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想要宝宝
发新帖

不孕不育的治疗(网上看来的,发来大家参考)

查看: 7812|回复: 4
发表于 2012-9-20 11:24 |举报
78124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不孕不育的治疗


女子不孕不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无排卵引起,故治疗不孕、不育中,对无排卵的治疗尤为重要。


   一、各种药物的选用原则


常用的激素类药,20年代仅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多60年代有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和非固醇类的雌激素类似物如氯米芬(克罗米芬)等提供临床应用,70年代起更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溴隐亭等问世,可见诱发排卵药物的进展甚快。临床上按各病例的不同病因、发病机理以及年龄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用药前应先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催乳激素(PRL)和雌二醇(E2),必要时再检测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通过上述内分泌检测,了解不排卵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不同的用药选择。


   (一)有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  通过上述检测,可了解有无高催乳素血症(PRL),若存在此症,则要进一步分清引起的原因。如为药物因素引起者,应先停药或改换药物,再进行检测,如为功能性高催乳素血症,可用溴隐亭治疗,如为垂体腺瘤引起者则先用溴隐亭治疗,若治疗效果不佳或垂体腺瘤直径在10mm上(称垂体巨腺瘤)或许伴有肿瘤压迫视交叉神经而出现视力障碍者多则应选用摘除腺瘤的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后,PRL已恢复正常,而仍无排卵者,可加用氯米芬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


 (二)催乳素值正常病人的治疗  催乳素值正常的病例,可按FSH和LH测定值的高低将其分成三类。


   1.低促性腺激素类(FSH、LH、 均低于5IU/L)  其中有的原因不明,有的为席汉综合征等。治疗方案为:


     (1)先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以纠正因长期闭经所引起的子宫内膜萎缩。


      (2)  随后采用氯米芬或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治疗。


      (3)  用氯米芬无效者,最后可用HMG-HCG治疗,或氯米芬+HMG+HCG疗法。


   2.正常促性腺激素类(FSH、LH值介于5-40IU/L)  常见于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其治疗为:


         (1) 月经延迟而无定期者多先用孕激素引起撤药性子宫出血。


         (2) 随后采用氯米芬或他莫昔芬治疗。


(3) 若伴有高雄激素症可选用泼尼松+氯米芬治疗。


     (4) 用氯米芬无效者改用HMG-HCG或氯米芬+HMG+HCG治疗。


     (5) 同时监测卵泡发育,待卵泡成熟时应用HCG诱发排卵。


     (6) 卵巢楔形切除术为最后选择的治疗措施。


 3.高促性腺激素类(FSH、LH值>40IU/L)最多见的有卵巢早衰或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惰性综合征。前者因卵巢内无或侧有极少一些卵细胞,所以药物诱发排卵难以成功,后者可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抑制促性腺激素,然后再用HMG-HCG治疗。 在缺乏上述检测条件时,可经验性地选用氯米芬、小剂量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治疗。


二、卵巢激素类药物


 (一)雌激素  具有诱发排卵和改善宫颈粘液的双重作用。


1诱发排卵


(1)周期疗法  通过抑制排卵的方法,调节下丘脑—垂体功能。具体用法有单纯雌激素周期疗法和雌—孕激素联合周期疗法。药物有乙炔雌二醇(炔雌醇Ethinyl Estrdiot, EE)或炔雌醇和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 DES)。DES在孕期使用会影响胎儿生殖器发育,并于成年后有生殖道肿瘤倾向,所以对子代有DES综合征之称,现已禁止在孕期使用。己烯雌酚和乙炔雌二醇效价之比约为1:20,即己烯雌酚lmg相当于乙炔雌二醇0.05mg的药效,使用时可按此比值换算。用法为EE  0.05mg每晚服1次,20日为一周期,可连续3~6个周期,停药后可能排卵,其妊娠率约18%,副作用除胃肠道反应外,无其他严重副作用,也不增加多胎率。


(2)模拟雌激素生理峰值  较适用于轻度排卵障碍者。1958年由Kupperman提出:在月经周期中间,若B超证实卵泡成熟和宫颈粘液评分良好,则用大剂量雌激素模拟雌激素生理峰值,停药36h后可激发LH峰值,促使排卵。一般用苯甲酸雌二醇2—6mg/次,肌注,或连用2日,也有用结合雌激素(premarin)25mg,静脉注射。用药后待血清雌激素急速下降时,能对排卵起扳机作用。


2,改善宫颈粘液  排卵期时子宫颈口开大,碱性粘液量增加,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子宫颈管的上皮细胞产生粘液微丝和粘液丝,相互交织成蜂窝状网架,网孔的大小和雌激素水平有关,排卵期网孔直径达40~50μm,以利精子的穿越,排卵后网孔直径缩小至4~6μm。对于颈管粘膜上皮缺少雌激素受体,对内源性雌激素反应差的不孕患者,虽使用氯米芬后排卵率高达70%一90%,但妊娠率仅30%~40%, 这是因为药物和颈管粘膜腺上皮细胞结合后,局部雌激素水平下降,粘液分泌减少,宫颈粘液不良(dysmucorrhea)之故。排卵前给予小剂量雌激素,可改善宫颈粘液,提高妊娠率,如用EE 0.025mg,每日1次,自周期第5日起连续7~9日。


 (3)替代性治疗  用于阿狄森病或21羟化酶缺乏症,后者由于皮质激素减少而其前驱物——雄激素增加,可造成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出现女性假两性畸形、性早熟,在新生儿时期可伴低钠高钾、呕吐、腹泻和血管性休克,在出生后一周内有致命危险。糖皮质激素的替代疗法是本症的基本疗法,常用氢化可的松10~30mg/日,可的松12.5~37.5mg/日或9d醋酸氟氢可的松,剂量应根据尿17酮固醇、孕醇、血170H孕酮和mIK比—6值调整。


 


 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使用孕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改善卵巢功能,促使下次周期排卵,用法为黄体酮10mg,肌注,每日1次,共5或10日。或黄体酮,每栓25mg,塞入阴道,每日2次,连续10日。雌激素水平低下者,于用药期间加服EE 0.025—0.05mg/日。孕激素尚有促进LH分泌的作用,对卵泡发育良好但不能排卵的病例,例如于月经周期第25日左右仍未见排卵时,有时单用黄体酮25mg,一次肌注,可促使脑垂体分泌LH,诱发排卵。   


(二)雌—孕激素周期疗法  有复合法和序贯法之分,前者用雌—孕激素的联合如口服避孕药,后者先用雌激素,后半期时加用孕激素,两法均模拟月经生理周期,使垂体得到休息,从而改善下丘脑—垂体功能,产生回跳反应,使下次周期排卵,有Kaufmann疗法之称。


 

点击查看全文
张恩语 (楼主)
2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2-9-20 11:26

三、非固孕激素


       1961年Greenblatt等发现抗生育药 物MRL-4l有意想不到和有趣的刺激排卵的生物活性。最初用的MER-25为氯米芬的类似物。非固醇类雌二醇类似物——氯米芬(Chlomiphene Citrate)有较强的诱发排卵作用,随后又发现了他莫昔芬(Tamoxifen)、氯烯雌醚泰斯(Chlorotrianosene,Tace)等。   


 


       (一)氯米芬 商品名Clomid简称CC亦称Serophene、氯菧酚胺、生育丸等,是简单、安全、有效的一种诱发排卵药物。


 


       1.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氯米芬为与已烯雌酚相类似的非甾体激素。


       此药口服后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半减期5日。和胞浆受体结合力低于雌二醇,但在靶细胞核内作用持久,在脂肪组织中并不过多贮存,所以肥胖、消瘦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无异。其结构有顺式和逆式之分,顺式氯米芬(Enclomiphene)无雌激素作用,相反有抗雌激素作用,用药后的促排卵率为62.2%,而逆式氯米芬(Zuclomiphene)则有轻度雌激素作用,用药后的促排卵率为35%。目前商用制剂为顺式与逆式的混合型,两者比例为1:1。


 


       2.作用机制 氯米芬虽具有抗雌激素和弱雌激素作用,但主要靠抗雌激素作用而诱发排卵,无孕激素或雄激素作用。氯米芬在下丘脑、垂体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后,使中枢神经细胞处于低雌激素水平状态,诱发反应性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进而使垂体释放FSH、LH。FSH促使卵泡发育成熟,停药5日后LH达峰值,称为氯米芬峰(Clomidpeak),同时雌二醇水平剧增引起正反馈作用,促成中枢释放大量GnRH,垂体释放LH和FSH峰,通过雌激素的扳机作用,诱发排卵。氯米芬诱发排卵通过一系列生物活性作用,并不改变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频率,只增加其振幅,并提高垂体对下丘脑GnRH的敏感性和卵巢对垂体Gn的敏感性。临床发现于周期第5~25日间每日口服EE 0.1mg,会抑制排卵,但若加用氯米芬则可消除这种抑制作用。


      3.指征  必须兼备以下两个条件: ①患者应有正常的雌激素水平,经黄体酮试验能产生撤药性阴道流血。②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完整,对雌二醇能产生正反馈作用多血清催乳素值正常。


 


      4.治疗对象


        (1)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过去采用卵巢楔形切除术,现多用氯米芬或HMG-HCG治疗。


        (2) 继发性的低或正常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如紧张性闭经(又称下丘脑性闭经、用避孕药后闭经等,溢乳闭经用溴隐亭无效时,可加用氯米芬。


       (3) 无排卵性功血 特别是青春期。


       (4) 黄体功能不足。


      5.用药方法 最初是大剂量和长时期用药,后发现有卵巢肿大和黄体囊肿等副作用,现已改为第一疗程从小剂量开始,于月经周期的第5日起,50mg/日,连续5日。若该月经周期BBT为双相示对促排卵有效多可连用3~6个月,75%患者在用药后的3~4月内妊娠。也可先用25mg/日,连续5日,连用3个月无效后,再增加剂量和延长用药的时间。也可改为50mg,每日2次,连用5~10日等。在此特别提出:耐心摸索有效剂量,进行个别化治疗。


 


     6.氯米芬和其他药合用治疗不同情况的无排卵


          (1) 氯米芬+HCG 早在1966年Kistner提出停氯米芬后5—7日加用HCG。适用于单用氯米芬后卵泡发育良好,但不能自发排卵者。用法为自停氯米芬后第4日起,通过宫颈粘液评分和B超观察,待卵泡成熟时即用HCGl0000iU,每日1次,肌内注射,共2日,第三日再用5000iU,上述剂量的HCG能促发排卵和维持黄体功能。


          (2) 氯米芬+雌激素 由于氯·米芬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后,会影响宫颈粘液的分泌,苎用于单用氯米芬后宫颈粘液少而稠者,可在周期的第5日起加服乙炔雌二醇0,025~0,0Sme/日, 用7~9日多以改善宫颈粘液,增加受孕机会。


          (3) (由氯米芬+皮质激素 来自卵巢或肾上腺的过量雄激素,是造成不排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高雄激素症患者(多毛、粉刺、阴蒂肥大、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于月经周期第5~14日间,每日用地塞米松0.5mg;或自月经周期第5日起先用泼尼松5mg/日,共5日, 然后才用氯米芬。也有合并用药者,在月经周期第2日开始用泼尼松5mg/日,共10日,周 期第5日起用氯米芬,妊娠率可达60%。


          (4) 氯米芬+溴隐亭 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无排卵病例,大部分经溴隐亭治疗后能恢复月经周期,甚至妊娠。对少数仍不能排卵患者,可加用氯米芬。一些正常催乳素不排卵的女性,用氯米芬无效,亦可改用联合治疗,排卵率可达61%。常用剂量为:氯米芬50mg,每日2次,共10日及溴隐亭2.5mg,每日2次,共10日。


         (5) 氯米芬+HMG-HCG HMG-HCG诱发排卵可能会引起卵巢增大、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副作用,因而1969年Crrooke提倡联合应用氯米芬,以降低昂贵的HMG用量和并发症。 Roberston报道应用HMG-HCG的多胎率为34%, 联合用氯米芬后多胎率下降至8%。具体方法:氯米芬50mg/日,共5日,或l00mg/日,共7日,然后HMG每日肌内注射1~2支(每支含FSH及LH各75IU),待卵泡成熟后再用HCG诱发排卵。结果排卵率达98%,妊娠率为30%。


        (6)氯米芬+GnRH 1980年Phansey等报告5例对氯米芬无反应的病例,于下次月经周期5~9日期间,改氯米芬,剂量为100mg/日,并于周期第11~14日间用GnRH激动剂0.6~1.2mg,3次/日,喷鼻,结果3例妊娠而且无副作用。


 


       7.监护 用药后应监测促排卵效果,包括.1基础体温: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0.5℃左右并持续11日及以上。2血清孕酮值,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16nmol/L。3宫颈粘液评分:停药后5~10日对宫颈粘液进行评分,并作性交后试验。4 B型超声:观察卵泡发育,或于成熟时加用HCG,以促其排卵。


       8.治疗效果 自1961年以来,有关氯米芬疗效的文献近千篇,其排卵率,50~96%,多数在治疗的三个周期内妊娠,妊娠率11~56%。可见排卵率较高70%,而妊娠率较低33%,这可能是因为: (1) 排卵周期诊断标准不一,氯米芬直接或间接通过下丘脑调节中枢,产生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P),即卵泡黄体化而无卵子逸出,又有皮质内排卵之称,若仅依基础体温曲线推断有否排卵,便不能发现上述情况,而错误的认为有排卵。

点击查看全文
张恩语 (楼主)
3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2-9-20 11:29

       4.治疗方案和方法 HMG和HCG序贯法,用HMG9~12日后才用HCG1~3日。 序贯疗法的用药方法;用药前必须了解子宫大小,若子宫发育不良,应先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促使子宫发育正常后再用药。自月经周期第5—6日起用药,如月经延迟,则先用孕激素,待撤药性子宫出血后再用药。开始时每日肌注HlVIGl支多…周后若宫颈粘液评分和B超显示卵泡大小无反应,则改为每日2支,如1周后无效再增为每日3支直至宫颈粘液评分≥8·分和B超显示最大卵泡直径≥18mm时,表示卵泡成熟为止,再改肌注HCGl00001U,每日1次,共2日,第3日剂量改为50001U。亦有主张第1日用HCGl00001U,第2日用5000IU,以诱发排卵和改善黄体功能。通常如按常法第1周时HlVIG1支/日,肌注,第2周时增为2支/日,肌注,第3周时再增为3支/日,肌注多3周内总量达42支,如卵巢仍无反应,表示卵巢中缺乏卵泡或卵巢对促性腺激素不反应,毋需再用药。对有反应者应继续按原剂量使用夕每周期HMG的平均用药量为24支,但笔者有一原发性闭经病例HMG用至104支时,卵泡才发育成熟。 


      5,监护措施 目的在于了解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观察排卵、黄体功能和早期发现妊娠。方法以可靠、方便、有效和价廉为原则。 (1)基础体温测量 (2)阴道脱落细胞涂片 (3)宫颈粘液评分 0MS≥8分,表示卵泡成熟。 (4)B超监护 最大卵泡 诱发排卵的时机 由于卵泡成熟至排卵的过程短暂,排卵后卵子仅能存活1~3日,卵细胞的质量与妊娠率飞流产率均有关,因而选择最佳诱发排卵时机至关重要。一般排卵多发生在周期的第12~16日 。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绒毛分泌的水溶性糖蛋白激素,1927年Z。ndek等由孕妇尿中提取而成,药源丰富、价廉、半减期长达8h,而FSH和m的半减期仅分别为3h和1h。HCG的结构、生物学活性飞免疫特点和LIt极相似,故临床上常以HCG代替LIt。FSIt、LtI、HCG和TStt均具有相同的a亚基,只是夕亚基各异。 临床因HCG类似LH,用其在诱发排卵中起扳机的作用,所以亦称之为排卵性激素或性腺刺激素,此外HCG能增强黄体功能、治疗男性隐睾症和治疗促性腺激素低下性男子不育症。 1,制剂 为针剂,每支含HCG5001U、10001U、20001U或50001U不一。 2,诱发排卵的时机 由于卵泡成熟至排卵的过程短暂,排卵后卵子仅能存活1~3日,卵细胞的质量与妊娠率、流产率均有关,因而选择最佳诱发排卵时机至关重要。一般排卵多发生在周期的第12~16日间,LH峰后48h内(75%发生在24h内),因而临床上依雌激素水平如尿雌激素,但每日测定雌激素或LH,既费钱又消耗时间,所以目前国内多采用宫颈粘液评分(≥8分)和B型超声观察卵泡成熟,诱发排卵的指征,已获得良好的效果。 ·4.用法 . (1)单独使用 以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高催乳素血症用溴隐亭后即有月经的无排卵者为宜。于卵泡接近成熟时,给HCG3000~50001U,每日肌注1次,连用2~3日。 (2)联合应用 HMG-HCG联合,先用HMG促使卵泡成熟,继用HCG诱发排卵,氯米芬-HCG联合,60—70年代多半在氯米芬停药后第5~7日多用HCG协同排,卵,目前发现常过早或延迟用药,过早用药因I厦有抑制颗粒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多促使卵泡闭锁而抑制排卵,过迟会导致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P),使得诱发排卵失败,所以应以B超监测卵泡及测定血中雌二醇浓度,估计卵泡成熟后,即加用HCG,模拟LIt峰以诱发排卵,常用HCG5 000/,100001U多一次肌内注射,或连续2/u3日用药,氯米芬-HMG-HUG联合·,自周期第5月起用氯米芬50/u100mg/日,共5日,然后相继用HMG和HCG,此法可节省1/3~1/2的HMG用药量。 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以前称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国内在1973年已能人工合成。近年来又有长效和强效。GnRH-激动剂,提供临床应用,堪称90年代一项重要的发明。 诱发排卵机制 GnRH来自下丘脑正中隆突神经元,呈脉冲式分泌,通过垂体的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在低雌激素水平时,它仅使FSH略升高,而在高内源性雌激素情况下,通过正反馈作用引起LH急剧上升和排卵,可见雌激素有增强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此外内啡肽和儿茶酚胺、适当的营养可促使GnRH分泌,而多巴胺则抑制GnRH的分泌。 约有l0000个Gn受体,通常只要10%GId咀受体被结合,就可最大限度地释放Gn。Gnl田受体复合物通过腺苷酸环化酶(第二信使)和钙离子作用,促使垂体前叶释放FSH和LH(图4--3)。1978年Kn。bfl发现GnRH呈脉冲式分泌,脉冲频度及浓度与FSI{、LIt分泌关系密切。 正常情况下脉冲间期为90~120rain夕 如脉冲间期为1一3h, 则.FSI{上升、LH下降3若脉冲间期为12min,则FSH和LH均下降到极低水平,如连续大剂量使用则FSH和LH下降至难以测出水平,这种现象称双相反应。即小剂量脉冲式GnRIt产生适量FSH和LIt,称为正向调节(up regulati。n),临床上可用来治疗下丘脑性无排卵不孕症;而大剂量的或用连续滴注GnRH,使FSI{、LH下降,此为反向调节(d。wnregulati。n),由于脱敏(desensitizat沁n)作用使受体不能和GnRH相结合,及尚未结合的受体数减少,所以FSI{、LH分泌均减少,卵泡的发育受到抑制,出现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性闭经恤yp。g。ad。tr。pichyp。g。nadism amen。rrhea),又称为药物性去势(medical castrat 扔n)或药物性卵巢切除(medical 03ph。rect。my),临床上用来治疗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性早熟等。


 


      六、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是皮质类固醇之一, 由肾上腺皮质中的束状带细胞合成 和分泌。内源性激素有氢化可的松,皮质醇、皮质酮和皮质素等。氢化可的松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浓度在1~2h内达 高峰,作用维持12h。可的松和泼尼松在体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后才起作 用,严重肝病时因转化障碍,不宜使用。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 糖皮质激素作用较广,包括诸如物质代谢、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和抗休克等,用药应 慎重。妇科主要用于替代治疗、抗雄激素过高症、诱发排卵等。


       (1)雄激素过多症 雄激素来自卵巢和肾上腺。本症多见于肥胖 女青年、多囊性卵巢、肾上腺增生等,临床以肥胖、多毛、粉刺、月经稀发或闭经、精神焦虑为 主要表现。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时先作地塞米松试验,即地塞米松2—4mg/ 日,共3-4日,用药后若血清睾酮值恢复正常,可用泼尼松5-7.5mg/日,此剂量很少产生 严重的副作用,亦可改善粉刺和使月经正常,但对减少毛发生长仅有25%的效果。


         (2)高雄激素性不孕症 雄激素有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抑制卵泡成熟、增加卵泡闭锁、 导致黄体功能不足或无排卵。有人发现用HCG或氯米芬诱发排卵时, 会使雄激素分泌增 加,导致受孕率低或易于流产,因此当用氯米芬等诱发排卵无效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用泼尼松5mg或地塞米松0.5mg/日;共2—3个月,14例多毛症患 者5例出现排卵;另一组11例高雄激素性无排卵者,治疗后10例恢复排卵。已知地塞米松 0.5mg, 每日4次连续使用,可使血清睾酮和双氢睾酮减少50%、雄烯二酮减少30%~ 50%、脱氢表雄酮减少80%、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减少90%. 对卵巢增大不明显,但尿17-酮固醇值偏高者,Lisse(1980)对9例单用氯米芬无效者,在周期第5~14日间加用地塞米松2mg/日,均获得排卵和妊娠。亦有用泼尼松—氯米芬HMG+HCG联·合治疗的,即在月经周期第2 H起用泼尼松5mg/日,共10日,周期第5 H起用氯米芬50~150mg/日,共5日,接着HMG-HCG治疗。

点击查看全文
4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12-12-27 12:43
好专业,看不太懂,我想问一下,监排时宫颈评分最高3分,正常吗?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相关热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