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是子宫内膜异位元的标志性抗体,其产生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的刺激及机体免疫内环境失衡有关。它以子宫内膜为靶器官,与子宫内膜中的抗原结合,产生抗体反应,启动补体,引起子宫内膜免疫病理损伤,干扰和妨碍孕卵著床和胚胎发育导致不孕和流产,是引起免疫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免疫抑制疗法,但长期的激素疗法具有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大的缺憾。近几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抗免汤治疗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引起的不孕症,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均排除其它不孕因素。根据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EmAb阳性予以确诊。共40例,年龄26~38岁;原发性不孕13例,继发性不孕27例;病程2~8年;有宫内放环节育史23例,有人工流产史16例;合并宫颈炎13例,阴道炎16例;EmAb阳性35例,弱阳性5例。 2治疗方法 自拟抗免汤:黄耆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牛膝15g,续断15g,赤芍10g,败酱草30g,僵蚕10g,陈皮6g,甘草6g,女贞子15g。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服6剂,休息1d。3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 3 疗效观察 服药1个疗程查1次血清EmAb,3个疗程内评定结果。痊愈:EmAb转阴,并且半年内怀孕;显效:EmAb转阴;有效:EmAb由阳性转为弱阳性;无效:治疗前后EmAb无变化。结果痊愈21例,占52.5%;显效12例,占30%;有效3例,占7.5%;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90%。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4 典型病例付某,女,28岁。2001年9月7日因婚后3年未育就诊。 14岁月经初潮,周期4~6/28~30d。曾于多家医院做妇检、双侧输卵管通液及B超检测卵泡发育、羊齿实验、男方精液分析等,皆未发现异常,曾用中西药治疗未果。男方血清AsAb阴性。女方血清EmAb阳性,AsAb阴性。平素带下色黄量少,腰膝酸软,乏力倦怠,五心烦热,口干苦,舌黯红,苔根部薄黄,脉细弱略数。诊断为免疫性不孕,与抗免汤水煎服,每日1剂,共调理2个疗程,复查血清EmAb转阴。2个月后妊娠,足月顺产一子,母子健康。 5 讨论 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引起的免疫性不孕患者多表现为乏力,腰酸,经行则小腹或痛、胀、坠等,并且多见舌黯、苔黄等脾气不足,肾经瘀血内阻,因瘀致热诸表现。故治疗以健脾益气、活血益肾、化瘀清热为主。方中黄耆、党参、白术、甘草、陈皮健脾益气;当归、牛膝、续断、女贞子、赤芍活血益肾;赤芍、牛膝、败酱草、僵蚕化瘀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耆、党参、当归、女贞子、僵蚕、赤芍、败酱草等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抑制新的抗体产生,修复破坏的生殖道免疫屏障,从而达到治疗Emhb阳性所致的免疫性不孕的目的。 观察结果表明,抗免汤治疗EmAb阳性引起的免疫性不孕,收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由于激素疗法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不确切性,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本观察未设对照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