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宝宝生病
发新帖
[发烧]

小儿发烧措施

查看: 15368|回复: 2
发表于 2006-8-3 22:34 |举报
153682 楼主
谢赞,祝宝宝快乐家庭幸福!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因此不必急于采取降温退热措施。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小儿发烧时,家长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孩子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有的家长一见孩子有点烧,就赶快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治疗也需要一段时间,对小儿的疾病应综合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对新生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部。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小儿发烧时,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
小儿发烧的禁忌 小儿发烧是一常见的现象,但一些家长因采取以下不当措施,常影响病儿的正常治疗。骤然降温: 有的父母一见小儿发烧,就赶快给患儿用退烧药,擅自加大或增加服用解热药的次数,以求尽快降温。其实,发烧是机体抵抗致病因子的一种生理反应。降温过快,常会掩盖病情,降低机体防御能力,还可能导致虚脱、胃出血等危险。服解热镇痛药过多,引起了一系列药物的副作用反应。滥用抗生素: 发烧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由中暑、失水等种种原因所致,一见发烧就盲目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增加副作用,产生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频繁就医: 有的家长见患儿服药后仍发烧不退,就抱着孩子反复多次就医,甚至一天跑几家医院,结果用药都大同小异,或每个医生的治疗方法不同,这样,会引起一系列的不合理配搭知。任何药物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频繁就医不仅劳民伤财,患儿还有可能感染新的疾病


小儿发烧慎打针由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烧可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预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   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如:美林。美林是目前在儿科界惟一能安全用于临床抗炎的解热镇痛药,其特点对高热患儿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降低严重感染的机体代谢率。推荐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mg至10mg,一天3次至4次。对口服给药有困难的患儿,可用栓剂塞入肛门,同样可以起到退热作用。合理治疗应由医生找出病因,在病因治疗的同时根据发热的程度做出相应的解热治疗。


小儿发烧家长能做什么虽说发烧是机体的正常防卫反应,但小儿发烧毕竟是作父母焦虑的事情。那么,小儿发烧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如果体温在38C左右,可不必急于给予降温处理,这样既可以观察热型,又不妨碍身体逐渐产生抗病能力。如果体温在38.5℃以上,则可适当进行降温处理,特别是有高烧抽风史的小儿,更应积极给予降温。退烧的方法很多,适合家庭使用的有如下一些方法:1、酒精擦浴,如一时找不到酒精也可用白酒代替。2、头部冷敷:可用头枕冰袋、或额部冷毛巾湿敷,或两者同时使用。此法简单易行,有凉水即可,或用冰水更好。注意要及时更换冷毛巾或冰袋以加强退烧效果。3、药物退烧:退烧药要按医嘱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出汗过多,发生虚脱;也不能使用过频,也就是说同一种退烧药两次间隔时间不能太短,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副作用。一般两次间隔以4~6小时为宜。小孩常用退烧药以扑热息痛较好,也较安全,副作用不大。可家庭常备。上海黄山制药厂研制的“一滴清滴剂”是扑热息痛的一种新剂型,适合小孩使用。其他退烧药如阿斯匹林、阿苯片、安乃近等须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因其都有不同副作用。4、多饮温热开水,这也是帮助退烧的方法之一。通过喝温开水,可以促进皮肤出汗而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小儿发烧多饮水 当病魔侵入幼儿体内时、发烧是最常见的现象。孩子体温升高时,呼吸频率增快,由呼吸中丧失很多水份,服用退热片或打退热针。患儿热退时往往大汗淋漓,皮肤失水过多,而且患儿因生病吃奶或食物均减少,这样水份的摄入量减少,而排出过多,再加小儿平时就比成人需要更多的水份,时间长了容易脱水,脱水后排尿量减少,从而影响体内废物自肾脏排出。对小儿健康更不利,不同的年龄日需水量越大。发烧时更应增加入水量(包括、牛奶、汤、稀饭、水果)所以当孩子发烧出现唇干,烦喝,尿量减少或多器闹不停,父母要想到及时为孩子补充水份,多饮温开水能助退烧


小儿发烧的处理 通常,婴幼儿比成人体温高0.5-0.8度,37度可以认为是正常体温。而平常要了解孩子的体温是多少。   在孩子发烧时,不仅要测量体温的高低,还要注意发烧的初期和经过,以及同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如果孩子的神智清楚,逗她还乐,精神好,就不要慌张,不哭不闹就没事。而面色倦怠,表示病情较重,要及早治疗。   小儿发烧,水分的损失很大,容易脱水,特别是腹泄,要及时补充水分。可给孩子喝米汤、果汁等,冷敷头面要注意全身保暖。  孩子有病时往往穿的很多,这样会影响散热效果。除发冷外要避免多穿衣服,穿一些容易吸汗的棉毛内衣,每次出汗后要及时换下。在饮食上,要给予易消化、营养多的食物。  另外,要经常带孩子去活动,锻炼孩子的体质


小儿发烧会不会“烧坏”大脑 发烧是小儿患病时常见的症状。孩子发烧时,不少家长生怕“烧坏”孩子的大脑,影响孩子的智力,常常急于给孩子用解热药。那么,发烧会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发烧对人体的影响。  发烧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发烧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烧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发烧时可以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在体内生长繁殖。这些变化均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促进疾病的好转。动物实验也发现,感染后能引起发烧的动物要比不发烧的动物病死率低。发烧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信号,体温曲线的变化往往反映病情的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发烧尤其是高烧时,也会对机体带来一些危害。例如,发烧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特别是高烧(40~41℃)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谵语、幻觉。有些病人出现头痛。在小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烧比较容易引起抽搐(热惊厥)。发烧时可使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15次,儿童可增加更多,心率过快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的心脏负担加重,甚至会引起心力衰竭。此外,发烧时还会消耗大量的自身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  可见,发烧除有可能引起孩子抽搐外,是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影响孩子的智力的。孩子发生高烧抽搐时,如果处理得当,也不会造成孩子的大脑损伤,只有极少数孩子由于抽搐过久而有缺氧,才有可能造成脑部的损伤,日后影响智力。另外,由于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某些疾病本身就有可能侵犯脑部,如脑炎、脑膜炎等,直接引起脑部病变。但这不是由于发烧过度“烧坏”大脑,而是由于本身就受疾病影响,所以才会发烧不退。因此,对于一般发烧的孩子不宜急于解热,主要应针对物质代谢的加强和大汗脱水等情况,予以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和水。若急于盲目解热,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烧什么时候服退烧药好 同样是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要比成人重(而且发烧温度也比成人高)。有的家长在患儿的体温刚超过正常值(腋表测36~37.4C)就马上给服退烧药。一般来说,这种做法并不好,主要缺点有三:一是小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如果一发烧就服退烧药,孩子‘烧”是退了,但容易掩盖真实病情,也会打乱疾病发展规律,再去找医生诊治,就会给诊断带来困难。  二是退烧药只能治表,并不能真正治病,往往是服了退烧药,患儿体温下降不久又回升;而且患儿服药后出汗过多,损失大量水分和盐分,反而会使身体变得虚弱而降低其抵抗力。三是发烧本身能使患儿体内的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对防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过早地服用退烧药,对病儿反而不利。  另外,小儿对发烧的耐受力比成人强,成人发烧到38℃左右就会头痛脑胀,起不了床,而小儿则仍嬉闹玩耍。所以,小儿发烧在38.5℃以下时,不要急于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可先给孩子多喝些温开水。  那么,什么时候给患儿服退烧药合适呢?一般认为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该及时服退烧药。因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过高,如达到39~40℃会诱发抽风,抽风时间一长又会导致脑细胞缺氧。若小儿发烧不到38.5~39℃但有抽风征象时,也应及时服用退烧药。


小儿感冒发烧不一定是坏事 近日在解放军304医院采访时,看到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小患者,多数都是感冒,发热、流鼻涕、咳嗽,有的还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有一个刚出生100多天的婴儿,发烧一个多星期不退,妈妈抱着孩子直掉眼泪,求医生想办法给孩子退烧。儿科副主任余素明说,许多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发烧就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小孩感冒发烧并不见得是坏事,用不着急 于退烧。  余主任说,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体温不超过38℃时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他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症,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余主任说,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才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发烧的饮食调护发烧时,机体的变化,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及氧的消耗增加;同时,又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使消化能力减弱。其次是水的需求量更多。退烧时,因出汗而丢失大量水分及无机盐。因此,发烧时孩子最需要的首先是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由于受到食欲和消化功能减弱的限制,故不能急于强迫孩子进食,应注意对患儿的饮食调护。此时的饮食调护原则是:第一供给充足的水分,第二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是供给适量的热量及蛋白质,第四饮食应以流质及半流质为主。1.发烧时的流质饮食牛奶:一岁以内的乳儿以牛奶为主要食物,在未加辅食前无法吃其它流质,可将牛奶稀释,增加水分,利于吸收。加米汤也可,因米汤的主要含碳水化合物,可使牛奶中酪蛋白(不好消化)分子链变短,分子变小而易于吸收。米汤:用质量好的大米熬制,不加碱,以防破坏维生素。粥熬好后,滤去米渣即可食用,可加适量糖及盐调味,以增加热量及补充钠盐。米汤主要含碳水化合物,不仅提供热量,而且水分充足,便于肠胃消化吸收。绿豆汤:绿豆可入药、性凉,有清热解毒祛暑的作用。绿豆汤煮好后,可加适量的糖、盐饮用,既能供给充足的水分,还有营养及治疗作用。西瓜汁:夏季用。西瓜又名寒瓜,果内含磷酸、苹果酸、果糖、葡萄糖、蛋白氨基酸、番茄色素、胡萝卜素、蔗糖镁、维生素C等。其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除烦的作用。西瓜皮,中药称西瓜翠衣,性甘凉,利尿作用优于西瓜。瓜瓤及瓜皮均可榨成果汁食用,也可加适量凉开水稀释后放少许糖饮用。鲜梨汁:秋季用。梨入药,性甘寒,有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等作用。生梨清热、化痰、止咳、生津;熟梨滋补肺阴。梨含大量葡萄糖枸缘酸、维生素C,孩子发烧并有咳漱时,吃鲜梨汁最好。鲜桔汁:秋冬季用。桔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钾等矿物质。桔皮、桔络、桔核均可入药,有祛湿化痰、清肺通络、散结止痛之功效。榨汁时,可在洗净后连皮拨开,两半对挤,吃时亦可加适量水及糖。如无鲜果汁也可以用罐头果汁代替,其优点是不受季节及地区限制,缺点是维生素少,糖分高,食用时必须稀释。藕粉或杏仁粉:根据孩子味口和需水量可稀可稠。注意用沸水冲熟(冲前先用凉开水少许调成糊状),充分搅拌。因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好吸收。代乳粉:与牛奶相似,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其它成分与牛奶相近,营养价值较高,比牛奶易于吸收,或稀或稠可根据患儿的需要调制。2.发烧时的半流质饮食米粥:粥以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为主,营养丰富,热量适当,极适合病弱小儿食用,可加糖或少量咸菜调味。蛋羹:含有较多的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含水量多。冲鸡蛋时最好用温水,水量多些,蒸的时间不易过长,使蛋羹细腻软嫩,易于消化。面片汤:和面要软,擀面要薄,切块要小,煮的时间要长些,达到软烂易于消化的目的。可加适量鸡蛋、香油、盐、味精、菜汤调味,促进食欲。选用以上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病急性期或高烧期应多用流质,恢复期或退烧期多用半流质。(2)发烧时患儿食欲不振,不可勉强喂食,待下顿饥饿时再吃,但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可饮用糖盐水。(3)两岁以下幼儿采用上述食物时,应注意病前体健时是否加过同样饮食,如未加过的食品,千万不能在发烧期间突然加入,以免导致腹泻。


小儿感冒发烧的几种常备中成药 小儿感冒、发烧、咳嗽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一些家长在孩子刚发病时,想给孩子吃一些小药,但应该吃什么药?吃多少合适?很多家长拿不准,尤其是国家新近公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吃错了药可不是闹着玩的。本栏目特邀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专家、主任医师王应麟介绍几种小儿感冒发烧的常备药。  当小儿出现流鼻涕、体温稍热、咽喉不适、食欲减退时,可服用保元丹、至宝锭等小丸药,每服一丸,每日三次。 小儿低烧、鼻塞流涕、轻咳等,可服用妙灵丹,每次服一丸,每日二次。  小儿体热、咽红、声音沙哑病情较前加重,可加用小儿清咽冲剂、小儿感冒冲剂。  小儿突然发热,可用些小儿清热冲剂;如热度较高,且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可先服用紫血散;如大便干结用牛黄清热散一次,均有一定益处。  有些孩子平时感冒,不烧但咳嗽者,可用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童咳液等治咳糖浆暂服,在咳嗽初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以上儿科常用呼吸道中成药,可作为家庭常备药,但须强调,这些药不可长期服用,更不可乱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长期反复服用,可能适得其反,易伤及小儿脾胃。 特别应指出的是,当小儿服用以上药后,病情得不到缓解,并有加重的趋势时,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点击查看全文
overfly01 (楼主)
2
六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11-13 15:49
[em01]
点击查看全文
3
九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11-13 15:56
好贴,辛苦楼主了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