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皮肤损害表现在面部两颊,初起时为潮红斑片,伴有米粒大小的丘疱疹或丘疹,继之破溃、糜烂、渗液、结痂,可累及头皮,表现为黄色脂性痂皮或白色鳞屑。 可给湿疹患儿服用非那根糖浆或苯海拉明糖浆,也可与复方维生素B糖浆、维生素C等一起服用。局部可搽2.5%地塞米松冷霜、氧化锌糊剂,冬季可加用10%鱼肝软膏或50%甘油。如果皮肤损害表现为化脓发炎,应使用红霉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软膏。在使用时要搽得薄一些,每天搽3次为宜。 一些验方也有效:绿豆、百合各30克,煮汤带渣服食。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利水作用,百合性凉,味甘、微苦,有补虚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清利湿热。丝瓜30克,洗净,加盐,煮熟带渣服用。丝瓜性凉,味甘,可清热解毒。红皮甘蔗(连皮去节)和鲜马蹄各30克,煎汤代茶。绿豆30克,粳米50克,先煮绿豆,再加入粳米和糖,合煮成粥服用。取白扁豆30克、粳米50克,放在一起煮粥,放入少许砂糖,随时服用,白扁豆性微温,味甘,有健脾化饮食不当是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婴幼儿本身是过敏体质,当吃了牛奶、鱼、虾、鸡蛋等异性蛋白后,便引起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此外,一些婴幼儿喂奶不规律(时间、数量),加辅食种类偏多,致使胃肠道功能紊乱而诱发湿疹。 【西医治疗】 症状较轻可不用药,多清洗患处即可。如症状较重可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患处。 【中医治疗】 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生首乌15克、徐长卿6克、蝉蜕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6克、苦参6克、生甘草5克、地肤子6克、白藓皮6克、生薏米6克、茯苓皮6克、苍术3克、茵陈6克、黄芩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喂奶的婴儿由母亲服用,经过奶水便可得到治疗;已断奶的婴儿,可每日服3—4次,少量频服。治疗7—14天左右,可好转。 适当配合外洗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可用金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蛇床子10克、生甘草6克。干性湿疹可洗患处,每日2—3次;湿性湿疹外洗后再涂黄柏软膏(黄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矾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适量调和),每日3—4次外用。 【药膳治疗】 1.菊花茶:菊花两钱,开水冲泡饮用,可清热散风解毒。 2.银花茶:银花五钱煎水,加糖适量饮用,可清热解毒、消肿痛、除疮毒。 3.荷叶粥:粳米一两,先以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取鲜荷叶一张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片刻,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食时加糖少许,可清暑热、利水湿。 4.薏米粥:薏米一两以常法煮粥,米熟后加入淀粉少许再煮片刻,再加入砂糖、桂花少量调匀后食用,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之效。 5.茵陈陈皮茶:茵陈、陈皮各三钱煎水饮用,可加少许糖,有助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燥湿。 【护理方法】 在照料有湿疹的婴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寻找过敏原,但往往有困难。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 3、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4、面积不大的湿疹可涂肤轻松软膏,不宜涂得太厚;有较多湿疹患者,需去皮肤科诊治。对脂溢型湿疹千万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经常涂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渐软化,然后用梳子轻轻地梳理掉。 5、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