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想要宝宝
发新帖
[其他]

盆腔集液怎样治疗

查看: 6517|回复: 5
发表于 2006-7-10 10:43 |举报
65175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BC的结果有盆腔集液怎样治疗,但没什么感觉?
点击查看全文
2
一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7-10 10:50
会影响怀孕吗??我想知道!!我去医院检查的时候也有积液,可是医生都没说有什么影响[em03]
点击查看全文
3
九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7-10 11:01

你搜索一下,以前有过这方面的帖子的,一般好像是3MM以内的不要紧!

点击查看全文
我是朵朵 (楼主)
4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7-10 11:40

找到这样的资料


  我们用中医辨证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妇科盆腔炎性积液,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0~2000年经妇科及B超检查确诊为盆腔炎性积液30例,皆为25~35岁育龄期妇女。大量积液6例,中量积液10例,少量积液14例。

  1.2 中药治疗

  1.2.1 辨证分型
湿热蕴结型10例,占33%;寒湿壅滞型8例,占27%;气滞血瘀型6例,占20%;脾肾阳虚型4例,占13%;肝肾阴虚型2例,占7%。

  1.2.2 外敷药物
辛夷10g,白芷10g,细辛6g,干蟾皮2个,冰片10g,乳香10g,没药10g,穿山甲10g,刺猬针10g,红花10g,防己20g,泽泻10g,大戟6g,泽漆10g。以上药物共为粗末,装入约23cm×13cm布袋中,装好后,布袋两面喷醋,将药物湿透,药厚约0.5cm,将药袋沿耻骨上沿放在小腹部,外加红外线灯热疗。药袋内药物每5天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积液完全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B超检查积液部分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及积液量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

  1.5 病例介绍

  1.5.1 湿热蕴结型
患者,女,32岁。因下腹痛,白带量多。经妇科及B超检查诊断为盆腔炎性积液,积液量2.5cm×1.2cm,证见发热,口干不欲饮,少腹腰骶部疼痛,白带粘稠量多,腥臭,舌红苔厚,中心微黄,脉沉滑而数。证属湿热蕴结下焦,膀胱失化。治宜清热利湿。处方:蒲公英30g,双花20g,桃仁10g,红花6g,滑石30g,车前子20g,泽泻10g,泽兰10g,赤芍10g,黄柏10g,川楝子15g,丝瓜络10g,甘草10g。水煎200ml,分早晚2次饭前服。上方稍加减服20剂,外用中药袋外敷小腹部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B超检查积液完全吸收。

  1.5.2 寒湿壅滞型
患者,女,30岁。患盆腔炎性积液半年余,B超检查积液量2.4cm×1.2cm。曾多处求医,用抗生素、金鸡冲剂、热疗等治疗,效果不明显,多次B超检查积液量无明显减少。现小腹胀痛,时呕涎沫,腰骶疼痛,经期腹痛加剧,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有紫黑块,白带清稀量多,舌质黯,苔白腻,脉沉弦。证属寒湿壅滞,脾肾阳气被困,气化失司,液停饮聚。治当温阳化湿除饮。处方:肉桂10g,云苓30g,苍术30g,小茴香20g,椒目10g,防己10g,藿香10g,车前子20g,吴茱萸8g,牛膝10g,炒薏米30g,炙甘草10g。水煎200ml,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每日1剂。外加中药袋热敷。治疗2个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积液吸收。

  1.5.3 气滞血瘀型
患者,女,29岁。患盆腔炎性积液半月余,经用抗生素等治疗,疗效不佳。平时急躁易怒,经期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月经紫黑有块,白带增多,腰骶疼痛,舌边青紫色,脉弦而有力。证属气滞血瘀水饮内停。治宜理气祛瘀除饮。处方:当归10g,川芎10g,赤白芍各10g,丹参20g,醋炒三棱10g,醋炒莪术10g,椒目10g,防己10g,沉香10g,香附10g,柴胡10g,黑白丑各10g,青皮10g,甘草10g。水煎200ml,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外加中药袋热敷,治疗1个月,痊愈。

  1.5.4 脾肾阳虚型
患者,女,34岁。患盆腔炎性积液2月余,经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积液仍未吸收,积液1.2cm×0.8cm。现头晕乏力,畏寒怕冷,白带量多清稀,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舌质淡胖嫩,苔薄白,脉沉迟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当温养脾肾,淡渗利湿。处方:台参15g,白术30g,炮干姜10g,云苓30g,炒薏米30g,椒目10g,仙茅10g,仙灵脾10g,黄芪30g,防己10g,熟附子6g,炙甘草10g,水煎200ml,分早晚2次饭前服,外以中药袋热敷,治疗40天,痊愈。

  1.5.5 肝肾阴虚型
患者,女,36岁。患盆腔炎并少量积液月余,经抗生素等西药治疗月余,积液仍未吸收。现腰膝无力、失眠多梦、口干目涩、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少而鲜红,腰骶疼痛,舌红苔少,脉沉弦而数。证属肝肾阴虚,阳无所化,熬炼津液成饮。治宜滋养肝肾兼除饮。处方:熟地20g,山茱萸20g,山药20g,白术15g,云苓15g,沙苑子15g,巴戟天15g,菟丝子10g,薏苡仁20g,车前子10g,丹皮10g,甘草10g。水煎200ml,分早晚2次饭前温服。外以中药袋热敷,治疗20余天而愈。

  2 讨论

  妇科盆腔炎性积液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属中医饮证范畴。由脏腑机能失调,湿邪阻遏气机,或从寒化或从热化,导致津液不循常道漏出血脉之外而成饮,是农村常见病。用抗生素、金鸡冲剂、妇炎颗粒等治疗,效果不佳。30例病例中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后,有的临床症状及积液始终未消退,有的愈后不久又复发。中医则根据患者体质或扶正或祛邪。证虚者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正气复则邪自退;邪气实者以祛邪为主,邪去则正复。扶正、活血化瘀、祛湿利水是治疗盆腔炎性积液的三大方法。同时外加辛温香窜、活血化瘀、利水除湿等药物加醋热敷,通过离子透入疗法,促进积液吸收。30例病例愈后有的追访3年,有的追访5年,均未复发。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积液疗效可靠且费用低。虽然笔者根据临床资料将盆腔炎性积液辨证为湿热蕴结、寒湿壅滞等五型,但具体到每个患者仍需仔细辨证求因,疾病的过程是错综复杂的,气血并亏、阴阳俱虚、寒热错杂等病理机制常随患者的症候群而表现出来,即使同一患者,在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病机亦有各异。治疗过程需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叶桔泉谓:“理论之完备莫若西医,治疗之周到,莫若中医”。诚如是言,精确的辨证,合理的立法处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点击查看全文
5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7-10 12:03
如果是PL后积液是正常的。
点击查看全文
我是朵朵 (楼主)
6
三级宝宝 | 发表于 2006-7-10 15:26
我在经前是9MM,排卵前是19MM,有点担心,要找医生看看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相关热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