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双胞胎妈妈
123跳转
发新帖
[其他]

龙凤胎到底好不好?!凤宝宝长大后结婚率比单胎女性少15%;生育率比单胎女性少25%

查看: 250675|回复: 20
25067520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看到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龙凤胎的代价》


作者: 夏秋


2007-10-10


来源:南方周末



在世人眼中,生龙凤胎意味着福气,比如英国大嘴演员朱莉娅·罗伯茨于2004年11月28日生下一对龙凤双胞胎,就被视为上天特别眷顾她。



双胞胎分同卵双胞胎(占双胞胎的25%)及异卵双胞胎(占75%)。只有后者能孕育成男女两性的双胞胎,因为异卵双胞胎是由两个卵泡同时或相继排出成熟的卵子,这些卵子同时或相继受精。由于胚胎来自不同的卵子和精子,出生的婴儿相貌不同,性别也可能有所不同,即“龙凤胎”。龙凤胎的几率约为 1/500,而一般双胞胎的几率为1/89。三胞胎的几率是89的二次方分之一,四胞胎为89的四次方分之一。



但是最近一项来自芬兰的研究表明,一名女性如果有一个双胞胎兄弟,那么她结婚的可能性会较低,比正常女性少15%;而且生育孩子的能力也较低,与正常女性比生育孩子的可能性少25%。即使生育孩子,与双胞胎姐妹的女性相比,龙凤胎的女性平均生育孩子也少于2个。同时,龙凤胎的女性在成年后某些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这些都是龙凤胎所要付出的代价。



芬兰的这项研究对该国18至19世纪的生育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查阅了芬兰教堂记录的从1734年至1888年的资料,发现有754对双胞胎的出生和婚姻受到了影响。由于研究所记录的人是生活在前工业化时期,没有受到现代先进卫生保障和避孕技术的影响,因而这一时期双胞胎出生和以后的婚育事实是比较客观的。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和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参与了研究。龙凤胎与同性双胞胎在成年后的生活质量等问题是这项研究的意外发现。总体而言,龙凤胎的女性比姐妹双胞胎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生殖力较低,而龙凤胎中的男性成人后婚育却不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龙凤胎中的女性长大后在婚姻和生育方面的不利原因在于,她们在胎儿时期就在子宫中暴露于其兄弟的高浓度的雄激素睾酮中,因而受到男性化的影响。由于结婚的几率低,其生育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



胚胎和婴幼儿发育中的激素影响长期以来都为科学家所关注,而子宫中的激素影响对胎儿的发育更加重要。在子宫中有一个特点,“女性”激素,即雌激素的水平大致相当,因此男性和女性胎儿受到的影响是相似的。但是雄激素水平对女性胎儿影响更大。对啮齿动物的研究发现,子宫中的激素能明显影响幼仔的发育,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获得对人研究的结果,因此不能确定子宫中的激素水平对幼儿后来的发育是否有确切影响。



其他的研究也证实,女性胎儿在子宫中暴露于雄激素会影响面部特征和手指的长度,使其表现得男性化。另一方面,在子宫中女性胎儿受到高水平雄激素的影响在成年后还会引发涉及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生殖系统癌症等。



[ 本帖最后由 HAPPY小希 于 2010-8-4 21:59 编辑 ]
点击查看全文
2
十一级宝宝 |

不会吧,我也是双卵双胎........不过我坚信还是上天的眷顾em30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3
九级宝宝 |

还有一篇

《受同胞兄弟雄性激素影响 部分龙凤胎女孩不爱嫁》

  据《北京晚报》报道 美国学者最近发现,部分龙凤胎中的女性不太想结婚生子,这可能是在母体中受到同胞胎兄弟雄性激素影响所致。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芬兰土尔库大学的学者们对芬兰教堂1734年至1888年间关于754对龙凤胎的记录进行精确分析后发现:与一般女性相比,龙凤胎的女性中不想结婚的多出15%。学者们之所以采用十八九世纪的数据,是考虑到当时生育还没有受到避孕等措施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在子宫的9个月里,异性双胞胎中的男女胎儿都受着同量雌性激素的影响,所以男胎儿不会受到女胎儿雌性激素的影响,但是女胎儿却会受到男胎儿雄性激素的影响。所以,龙凤胎中的女性有部分会产生男子气概,不喜欢走结婚生子当家庭主妇的寻常路。

点击查看全文
4
八级宝宝 |

这有什么关系呀,MM想太多了.不同的文化背境下的产物,不要太想信.

只要宝宝健康长大就行了,那些专家的理论怎么不能解释那些更深的问题,专门弄这些所谓的数据统计来吓人.不要相信就好了.

我最好肚子里的是龙凤,其它的,我都不想听他们的.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5
九级宝宝 |

看到一篇驳斥这个观点的文章,就是比较长

《做科普不要哗众取宠——也谈龙凤胎》

在2008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登出了一篇关于双胞胎的科普,一位网友向我咨询相关内容的正确性。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我认为该文虽然如实地反映了所提及的相关研究的部分内容,却未能把握该领域内的实质动态,在科普写作过程中失去了原研究人员在结论时的审慎态度,行文逐墨也体现不出《南方周末》所宣扬的普世价值,缺乏现代社会的基本文明精神。该文的作者与《南方》的编辑显然极为欠缺科普写作能力、科学判断能力、与科学精神。

双胞胎是有代价的,但显然不是《南方》一文胡扯的龙凤胎的代价,在纠正该文的一些科学与常识错误以后,我再稍加介绍双胞胎的具体代价。

可能侵华教授对歧视会有异议,但《南方》一文在科普中嘲笑著名演员的“大嘴”是极为不适当的,你行文本就想借她的双胞胎说事,居然无缘无故把她拿来贬斥,以一个生物特征来对人进行嘲笑是现代文明社会难以接受的行为,发这样的文章,无疑《南方》的编辑与作者一样,长着一张臭嘴。朱莉娅·罗伯茨人长得漂亮,在她的职业领域十分成功,在社会生活中也热心公益与慈善,没有国人常见的那几分心灵龌龊,是不会发这样的嘲笑的,没有臭味相投,也不会有编辑原文照登这样的烂文章。

双胞胎不是人类生产的常态,双胞胎分两种,同卵与异卵双胎。同卵双胎是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时出现异常,受精卵增殖过程中发育成了两个个体,如果在早期发育的1-3天分裂发育个体,胎儿会各自拥有自己的胎盘,其后则胎儿会共享胎盘。而在异卵双胎或多胎时,各胎儿必定会拥有自己的胎盘。

人类的受精过程主要是众多的精子竞争卵子,女性的生殖道有着系列的屏障为精子到达子宫内与卵结合设置障碍,但精海战术基本上可以保证不少的精子到达战场,而让卵受精,只需要一个精子成功就行了。与精子相反,女性排卵则是精兵战术,女性的卵巢一次释放一个或者几个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肉眼可见,相当于笔尖大小。卵在人体排在盆腔,必需通过输卵管到达子宫,完成受精,如果卵细胞还没到达子宫,等不及的精子冲过来让它受精了,在输卵管着陆,甚至在腹腔里孕育起来,就是宫外孕或者异位妊娠了。

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卵细胞受孕,因为卵细胞生产的少,顺利到达子宫受精的机率更少,精子有几天的成活时间,而卵细胞在24小时不受精,就开始退化死亡。如果碰巧有多个卵细胞同时到达子宫并受精,就产生异卵双胎或者多胎。各受精卵独立地控制自己的发育过程,所以各自有自己的胎盘。

我之所以要进行上述描述,是因为同卵双生与异卵双生是两个独立的生殖发育过程,机理上的相对独立,导致了其发生机率的不同。同卵双生不分人群总族,其发生机率在3.5‰左右,而异卵双生的机率随种族人群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高者如尼日利亚,高达70‰以上,而低者如日本、丹麦,只有1-2‰。基于两种双胎发生机率的特点,同卵双生被认为没有遗传性,而异卵双胎则有遗传性,这在流行病学分析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中国双胎发生机率不好说,《中华民国小儿科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双胞胎机率在1980-1991年期间是17.6‰,三胞胎机率是0.86‰,虽然不算严格的流行病调查研究,但可以作为参考。

生男还是生女取决于男性的精子,X精子生女,Y精子生男,在人群中,我们知道男女性别比例是1:1的,也就是说,双胞胎的各种类型的产生概率是可以计算的。如果是异卵双生,那么男男的要占其中的25%,女女要占25%,剩下的50%是男女,也就是龙凤胎。在具体的一对同性双胎,要通过组织分型,胎盘结构,以及基因分析来鉴别是否是同卵双生,但在人群基础上就不必了,异卵双生中的一半是龙凤胎,双胞胎的总率减去龙凤胎发生率的2倍就是同卵双胎的机率。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6
九级宝宝 |

《南方》一文关于双胞胎的机率的说法是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双胞胎发生机率为1/89出自Hellin(1895),他的假说是双胞胎发生率为1/89,三胞胎为1/89的2次方。1/89约为11‰,用于估计不受现代医学影响的人群中的双胞胎发生率大致是准确的,但显然对某些人群不适用。后来Zeleny在1921年进一步扩展了Hellin的假说,增加了其适用性,他不再用89这个常数,而用N代替,一个人群的双胞胎发生率为1/N,在此基础上,每多一胎,该率多一次方。由于现代医学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导致近二十多年来多胎增加,Zeleny规则也不太适用,比如台湾的数据三胞胎的机率就远比该法算出来的要高,从1980年到1997年,美国双胞胎增加了52%,达到27‰,三胞及更多胎增加了4倍以上,达到1.7‰,而同期单胎只增加了6%。同卵三胎跟双胎一样,并不太随种族人群变化,其机率约为百万分之20,Zeleny规则是否准确就取决于人们对准确性的看法了。

如果我们使用Hellin的1/89作为估算的基础,对双胞胎的分布可以大致进行三分推算,即在双胞胎中,三分之一是同卵双生,三分之一是同性异卵双生,其余三分之一是龙凤胎,这三种类型的双胎的发生机率都大致为250-300分之一。《南方》一文龙凤胎机率1/500及同卵双生占双生的25%的说法并无依据。

使用双胞胎进行研究可以为科学家提供自然的基因控制对照,因此双胞胎远比普通人群更得到科学家的关注,现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有双胞胎登计系统,国际上有专门的双胞胎研究机构并出版以双胞胎为基础的研究杂志,显然,中国在使用双胞胎进行科学研究上,尚有长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科学界应当少几个唱高调的,多几个干实事的,或许我们也可以在相关研究上做点贡献,毕竟,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人口基数。

《南方》一文引用的是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4(26)期的“Male twins reduce fitness of female co-twins in humans”一文。作者(Lummaa等)来自英国与芬兰,分别是搞动植物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学者,他们选择不交待相关研究的行为学研究背景,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学术背景与倾向。对龙凤胎的关注最早源于1950年代心理学家对心理特征的遗传性研究,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Helen Koch主要研究双胎心理发育问题,在1956年的《心理遗传学杂志》(88:231-44)上她发表了“Sissiness and tomboyishness in relation to sibling characteristics”,假设因为兄弟或者姐妹的影响,龙凤胎在性格发展上会男性化或者女性化,在1966年她出版《双胞胎及双胞胎关系》一书,再次明确阐述了她的这一假说,这个假说从行为学角度得到的支持是有限的,结论并不确定,后来扩展到从生物学角度,在动物身上得到部分印证,而在人身上,结论同样不确定,综合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结论应当是否定的,起码在现代社会,龙凤胎一文描述的代价是不存在的。

首先在理论上Lummaa等人的假设有着很大瑕疵,基于动物研究对人的发育过程进行推导并非没有风险的,兄弟分泌的雄激素是否真能到达姐妹?量是否有足够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持续一生,都存在着挑战,需要强烈的实证研究。在另一方面,龙凤胎注定是异卵双生,我们知道异卵多胎具有遗传性,也就是说,异卵多胎的姐妹比普通人产卵量更大,导致其易于多卵受精,也意味着从理论上来说,异卵双生的姐妹比常人拥有更好的生育上的遗传优势。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7
九级宝宝 |

一篇对上述两个假说都同时验证的研究发表在1998年的《流行病学》(9:2)杂志上,是Lummaa等人一文的第27篇参考文献,Lummaa等人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淡化处理,当着实证的不确定性文献之一。该文出自丹麦的Odense大学医学院的Christensen等人,是依据丹麦双胞胎登计系统1953-1982的双胎登计进行研究的,最终的样本量达到了12,681,参与分析的最小分组的样本量都达到1000以上,进行对照的单胎样本量为461。双胎姐妹的生育上的遗传优势假说自1970年代以来,得到了一些研究的印证,但Christensen等人的研究,对上述两个理论假设都否认了,因为在他的大样本中,龙凤胎中的姐妹与同性双胎的姐妹在生育能力上未观察到差异,双胞胎姐妹与单胎女性的生育能力上未观察到差异。

在2002年的《心理科学》杂志上(Psychological Science 13:3)发表了来自美国印地安拉大学与芬兰三所大学的学者的合作研究,第一作者是美国的Rose,其研究对象是1958-1971年出生的芬兰双胞胎姐妹,同性双胎姐妹有7,528,龙凤胎姐妹有4,767,有我们前面讨论的双胎率的基础,我们知道同性双胎姐妹中多半含有同卵双生。Rose等人的研究结果是在生育率、首胎年龄等指标上不存在生育能力的差异。

在Lummaa等一文发表后不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与荷兰的学者针对来自三国的双胞胎进行了研究,其论文于本月发表在国际双胞研究协会的会刊《双胎研究及人类遗传学》杂志(Twin Research and Human Genetics 11:5)上,第一作者是Medland,该研究总样本量达到2,892(美国2,222,澳大利亚476,荷兰194),用于比较的最小分组样本量48,最大为1,519。与以前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在子女数量、妊娠数量、首胎年龄之外,还使用了心理女性化量表测量个体的女性化程度(Psychological Femininity),在研究中的各国样本中都未发现龙凤胎与同性双胞胎中的姐妹在女性化与生育能力上有差别。

如果我们检查Lummaa等的原文,研究对多达754个双胎进行了历史回顾研究,其中只有389个女性,而用于比较的数据最多时总样本也就217,最少时只有30,最小分组样本量只有10,大部分分组只有20-40的样本量,该文未对进行多项比较的I类错误机率(α)进行较正。当样本量小时,极端数据会有较大影响,研究中是否存在极端数据不得而知。该文没有常规地对样本进行描述。

综合数个较大型的研究,可以较有把握地说,即使Lummaa等人的研究结论是适当的,由于某种某些因素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龙凤胎的女性与同性双胞胎中的女性乃至单胎的女性比较,其女性化程度以及生育能力都没有差异。《南方》一文中所宣称的代价是不存在的。

点击查看全文
8
十二级宝宝 |

em30 em30 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有个邻居,他们兄弟姐妹5人,是5胞胎(3女二男),据说他们出生的时候还上过上海的报纸,现在他们都结婚生子,其中老三(女)都快50岁了还没有嫁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9
九级宝宝 |

[上接8楼]

做科普工作要力求科学性,很遗憾《南方》一文是一个很坏的榜样,谬种流传,其许多说法都缺乏根据,或者没有向读者交待所有相关事实。比如龙凤胎女性更易患生殖系统癌症,这样的说法是错的,没有数据支持,在2002年《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99)有一篇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第一作者Hemminki),覆盖了瑞典1020万人口,其中包括了6万多双胎人口,该研究显示在总体来说,双胎并没有增加的癌症风险,龙凤胎也没有增加的癌症风险。在各系统的癌证中,龙凤胎没有增加任何风险,唯一的例外是龙凤胎的男性骨癌可能有增加,而女性则在任一系统癌症发生率上没有增加的风险,男女合并计算,龙凤胎在骨癌发生率上也跟单胎一样。而同性双胎男性有增加的睾丸癌风险,但同性双胎一致地减少了黑色素瘤的风险,针对结肠、直肠、与内分泌腺癌症,男、女、或者合并计算结论不一致,总的来说,双胎跟单胎相比在癌症的风险上并无区别。该研究还观察了癌症的遗传因素影响,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的关系及设计上并不如在1999年发表在同一杂志(83)的Verkasalo对芬兰人口的研究明确。

在Verkasalo等人的研究中,共观察到1,613个肿瘤事件的发生,双胞胎子女癌症的发生率跟总人口相当。对肿瘤的遗传性研究中,即观察已患病的子女的兄北姐妹相应肿瘤的风险,研究者发现遗传性因素贡献了18%的风险,双胞胎非基因性共享因素(即共同的发育环境)贡献了7%,剩下的75%则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大家长肿瘤了,少怪爸爸妈妈。

双胞胎的真正代价在于人类的子宫只适合于孕育一个胎儿,两个胎儿就勉为其难,再多就难以承担,多胎在医学上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因素,目前有定论的是多胎造成母婴死亡率与患病率的增加,主要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限制,包括在营养上的竞争与空间发展受限,多胎出生时体重低于单胎,低体重儿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包括长远的肿瘤发生率,比如在2008年《乳癌研究》杂志(10:1)对已发表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低体重儿显著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双胞胎的大部分绝对风险跟单胎一样被消除了,相对而言,尽管仍然存在着相对风险,其绝对风险不应当引起人的惊恐,也就是说,人类的子宫勉强能对付双胎。但三胎以上的相对风险就太高了,往往数倍或者几十倍于单胎,比如Keith在2000年以美国人口为研究对象,报道小于33周产在单胎是1.7%,而在三胎中是41.2%,体重低于1500克新生儿在单胎中是1.1%,但三胎是31.9%。在短期内的后果是20倍的婴儿死亡率差异(三胎婴儿死亡率为19%),长期后果包括3倍的残障机率与6.5倍的脑瘫机率。此类信息,对接受辅助生育技术的患者来说致为重要,有助于行减胎的决策。

点击查看全文
HAPPY小希 (楼主)
10
九级宝宝 |

由于生物体的差异性(Heterogeneity),医学研究讲究理论与实证的反复印证,不少领域存在争议,因为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环境会有不同的结果,科普应当在涉及这样的领域时要谨慎,应综合把握有关文献,以免误导读者。《南方》一文使用一个单一的文献就一个在学术界尚在继续探索与争议的话题科普,是哗众取宠,除了给读者带来误解与错误的科学知识以外,并不增加大家的科学知识。《南方》一文中的许多错误更是科普的大忌,反应了作者写作上的浮躁与专业修养的缺乏。



对科学家有价值的研究,未必对普通民众有价值,科普写作还要懂得如何选材,在满足趣味性的同时不误导人的价值观。有许多科学研究,即使不存在争议,在缺乏对相关领域的全面了解时,容易产生偏见与错误理解,在科普时,预防此类偏见与错误是必须的。对于双胞胎乃至三胞胎以上的多胎而言,纯讲代价也很片面,因为人类生产并不容易,一次性地多出一倍乃至几倍的产量,这方面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要针对成本代价有效益上的抵冲。对于多胎来说,一生中有亲兄妹相伴成长与生活,那也是单胎无法想像与奢望的收获,这个收获,对不少人来说,足以抵消那些生长发育上的代价。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我们没有权利与机会选择父母,否则人类社会就得改蜂王模式,让社会的有权阶层忙着生孩子、没时间管理社会了。对于成长起来的双胎以及单胎而言,大部分的风险已经过去,而收获则在一生中进行,那才是最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HAPPY小希 于 2010-6-11 19:50 编辑 ]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