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按需喂养才能让宝宝更快乐,更聪明,那么为什么还有"定时喂养"的建议存在呢?答案是:为了防止人工喂养的宝宝被过度喂养。
在科学使用的前提下,奶瓶的设计和宝宝的吸吮需求,是造成过度喂养的两个原因。
吃奶瓶时,宝宝不是吃饱了就会停的。 新生儿有很强的吸吮需求。乳房泌乳是一个奶阵接着一个奶阵来的,奶阵之间泌乳非常缓慢,是给孩子从容地满足吸吮需求的时间。孩子的“一顿饭”是吃一会儿歇一会儿的。但奶瓶灌满了奶,孩子每一次吸吮都会吃到奶,没有从容地单纯享受吸吮的可能。所以宝宝吃到口欲基本满足时,已经撑到了。
吃奶瓶时,宝宝不是想停就能轻易停的。 奶瓶的出奶原理是靠宝宝口腔形成的空气负压,把奶抽出来。宝宝吃进一口吞下时,吞咽动作本身就会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负压,让更多的奶流进口腔。所以,宝宝,尤其是小月龄宝宝,不得不吃得更急更快,要控制流速和吞咽是很难的。但母乳亲喂时,妈妈的乳头不是嘴巴嘬上形成了负压就可以出奶的,宝宝需要用舌头和下颌挤压乳晕,把奶挤出来。加之乳头十分柔软,拉伸性好,所以吃母乳的时候,宝宝可以随时停下,也可以自己掌控大口吞咽还是小口吞咽。不会因为难以掌控吞咽节奏而不小心吃多。
所以,针对人工喂养,有定时喂养的建议。宝宝每次吃奶瓶都难以避免过饱,那么家长就得适当控制喂奶次数。
但'定时喂养'是个很难执行的建议。因为新手父母很难识别孩子哭到底是因为饿,还是其他原因,而且往往在哄抱孩子方面技术欠佳,安抚效果不好,于是孩子一哭就用喂奶来哄。处在口欲期的孩子,只要嘴巴上获得了吸吮带来的安抚,通常都会安静一会儿的。于是父母更加依赖奶瓶。故有安抚奶嘴产生,让孩子获得吸吮安抚的同时不吃进奶粉。
但安抚奶嘴也需谨慎使用,因为不能如母亲乳头弹性良好并可拉伸,不正确使用(过于频繁地使用到2岁以上)不利孩子颌骨与牙齿发育美观,也容易纵容家长过度依赖“奶嘴妈妈”,忽视对孩子的照料和陪伴。
所以,人工喂养的情况下,"定时喂养"虽然不容易执行,但相比较于完全按需喂奶造成过度喂养,仍然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说到底,还要归因于人类婴儿的需求及其表达方式本是按照母乳亲喂设计的。人工喂养可以尽量科学地操作,但是无法完美。
纯母乳亲喂的妈妈,不用在意别人让你“按点儿喂孩子”的建议。你没用奶瓶,不需要限制宝宝进食的时间间隔。宝宝通常百天左右会自动拉长吃奶间隔,因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多了,吃奶效率也高了。尽管吃奶间隔的个体差异可以很大,但总之,间隔拉长应是发育的自然结果。
有的妈妈担心纯母乳亲喂的宝宝因为吃奶太频繁而“过度喂养”。这个不必要。虽然有的宝宝吸吮需求超高,确实会频繁吃奶,过度进食,但是他所吃进去的每一顿,每一口,仍然是他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并非不得已不小心吃进去。与奶瓶造成的过度喂养不是一码事。随着宝宝长大,吸吮需求降低,吃奶频率也会降低的。最初几个月因为频繁吃奶而过胖的宝宝,体重增长也会减缓,几个月不长,甚至因为会爬会走运动量加大而有所回落。
【注】 * 母乳全部挤出瓶喂,不直接喂,也是人工喂养。 * 混合喂养是过度喂养的高危人群。往往妈妈奶够了,却因为以为哭就是饿,而频繁加奶粉,造成过度喂养。记住,1-4星期大的宝宝,纯母乳24小时若能尿够至少6-8次,每天有大便,就是吃够了奶。满月后的宝宝,大便可能一天几次,也可能几天一次,但只要纯母乳24小时能尿够至少6-8次,也是吃够了奶的。宝宝频繁哭,请从养育上找原因,不要一味添加奶粉。吃够了母乳的宝宝,依然可以再吃进去几十毫升奶粉,就如同大人吃饱了也可以再撑下去半碗饭一样。如果吃了母乳不睡,吃了奶瓶才睡,可能是习惯了睡前最后一道程序是奶瓶,等不到就不睡,也可能是新生儿因为不需要进食了但却无法主动控制,而进入自我保护性的抑制状态,即睡眠。这些都不是母乳不足。
|
3
楼
十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
moustache-兔
(楼主)
|
5
楼
十一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
moustache-兔
(楼主)
|
6
楼
十一级宝宝
|
|
moustache-兔
(楼主)
|
8
楼
十一级宝宝
|
点击查看全文
| |
moustache-兔
(楼主)
|
9
楼
十一级宝宝
|
|
moustache-兔
(楼主)
|
10
楼
十一级宝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