的东西通常都是拿回扣的很贵的药。果然一盒三百多块。我当时记下了药名没买。回去一搜索,TMD,很多妈妈投诉吃了这种药流产了! 吓死了幸好没吃。 后来去生孩子的时候找了熟人略过不谈。这种大事还是给红包放心一点。大家知道中国的剖腹产率比国外高很多,除了常说的,剖腹产比顺产贵,医院挣钱多以外,更重要的一点,剖腹产以后绝大部分的宝宝就不得不放弃母乳吃奶粉了!因为剖腹产后的一两天内妈妈没奶,这段时间宝宝又不能饿着,当然就要喂奶瓶,宝宝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头两天喂了奶瓶,以后就不肯吃母乳了(RT混淆),很难改过来。而宝宝不吮吸妈妈的RT,妈妈得不到泌乳刺激,奶水也就不分泌了。如此下来很快就退奶了。十个剖腹产宝宝有九个就是这样不得不吃奶粉。 而奶粉除了没有母乳带来的免疫力以外,对家里也是一笔开销。一年一万块跑不掉的,贵的奶粉就更多。而这个对妇产科的一些人来说就成了商机。把顺产的做成剖腹产,又多赚钱,又合作卖奶粉。当然医生不会自己出马,会有奶粉销售打你住院时就登记的电话。至于他们之间如何分成我就不知道了。 甚至有的医生护士,给顺产的宝宝也要强行喂奶瓶,刻意制造RT混淆。 现在查得严了,大城市的医生比较少这样明目张胆,住院部的墙上也会写着母乳喂养的好处,护士偶尔也会来喊一嗓子:宝宝给妈妈吮吸一下啦之类的。但是作用极小。因为实际操作上,只要孩子一哭,妈妈立刻心软了,好啦好啦给你吃奶瓶…… 即使母乳牛奶都吃,也常因为妈妈的RT得不到足够的吮吸,而产奶量减少。而妈妈又会因此以为自己不行,生产不出奶来,而导致奶粉越喂越多,母乳越来越少导致退奶。当初我宝是喂了2天奶瓶,结果在我的强烈坚持下,花了2个星期才纠正RT混淆,花了两个月才追奶上成为全母乳喂养。 除了母乳能减少奶粉钱以外,母乳喂养的宝宝通常营养都会很全面不会缺什么,免疫力也会强。我们买的香港惠氏奶粉罐子上都写着:“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尽量顺产避免剖腹产以外,不得不剖腹产的,生下来尽量多让宝宝吮吸妈妈的RT,减少RT混淆,还可以去网上买哺乳辅助器(好的比较贵,但算起来也就一两罐奶粉的钱比买一年的奶粉划算多了),头两天喂奶粉时不用奶瓶,用辅助器挂在妈妈的RT上喂,较不容易产生混淆。 而妈妈觉得自己奶水不够的,其实不一定要神马猪脚鲫鱼汤,那些作用小。有事没事抱着宝宝让它多吮吸刺激RT,很快奶就追上来了。我家那位开始也是混合喂养,起先也总唠叨奶水不够,那时因为港澳通行证过期,去香港买奶粉延误了,孩子他妈于是尽量“省着”喂奶粉,尽量多喂母乳,结果很快奶水涨上来就不用奶粉也能喂饱了。 一点经验,希望能帮到刚作父母的和即将做父母的网友们。 |
2
楼
十三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
3
楼
十一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
greatmatch
(楼主)
|
4
楼
十二级宝宝
|
|
greatmatch
(楼主)
|
5
楼
十二级宝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