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独生子女的朋友交往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鼓励孩子的自由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能锻炼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辨别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是我们欣赏和喜欢的,有一些人是我们不那么“感冒”甚至讨厌的,但是,我们无法将那些讨厌的人从我们的环境中清除出去,更不能改变他。 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这样一个“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的现实环境,并明辨是非,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接触,这锻炼的是一个人的适应力和辨别力。 如果家长为孩子选择朋友,那么孩子就不必发挥他的辨别力了,也不必努力适应环境,只需要被动顺从环境就行了。
- 能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与人的相处,总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通过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一个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 如果家长用一个模式去为孩子框定朋友,一方面,孩子与同类型的人接触得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会减少,这也减少了他解决问题的机会。 另一方面,孩子在和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如果认为这是因为“志趣不投”引起的,而因此出面把那位朋友轰出局,这也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
- 能增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长期在适宜的环境里生活会产生惰性和依赖性。 家长如果为孩子选择的都是榜样性的朋友,那么孩子就会顺从地跟着榜样走,虽然有可能最后能像榜样一样出色,但是仅限于是榜样的“翻版”,不会有更多的创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让他跟不同类型的小朋友相处,更能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独特。
家长要做出适当的引导
- 帮助孩子明辨是非。
孩子的辨别能力还很差,他可能会认为能打架是强大,会说脏话是聪明,所以,家长要告诉他,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就会主动远离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人,主动与一些好孩子交朋友。
- 引导孩子辩证地评价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面,家长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单纯地用成绩好坏或家庭出身来评判孩子的朋友;也不能因为他的朋友偶尔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就完全否定他并禁止自己的孩子与他来往。要鼓励孩子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从不同的朋友那儿获得不同的感受,学到不同的知识。
- 对孩子交上坏朋友作出良性干涉。
孩子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毕竟有限,当发现孩子与志趣有问题的朋友交往时,家长也要采取一些果断措施予以干涉。而如果孩子的朋友只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玩或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寓教于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