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大宝宝(1-3岁)
发新帖
[儿童饮食]

1岁半的宝宝口水狂多 怎么办啊

查看: 13555|回复: 8
发表于 2011-9-26 10:29 |举报
135558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孩子从5个月长牙时开始流口水   围上口水巾 一天换个两三条就差不多了 可是最近两个月 口水狂多 围上围嘴 几乎半小时就湿了 坚持上1.2个小时 连隔水层都能湿透  愁死人了 也没有口腔炎症 怎么办啊 有没有类似经历的姐妹啊  
点击查看全文
2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6 10:59

应该是出牙吧

点击查看全文
3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6 11:50

出牙时,口水特多。 用丝毛草+芦蒿根煮水喝。 口水就少了

点击查看全文
云端的风景 (楼主)
4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09:12

真的 我在网上也查了 但是不知道管用不 先试试吧

点击查看全文
云端的风景 (楼主)
5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09:15

我小孙子今年2岁,小家伙简直就是个“口水兜”,尽管精心保护,但小下巴还是红红的,真不知如何是好,只盼望着他赶快长大些,这样就可能不会再流口水了。

后来亲戚中有位长辈告诉我,小孩子流动口水太多是病态,得治。他给我一个方子——栗子茯苓枣粥,让我煮来给小孙子吃。连续喂服1个星期后,他的口水还真是少了很多。

现将其介绍如下: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先将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点评: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之为“滞颐”(流涎不收),此证主要是由于脾脏虚冷(或脾胃积热),津液不收所致。多见于3岁以内小儿,其主要表现有:唾液增多,或流涎不断,浸渍于两颐及胸前,不仅衣服被浸润而常湿,且口腔周围可发生粟样红疹及糜烂。

据中医临床所见,流涎日久不止,当以脾虚居多。栗子茯苓枣粥是一个较佳的补脾食疗方。方中栗子(板栗)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肾、厚补胃肠;大枣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有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大米乃“五谷之首”,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诸味合用,能共奏健脾燥湿、和胃摄涎之功。此方更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流涎症。

点击查看全文
云端的风景 (楼主)
6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09:16

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涎液清稀,多如漏水,下巴湿烂作痒,面白唇淡,四肢不温,啼声低弱,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色淡红等

点击查看全文
云端的风景 (楼主)
7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09:16

流口水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一个经历,以4个月至3岁的小儿多见,有的不经治疗甚至会数年不愈。究其原因,小儿流口水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流口水主要与食物刺激、乳牙萌生有关。新生婴儿的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的分泌量一昼夜为50~80ml(成年人为1000~1500ml),仅够湿润口腔黏膜,故此时看不到婴儿流口水。宝宝3个月时,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乳齿萌生时则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宝宝在高兴、嬉笑时,也会将分泌出来的口水流出口外。

  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手指、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还有,宝宝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也会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随着乳牙的萌出,牙槽突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 能借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口水自然停止。婴儿期间流口水多属于生理性流口水,是暂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不治自愈。

  病理性流口水则与下列因素有关: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口水并伴有消化不良。

  2.有些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孩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口水。

  3.患有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口腔疾病,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可导致流口水。

  4.有神经系统疾病,如与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等,均可造成流口水。

  5.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也常有流口水的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

  当小宝宝出现流口水现象时,如果全身状况良好,胃口好,无其他异常,家长可不必担心。随着宝宝年龄稍大、吞咽及嘴唇闭合的能力增强、牙齿逐渐萌发、口腔容积深度逐渐增加后,流口水现象会自然消失。

  宝宝流口水期间,家长要为其勤换衣服,用柔软的手帕或纸巾擦口水,保持下颌清洁干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炎症。若宝宝的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脱皮,家长应用温水帮宝宝轻轻清洗,保持干燥,然后在局部涂上软膏。

点击查看全文
云端的风景 (楼主)
8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09:17

小儿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婴儿在4个月左右时,从吃母乳渐渐过渡到吃一些辅食,由于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会使口水分泌增多。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随着月龄的增大及牙齿的逐渐萌出,流涎会自行中止,一般不需要治疗。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诊治。中医对小儿流涎症有独到的经验,这里介绍二则简便验方: (1)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凉后即可随意服用。每日1至2剂,连服7至10日。 (2)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与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连用7至10天。 

点击查看全文
9
十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11-9-27 14:55

多半是脾虚啊!!

建议给宝宝多吃铁杆山药!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