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中医备孕
1234跳转
发新帖
[其他]

学中医,辨阴阳(虚)新增 学八卦,补阴阳

查看: 21954|回复: 31
发表于 2007-1-18 17:18 |举报
2195431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在这里看到很多jm,提到阴虚、阳虚,然后就是阴虚滋阴,阳虚补阳。


很多jm并不懂得什么是阴虚、阳虚,只是根据一些身体上的状况或是医生的说法,就开始阴虚滋阴,阳虚补阳。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与讲究哦!


我专门开这篇帖子,就是来给jm们说说阴阳。


这里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你觉得这帖子说的还算有理,对你有所帮助,请你顶一下,让更多的jm看到,少走些弯路。



点击查看全文
nirvana (楼主)
2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19
[replyview]

学中医,辨阴阳(虚)


什么是阳:人体中的阳,就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生长的能量,即气、阳气。
什么是阴:人体中的阴,就是人体中储备形式的能量,即阴液,可看成以水的形态存在。


阴为用,阳为体:阴是阳的基础,通过阴的转化得到阳气,阳气去驱动机体的各项正常功能,同时将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转化为阴储备起来。


为了能有个形象的说明,在下面将蒸汽比为阳,将水比为阴。


1、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一壶开水,既有足够的蒸汽[阳]来推动机体功能的运转,又有足够的热水[阴]来转化为蒸汽。处于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


2、当外部出现不利状况时【如生病、或过度消耗阳气(如熬夜、加班)等】,将会导致蒸汽[阳]的加大输出,人体为维持平衡转而加大热水向蒸汽的转化,这就必然导致水的减少和降温,同时蒸汽量和力度也会较少,这个阶段就是中医上称做阴阳都虚的阶段。现在就是半壶热水状态,需要先加热[阳],再加水[阴]。


此时,若减少对阳的伤害,身体将会调整到一个较低水平的阴阳平衡状态,阴阳两虚,此为半壶热水,身体将保持主要机能的正常运转,但会放弃一些不太重要的机能,不去维护。此时要先加水[阴],再加热【阳】,也可以加温水【阴阳同补】。


3、若再出现2的状况,将会导致阴虚阳更虚,变成半壶凉水,先加热后加水。也可以加温水【阴阳同补】


注:在中成药中有一种现成的温水,xxxxx丸,如果大家想要知道的话,请多顶一顶这帖,到时候我再告诉大家。(这不是我卖关子,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得这个帖子)


谢谢!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 阿弥陀佛!


4、最后出现水干【阴绝】,气无【阳绝】,吹灯拔蜡。


由上可以看出,很少会出现单纯的阴虚,多半的阴虚都夹杂着阳虚。


【当代中医名家李可老中医曾与在下有一面之缘.先生曾经一句话改变了我从医的观点。


我问:“李老,您从医多年,阳虚与阴虚之证各占多少?”
李可:“我从未见过一个真正的阴虚患者。” 】这句为引用,不是李老先生对我说的。


就生理上而论,从生理上而言,维持生命的这种正常的生存,它应该依靠的是阳气,在病变的过程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在阳气,也可以这样讲,在人体的生理方面,阴阳二者的关系始终应该是阳气占主导地位。而在病理方面,那就是阳气为主导地位的阴阳二者关系遭到破坏了,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
在临证上的阴虚,它的本质仍然是阳的不足。这阴阳二者(阳的不足)关系遭到了破坏,阳气化生阴精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才会出现阴阳这两者协调关系失神,要调整这个失神的状态,仍然不能够脱离重视我们人体阳气的这一根本。


补阴虚一定要考虑到助阳,否则,单独补阴可能会导致中医中的阴实。癌症在中医中就属于阴实!!!!

[/replyview]
点击查看全文
3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26

有道理,非常支持这样的贴

点击查看全文
nirvana (楼主)
4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31

学八卦,补阴阳


上面说了阴阳虚的概念,现在来说说如何补阴阳。


黄帝内经中讲:“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生阴长:主要是讲春夏,阳气和阴液存储的能量的释放,以供天地万物、人的各项机能的生长。
阳杀阴藏:是讲秋冬的变化,春夏是能量的释放,就像拳头打出去一样,拳头不可能永远一直向前打出去,必须收回来,储蓄力量,准备下一次的出拳。所以,阳气释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该逐渐的转入收藏了。


上述的这个过程是周而复始的,收藏到一定程度,又要开始新的一轮的生发、释放。也就是黄帝内经中讲的“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周易中,有专门的12卦来对应一年的阴阳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只学习有关补阴阳的一卦,复卦。
复卦对应一年农历的十一月,即从冬至开始的那一个月。
卦象为:一阳居于五阴之下,阳气始生,处潜龙勿用,凝聚能量之时。


从中医角度来将冬三月这是滋阴养阳的时节。


内经原文: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白话解:
冬季亥子丑,也就是农历十、十一、十二这三个月,这个季节叫作闭藏。闭者,敛也,阴气内收阳不外散之象;藏者,聚也,阳气内收阴气外敛之象。阳气入于阴中,潜藏于内,在卦为坎,外阴而内阳,正潜龙勿用,养精蓄锐之时也。


这个季节寒水结冰,地表干裂,一派生机闭塞之象。人在此时千万不要扰动阳气的收藏,起居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来活动。令自己的志向内藏,像潜伏隐匿一样不露于外,像秘密隐私一样不示于人,像已经获得想要之物一样不再外出寻觅。一定要注意保暖,远离寒气,接近温气,不要令皮肤泄露于风寒之中,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散失。
这是与冬三月气机相应的养藏之道,如果不能顺应,与之相逆,则会损伤肾中阳气,到春季水寒不能生木,则筋失所养,痿软弛纵,用来上奉生机的精微就不够了。


中医理论认为,太阳的光明就是天地的阳气,冬天里太阳的光明收藏起来,是为了来年的春天的生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收获。因此,如果没有冬天的收藏,就谈不上其它三个季节的生机勃勃和硕果累累。大家都知道这句谚语:“瑞雪兆丰年”,为什么冬天下雪视为祥瑞?因为冬天里下雪了,天气寒冷,就意味着今年冬天收藏好了,为明年的好收成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农谚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就自然的角度来讲,“寒”只是冬天的外部特征,从万物生生不息的角度来讲,冬天的闭藏,意味着为来年积蓄能量。


所以寒冬三月正是滋阴补阳的大好时节,下面给大家讲讲冬三月滋阴补阳的要诀:
总诀:潜龙勿用。尽量避免阳气的消耗,尽量让阳气进入冬眠状态。即
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早睡就是指晚上9点钟,就要上床入睡。从阳气闭藏这个角度来讲,就是让阳气能够充分的闭藏。
晚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等日出起床为宜 。第二方面的内容是,不要过早起床锻炼身体。


2、冬保三暖。《黄帝内经》讲冬天要“去寒就温”,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保持温暖,才能使阳气不泄于外。阳气有着护卫人体的特性,当寒气侵袭人体的时候,阳气会从体内从潜藏状态转为散发状态以抵御寒冷,因此冬天衣着过于单薄有伤人体阳气。
冬保三暖的内容包括头暖、背暖、脚暖。


3、无泄皮肤。无泄皮肤的意思还是围绕着闭藏阳气而言。中医认为,冬天皮肤开泄,就会使阳气走失,而不利于其闭藏。
特别是要注意运动方面,简单点说就是不出汗,可以选择瑜伽、太极拳、养生操、散步等方式适量运动,但不宜选择长跑、球类等运动量过大的运动方式。


选择太极拳、养生操、散步等方式适量运动,但不宜选择长跑、球类等运动量过大的运动方式。


4、惜精养神。冬三月,情绪应平和,尽量避免动怒、忧虑等情绪上的起伏。


5、不可贪恋房事,耗伤精气。


冬天里,肾经活跃,肾为先天之本,为藏精之府,冬天是养精藏精的最佳时节。肾虚的人在冬天里补肾容易奏效,但是中医有个“百日筑基”的观念,即调理肾的时候,百日之内,不得泄精。整体来讲,要以藏和守为要决。冬天本是补肾养精之际,如果不补反耗,则“肾伤则髓空内枯,腰疼不能俯仰”,导致诸病丛生。有慢性疾病的人会导致复发或病重。


现在正值寒冬三月,正是滋阴阳阳之时,各位当潜龙勿用,筑百日之基,以待身体出现本质的改变,待到夏至,必会飞龙在天。


滋阴助阳中成药推荐:*服药还当遵医嘱,这里只是推荐。


中医讲究 三分药,七分养,千万不可过度依靠药物,自身的保养才是王道。


纯滋阴:六位地黄丸。【一杯凉水】
阴中求阳:桂附地黄丸、肾气丸。【一杯温水
纯阳类:右归丸。【加火】

点击查看全文
5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39

讲得好

希望多点象楼主这样学识渊博的专业人才来给JMM传授知识.

我们鼓掌欢迎............

[em01][em01][em01]
点击查看全文
6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45
我来支持一下
点击查看全文
7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7:52
我也来学习
点击查看全文
8
八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8:06

我也来了,支持楼主,好想快些读到下文~~

点击查看全文
9
九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8:17
[em04]
点击查看全文
10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7-1-18 18:29

我就属于阴阳两虚


[em03]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