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胎儿是伴随着母亲的心跳声长大的,母亲的心跳、呼吸节律可以说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由此可见,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因而每个人都可以发展出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婴幼儿时期,对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是音乐智能的奠基时期。有的人长大成人后,唱起歌来五音不全,跳起舞来老踩别人的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婴幼儿早期,没有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为此,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把音乐也作为八大智能中的一种智能明确提出来。 如何建构音乐智呢?初始阶段,其实就是简单的两个字——聆听。 婴幼儿的聆听优势 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这其中包括对音高、节奏、音强和音色的敏感性。成年人由于长期受尘世间的噪音干扰,其听觉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而婴幼儿则不同。由于进化遗传优势,他处于“绝对音感”阶段,即他能把听到的音乐整个地、不加分析地、清晰地印刻到大脑皮层,产生痕迹,形成印记。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非常重要。 听音乐,不听噪音 有些家长会问:孩子听音乐真的有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婴幼儿醒着的时候(包括半醒半睡的状态),他的听觉是打开的。如果他听不到音乐,那么,他就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说话声、吵架声,这些声音同样会进入孩子的大脑,产生痕迹。显而易见,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负面的。 要听就听“第一流”音乐 构建0~3岁婴幼儿的音乐智能,方法就是——听音乐。这里所说的听音乐,不是像有的家长所说的:随便听一听,热闹就行。反正孩子小,不懂音乐的好坏。
这是个很大的误会。正是因为孩子小,家长才马虎不得。家长必须了解:人的大脑接受外面的信息,会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即先进入大脑的信息占主导,以后同类信息将会被筛选,甚至排斥。举个例子:如果你首先进入大脑的是上海语。那么你走到天涯海角,上海话的底子是去不掉的。
先入为主的原则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首先听到的音乐不是第一流的作品,而是第二流、第三流,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他今后就无法建立第一流的审美情操、第一流的音乐智能。古人说:“取法乎上”,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优先输入良好的信息,避开不良信息。
那么什么是第一流的音乐呢?我认为首推欧洲的古典音乐,即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的上乘作品。当然,中国优秀的古典乐曲也可以听,最好是选择那些悠扬、舒缓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美妙动听、极富感染力,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情感状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音乐教育的成功案例 原北京新华书店西城区会计于海亮对儿子杨光所进行的音乐教育就很有说服力。在胎儿时期,她就进行坚持不懈的进行音乐胎教。小杨光出生后,仍坚持音乐的听觉训练,直到上小学、中学。小杨光3 岁入幼儿园时,就很能掌握老师教的所有课程,学习速度很快。老师说的一些道理,他学后很快就能说会用。而且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特别好,远超过同年龄的孩子。后来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二小,接着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全国闻名的学校。现在他念初三,学习成绩仍然名列前茅。
我曾把从胎教开始的音乐教育所产生的良好效果,称为“莫扎特效应”。而且,我还大力提倡,除了要对婴幼儿进行“三浴”(日光浴、空气浴、水浴)外,再加上第四浴——即“音乐浴”。因为“音乐浴”是大脑极好的营养品。它既是灵性的启蒙,又属于美育、智育、德育的范畴。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忽视这个具有良好效果、异乎寻常的方法。
|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