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想要宝宝
12跳转
发新帖
[孕前保健]

痛经的原因,用药各有不一,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帮到姐妹们

查看: 7627|回复: 12
发表于 2009-7-25 20:43 |举报
762712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请特别注意6楼的中成药.


概述】
    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的下腹部疼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之分。
    月经初潮即开始痛经者称原发性痛经,常由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引起。若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引起的,则为继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临床以实证多见,为妇科急诊常见病之一。原发性痛经以青春期及未婚者多见,继发性痛经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严重痛经者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昏厥,一般只要经血下行通畅,腹痛即可缓解或消失,痛止后患者感觉全身乏力。本病西医也称为痛经。 

  



[ 本帖最后由 lianlian16 于 2009-7-25 20:48 编辑 ]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2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3

【病因病理】

    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常见证型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阻络和气血虚弱。

    1.气滞血瘀  经期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血失和而瘀滞,不通则痛。

    2.寒湿凝滞  经期饮冷冒寒,经血凝滞胞宫而致。

    3.湿热阻络  湿热之邪滞留胞宫、胞脉,阻碍气血运行而致。

    4.气血虚弱  久病大病失血伤气,气血运行迟缓,胞宫失养而致。

    5.膜样痛经  内膜挟瘀阻滞胞宫,经血阻滞,不通则痛。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3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4

【诊断要点】

    1.每逢经前或经期下腹部疼痛,一般经前一天或经行的第一、第二天腹痛较剧烈,当经行通畅后,腹痛便渐渐缓解,甚至消失。

    2.初潮即开始痛经的称原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称继发性痛经;行经时由内膜排出而引起剧烈腹痛的称膜样痛经。

    3.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子宫过度收缩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原发性痛经的剧烈腹痛及其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等都与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4.痛经剧烈者应与宫外孕、盆腔肿瘤破裂、急性阑尾炎等鉴别。可作尿或血妊娠试验、妇科检查和B超作鉴别。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4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4

辩证分型】

    1.气滞  经前或经期下腹胀痛,经色暗红,经前乳胀,胸膺掣痛。苔薄,脉细。

    2.寒凝  经行下腹冷痛,喜用热敷,经少不畅,色暗有块,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紧。

    3.湿热  经前或经行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多,色紫红,质稠秽臭,身热口普,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数。

    4.血虚  经行或经后下腹隐痛,喜用手按于腹部,经色淡红,神疲乏力,头晕目花,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

    5.膜样痛经  经少不畅,色暗红,下腹剧痛拒按,直至血块或内膜片排出则痛势减轻。舌暗,脉弦。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5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5

【分型治疗】

    1.气滞治法: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方药:加味乌药汤加味。

    乌药10克  砂仁3克(后下)木香10克  延胡索12克  制香附15克  失笑散10克(包煎)郁金10克  枳壳10克  艾叶3克加减:挟瘀者,加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赤芍10克;肝郁化热者,去艾叶,加栀子10克、夏枯草9克、益母草15克;若见呕吐黄水者,加吴萸5克、川连2.5克、生姜三片。

    2.寒凝治法:温经和营,调经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

    淡吴萸6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炒白芍12克  桂枝5克  丹皮6克  生姜5片  煨木香10克  延胡索15克  炙甘草5克  生蒲黄12克(包煎)加减:感冒风雨者,加荆芥9克、防风6克;腹痛喜热敷热按者,加胡芦巴12克、紫石英15克。

    3.湿热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桃红酱灵汤(验方)。

    桃仁9克  当归12克  川芍6克  赤芍10克五灵脂10克  败酱草30克  红藤15克  川??子12克  丹皮9克加减:瘀血不下,腹痛拒按者,加失笑散15克(包煎)、莪术9克;热重者,加炒山桅9克、蒲公英15克;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5克(后下)。

    4.膜样痛经治法:活血化膜,通经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小茵香6克  干姜6克  肉桂3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赤芍10克  延胡索15克  五灵脂10克  生蒲黄12克(包煎)没药6克  制香附10克  血竭6克  焦楂12克5.血虚治法:益气养血,和营止痛。

    方药:胶艾汤加味。

    陈阿胶9克(烊冲)艾叶6克  当归12克炒白芍15克  大川芎6克  大熟地12克  失笑散10克(包煎)香附10克  炮姜5克加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加菟丝子9克、紫石英10克、杜仲10克;下腹冷痛者,加巴戟肉9克、锁阳9克。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6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5

【中成药】

    1.益母草膏(冲剂)每日2次,每次2匙(l~2包),开水冲服。用于经血下行不畅,下腹胀痛者。

    2.艾附暖宫九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寒凝痛经,经净后调治。

    3.乌鸡白凤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血虚及肝肾亏损者,经后调治。

    4.四制香附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气滞者。

    5.延胡颗粒冲剂  每日2~3次,每次1~2包,开水冲服。用于腹痛时。

    6.桂校茯苓九(胶囊)每日2次,每次6克(4粒胶囊),吞服。用于血瘀偏寒者。

    7.妇科千金片  每日2次,每次6片,吞服。用于湿热痛经。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7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6

【简便方】

    1.化膜汤  生蒲黄10克(包煎)、血竭末6克、延胡索15克、炙甘草5克,经前2天煎服。用于实证痛经有瘀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等。

    2.嗅法  川乌、草乌、荜菝、良姜等量研末,搐入鼻孔则痛止。经前5~6天搐人鼻孔嗅闻,每日3次,痛止停药。

    3.生姜、红糖各15克(或加山植12克),经前2天或痛时立即煎服。

点击查看全文
lianlian16 (楼主)
8
四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0:46

【注意事项】

    1.特别要引起重视和警惕的是育龄期妇女月经期伴腹痛,不能一概诊断痛经,要先要弄清腹痛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性:与痛经有关的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宫腔黏连等。与痛经无关的疾病,但需要鉴别的,如宫外孕、盆腔肿瘤破裂、急性阑尾炎、肠黏连、急性肠炎等。故应仔细询问病史、妇科检查万超、尿妊娠试验、血常规等必要的化验检查项目,慎防耽误诊断和治疗。

    2.痛经的中医治疗,在经期腹痛时,应以理气和血止痛为主,要使经血下行畅通,注意不用或少用炭类止血药,因炭类止血药有收敛止血,使经血凝滞下行不通,有加重痛经可能。经净后可辨证调治,或用中成药,或服汤药,酌情而定。

    3.经期或经前恣饮冷食或感受风寒、淋而涉水都可能引起痛经,故经前或经期应避免冷饮,衣服要保暖,避免淋雨或游泳,可以预防痛经和防止痛经病情严重发展。

    4.不论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病经,经血下行不畅者,都可能导致经血倒流到盆腔,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故经期除了注意饮食和起居外,必须认真接受治疗,促使经血下行通畅。如发现子宫后倾后屈明显的,应作膝胸卧位:即身体俯卧式,两膝屈曲成90”直角(见图7)。 

点击查看全文
9
二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2:02

em28 支持一下

点击查看全文
10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7-25 22:04

我是从来了月经没多久就开始痛经,什么药都吃过,除了止疼片没有什么真正管用的em13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相关热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