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小宝宝
1234跳转
发新帖
[宝宝生病]

值得好好看的 辅食笔记哦

查看: 11352|回复: 32
1135232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首先,我认为作为妈妈们最好的资讯对象的儿科医生的态度是非常不专业的,这与我们国家对医疗的不重视等体制有关这里就不展开谈论。这里所谓的不专业主要是指在短时间内只能做出令人比较遗憾的诊断和治疗,这不仅仅是医疗水平的问题主要还是无法在我国做到1:1治疗--家庭医生的缘故,还取决于大量的婴儿产生及年轻医生本身育儿方面欠缺的种种,所以他们能提供的各种辅食观点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做到每个婴儿的适应。这时候中国的父母们主要是母亲就必须要坚信自己的某些判断及坚持是对的。


1、蛋黄


首先,我认为过早的加入蛋类是不可取的。我国在很早的时间提倡加辅食时候提到蛋类的添加,方法是正确的,(蛋黄先加再加蛋白)但是时间过早,这可能就是导致现在有非常非常多的宝宝在家族没有过敏体制的情况下被医生打上过敏体制的原因之一,当然环境的变化也把我们黄种人这类比较不容易过敏的种族变的象白种人一样容易过敏。而这方面白种人对于过敏的研究比我们更加要先进。所以就可以借鉴一下。首先过敏的体制原因不明,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胃肠道是个后天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而不仅仅是消化器官,所以对他的呵护而不是粗暴的教条的给他于填灌式的喂养是每个妈妈必须注意的。


所以对于蛋类的喂养国外一般采取慎重的态度,据我所知美国是不建议9个月到一岁内添加蛋类,并非不知道蛋类的营养比较全面,而是采取谨慎态度。试想一下,假如一个宝宝的一生是100岁的话那么1年就显得微不足道,那么为什么要积极的在一年内给予喂养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导致他可能会一生过敏的蛋类呢?!相对于营养外国的营养师及医生选择的是预防过敏从而切实的提倡身体健康,而我们的医生及营养师就显得不是那么地道了。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2
十三级宝宝 |

2、米粉

米粉的问题。买过国外的米粉妈妈就知道有一种叫有机米粉,无非是能更好的保持住自然的营养,这方面中国的制造商是非常不厚道的,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相信你给予宝宝们喂养的是十分富有营养的。这里我又要说道一个顺序的问题,辅食的喂养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吃饭的习惯和方法,还涉及必要的营养和吸收的问题。很多的东西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有营养,但是宝宝的吸收功能各不相同,书上是说了4个月宝宝应该具有一定的消化酶来消化市面上卖的一些“非常合适这个这个月份的宝宝”的食物,但是你对你自己的宝宝了解多少??你亲眼看见过他的胃肠是怎么样产生出这个月份应该有的酶?抑或是他虽然到了这个月份但是并非你所愿他没有生产出这个那个酶??那这时候就必须要关注大便、小便、宝宝自己对辅食的反应,而非到处去问人怎么带自己亲爱的宝宝。正如侦探小说一样其实最大的线索就是自己的宝宝多多关注他就可以了。所以说看书带宝宝并非无用而只能作为大路货的方向指导而已。米粉是精加工的东西,精加工的东西本身具有的营养是非常少的,加上又是米粥的过渡食物,所以推荐力实在是不高,但是作为生产商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榨取消费者的利益简直就象强奸一样。试问等到孩子能和我们一样吃米类的东西了,还需要这些昂贵的成品吗?然而这阶段的推荐在我国就变得省力的东西--米粉,医生省力,妈妈省力,制造商当然窃喜。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推荐吗??我所要说的就是粗粮和水果可以充分的登场了。让那些自以为事的米粉见鬼去吧。土豆、番薯、芋类、萝卜类、各种水果和绿色蔬菜都是米粉的充分后备力量,他们容易制作又易消化,又新鲜难道还有比这更富有营养的食物了吗??试想一下老人没有牙齿的老人是怎么样吃饭的??难道只吃米粉吗?? 

最后写给非母乳的妈妈们,千万要信任你们的奶粉而不要过早的加辅食,因为奶粉之于你们来说就像母乳之于我们,不要小看奶粉而总觉得没有营养过早的过多的添加辅食,要相信奶粉是可以满足宝宝大部分的需要的,曾经看到过一个营养师做过一个实验,把营养最多的蛋类和米粉合在一起计算总体提供的热量,竟然一碗的分量都达不到100ML母乳的量,所以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每天耗费大量精力去弄的东西实际上并没有看上去有用,这中间的关键环节是宝宝的肠胃吸收度。作为妈妈,可能你已经尽力了,但是买不买帐还是要宝宝的肠胃接受度说了算。不能勉强也不能太谨慎。总之宝宝的喂养是宝宝是主题而非喂养是主题!!这是关键。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3
十三级宝宝 |

3、粗粮

关于粗粮类吃多了容易长胖的说法,我觉得是这样的。每种物质都有两面性关键看你是要那样,没有一样物质是全对无错的,就算有这样东西还要看你的宝宝接受程度。粗粮的纤维素可以改善宝宝的大便,促进消化,富含维生素,但是一旦吸收好了就会长胖,这并非是粗粮一种食物的特性,而中国的妈妈们你们不要就因为这个把他否决掉,那只能说明你的思维仅是走牛角尖的路线。很多妈妈为体重担忧,有的嫌太胖有的嫌太瘦,统统从吃来抓根源,这种做法未免太可笑了。试想一下你是否只吃饭不运动?你是否光睡觉光吃饭什么都不做?你不能做到的事情对于带宝宝就更觉得可笑。难道喂的好变得胖了就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挽救了吗??你可以带他运动,给他一个炮制好身体的理由--太胖或者太瘦。你可以带他外出、游泳、做体操、让他爬让他叫让他锻炼。。。。。。一天24小时吃饭睡觉占了一半,那么还有12小时你就一直抱着他吗?这是不现实的,有这么多的时间这么多的机会让他身体变得结实变得健康,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假如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赶快把他扔掉,让锻炼深入宝宝的心,锻炼可以有活力让疾病远离,有健康的心态灵活的头脑和身手。。。。。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养大宝宝以后的样子吗??这时候的制造商就变得可爱很多,他会提供你所有你能想到的东西让宝宝玩的不亦乐乎。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假如坚持了这个重要的观点,你的宝宝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只会觉得暑假寒假好短,有做不完的事情和非整天对着书本整天奔波于各大培训班。当然我们的社区服务做的相当的烂,根本是无作为。政府又把责任推给了各大可怜的妈妈,所以我们更加不能懈怠,要把健康的观点教给他们而不是整天让他们吃这个不要吃这个,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4
十三级宝宝 |

关于食物的一些新看法:

泥类食物尽量吃到12个月,也就是说出牙到3颗左右。关于这个说法现在的看法是支持的多数。还是回到原点的问题--就是吸收的问题,据文献报道还有利于咀嚼而非固体食物有利于咀嚼,因为此阶段的宝宝牙齿还没有出很多,所以咀嚼还是靠两侧的肌肉关节,咀嚼功能的锻炼主要是为了以后的语言功能,所以我们国家的专家一般较重视语言而忽视了吸收的问题,常常将泥类食物的使用期缩短,提前固体食物的摄入。其实最后的结果--就是宝宝是否会因为固体食物添加的较早而能预防语言方面的障碍?--是没有人做过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研究的,所以出于保护宝宝胃肠、消化、吸收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提倡泥类的延迟出局及推迟固体食物的摄入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在婴儿期间的宝宝最关键的是身体的发育而不是智力的发育。

这让我想到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制度,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从小提倡识字、说话而不重视身体健康的培养实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没有好的身体要有灵活的头脑实在是件勉强的事情,所以国外的研究表明疯玩的宝宝聪明不是没有根据的。妈妈们的观点要跟上时代,国家已经意识到这点,所以在教育上提倡愉快教育,虽然暂时的升学率不高,但是对于一个比较健全的人的塑造来讲是十分有远见的一件事。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5
十三级宝宝 |

其它的一些观点:

1.8岁前肺泡发育不成熟,易患呼吸道感染,一年有1-5次的感冒属于正常。

2.3岁前消化酶作用弱,不能照搬成人饮食--宝宝身体的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但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却没有发育成熟,他们的消化道黏膜薄、胃容量小、消化酶少,导致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差,一旦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多,肠胃就“负荷”不了,容易腹泻、食积。保护宝宝的消化系统,首先从控制饮食入手。4个月前,宝宝唾液中淀粉酶作用很弱,不适合添加米粉等淀粉类食物;6个月后,要严格遵循“由少到多、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的辅食添加原则,给宝宝的胃肠道一个适应时间;3岁后,宝宝的消化系统基本发育成熟,这时才能照搬大人饮食。要定时排便,以便及时排除体内的毒素、废弃物。

3.3岁前大脑发育很关键,避免脑损伤和暴力刺激--为抓住这个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一定要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各种营养物质供应充足,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和30分钟的运动。另外,避免孩子出现脑损伤以及暴力侵害,保持家庭和睦,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和智力发育。

4.婴儿皮肤、视觉易受伤,家长要小心呵护

除了呼吸、消化和大脑功能发育需要一段时间,婴幼儿的皮肤、视觉功能也不是一出生就健全的所以定要小心呵护孩子的皮肤和眼睛。

●皮肤功能:到青春期才发育成熟

  几个月的婴儿,皮肤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够完善,尤其是皮肤的角质层特别薄,很容易摩擦损伤;新生儿的汗腺排汗功能比较差,抗感染能力低,对外部刺激反应敏感,很容易出现湿疹、皮炎、头癣等各种皮肤问题。因此,要尽量减少冷、热、化学用品等刺激,避免磕碰、擦伤。直到青春期,皮肤功能结构才发育基本成熟。

●视觉功能:3岁前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刚出生时,只能看见眼前的东西,随着年龄增长,视力距离也逐渐增加。3岁前,是孩子视力发展的关键期,但也最容易造成视觉损伤。这段时间,少让孩子看电视,不要让孩子的眼睛遭受强光刺激,或在弱光的情况下用眼,防止视力受损。

同时,用一些色彩鲜艳的物体刺激宝宝的视觉,能促进眼睛功能发育;定期给孩子检查眼睛及视力情况,一旦发现弱视、斜视等情况,在3岁以前纠正,效果更好 。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6
十三级宝宝 |

国内医疗保健虚假产品、虚假信息之所以会泛滥成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少有专家出来告诉公众真相,反倒有不少专家与之同流合污,甚至是始作俑者。最近有15名医学专家在卫生部网站联名发文驳斥“牛奶有害论”,虽然出手未免太晚了点,但也是开了个好头。

    美中不足的是,专家们不敢在文中做点名批评,只含糊地说是针对“一位博士在他编写的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的论调。在国内搞科普的真真假假的博士不算少,容易让不了解情况的人胡猜,比如我就很担心会有人误以为这些专家批评的是“方博士”,而其实此人的博士学位是从美国一所没有获得认证、以兜售文凭著称的函授学校获得的“东方医学博士”,称呼他为博士实在是太客气了。

    这些专家在反驳该“博士”发明的“牛奶有害论”的同时,却又夸大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声称:“牛奶中含有几乎所有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大量的生理活性物质。”其实有多种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牛奶中没有或含量非常低,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铁、锰等。而那些所谓的生理活性物质,口服后是否也能在人体中有其活性,更是值得怀疑。

    就拿免疫球蛋白来说吧。它们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是免疫系统在受到病原体之类的抗原的刺激后产生的,与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消灭病原体。人类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IgG、IgA、IgM、IgD和IgE,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也见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婴儿刚出生的几个月内,还没法自身合成IgA,母乳中的IgA能够帮助婴儿抵抗病原体,增强其免疫力。这就让人不由地联想,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喝下去后是不是也能增强人的免疫力?目前市场上卖得很火的牛初乳,就是以此作为卖点的,因为据说牛初乳(乳牛产犊后3天内所分泌的乳汁)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的量,要比一般的牛奶高得多,因此喝牛初乳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云云。

    但是只要学过高中生物课程就不难明白,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不可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组成的,不同的蛋白质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因此有不同的功能。但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命运都一样:它们的序列都将被破坏,被蛋白酶消化、降解成一个个的氨基酸,之后这些氨基酸再被吸收进体内,在基因的指导下,重新合成各种蛋白质在体内发挥其功能。

    母乳中的IgA属于分泌型IgA,形态比较特殊,含有一个具有保护作用的分泌片结构,不容易被婴儿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消化,但是也无法进入婴儿体内,而是在婴儿消化道粘膜的表面上,帮助抵御病原微生物。而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并不能像分泌型IgA那样抵抗蛋白酶的消化,更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它们进入消化道后,将和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成氨基酸,变成制造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原料。

    有一家著名牛奶厂商(蒙牛)新近推出一款高端牛奶(特仑苏),声称这种牛奶含有特殊的“造骨牛奶蛋白”,是人体骨健康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经过专家组鉴定,具有帮助人体增强骨密度的独特作用云云。且不说在国际生物医学文献中都查不到有关“造骨牛奶蛋白”的研究报道,甚至找不到这个名词,牛奶中是否真有这么一种神奇的蛋白质是很值得怀疑的;即使真的存在这种蛋白质,吃它也不可能有什么独特的作用,道理就在于做为一种蛋白质,它将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降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而不可能直接进入体内发挥其“造骨”功能。因此吃什么“造骨牛奶蛋白”和吃别的蛋白质不会有什么不同。喝牛奶能帮助人体增强骨密度,是因为牛奶含有丰富的钙,而不是什么蛋白质。

    这个简单的道理,连高中生都知道(一名北大附中的高中生最近写信给我反映“造骨牛奶蛋白”的问题),为何医学专家们却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在鉴定会、新闻发布会、研讨会为其捧场,甚至在反驳伪科学的文章中同时在宣扬口服免疫球蛋白的“生理活性”作用,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连医学专家、著名厂商都不怕人笑话,都在炒作虚假的医疗保健概念,误导消费者,也可知现在的医疗保健市场混乱到了何等程度。消费者要提高自保能力,应该掌握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7
十三级宝宝 |

8月以后基本的喂奶是一日三次有点当饮料的味道,辅食添加可以在这个月份加肉类和鱼类、虾类,因为富含铁质和钙质,推荐虾米和牛肉,当然这些都比较容易过敏,所以添加时候要注意观察,合适最关键!!

关于补钙主要还是从食物中来,推荐户外运动,爬也在外面摊张地铺给他爬,这个月龄的宝宝户外每天的时间是4-5小时,假如真的无法抵抗医生说服补钙就补液态的钙液。 因为吸收是关键。 不过MM要当心补钙不要过量会引起囟门早闭影响大脑容量,从而影响脑发育。而且过度补钙会引起便秘。

点击查看全文
蓉妈 (楼主)
8
十三级宝宝 |

添加辅食从谷物开始,蛋黄添加应在9个月后

  在传统的喂养方法里,宝宝吃的第一口辅食是蛋黄,这是担心缺铁性贫血。现在看来,这种添加辅食的顺序是错误的。

  数据显示,至少有27%的家长把蛋类作为儿童的第一种辅食物。这一项目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建端博士说,国际医学界现已公认,蛋黄虽然含铁量高,但对于4个月左右的婴幼儿,蛋黄里的铁质难以被吸收。

  数据显示,4—6个月完全母乳喂养儿童的辅食添加状况是,4月龄77.89%,5月龄87.01%,6月龄91.3%。这种数据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辅食添加的种类、顺序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国际最新观念推荐:谷类食物尤其是铁强化的谷类食物应作为第一种开始给婴儿添加的辅食,这已在世界各国均达成共识;其次是蔬菜(根块茎类、瓜果类)、水果;7-8个月婴幼儿可补充肉、鱼类,蛋类应在孩子9至11个月时开始添加。

  儿童喂养中,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营养问题。国内部分地区抽样调查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各年龄组中贫血患病率检出的高峰年龄为6个月至1岁,检出率为21.0%-32.1%。这里因为孩子出生4个月后从母体带出的血红素逐渐消失,其间若辅食添加不当就可能贫血。

  最好的补铁辅食是什么呢?

  专家称,内脏和动物血类食物。这些食物虽然有可能含激素的危险,但一周少量食用,应该是安全的。

  当孩子贫血严重时,就要看医生了。

  盐的添加晚一点好,饮食好习惯从小养

  记得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盐的吗?专家疾呼,盐的添加要晚一点,从小养成膳食好习惯。

  中国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摄盐量太高,一些地方人群的盐摄入量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指标超标多倍,这个问题太值得重视,应从饮食习惯形成之初开始干预,养成低盐的好习惯。

  其实,婴幼儿的味觉是慢慢培养,不添加盐影响孩子进食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除了喂养的食物,婴儿喂养方式、喂养环境等都影响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如目前城市婴儿的喂养常常有看护人代替,忽略了与婴儿的交流,忽略了对儿童进餐技能的训练,使婴儿没有自己学吃的机会;还有部分儿童的进餐时间不合理,也有的儿童进餐环境不良。

  此外,父母自身的饮食习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养成。因为儿童对食物的接受程度常常模仿父母或家中其他成年人,如果父母的饮食行为不健康,将会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点击查看全文
9
十级宝宝 |

谢谢,拜读啦em30 

点击查看全文
10
八级宝宝 |

学习中。。。。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