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达人专区
发新帖
[爱心分享]

最贵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吗?

查看: 8294|回复: 0
发表于 2017-10-12 17:10 |举报
82940 楼主
谢谢亲的鼓励,爱你!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我太优秀了,我爸妈根本配不上我”的言论已经被辟谣了:说出此番惊世之语的10岁男孩只是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作为他们炫耀的资本,本身并无嫌弃父母的恶意。但是我们的反思始终不能少: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变了味道? 



曾经,《月入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文刷爆整个朋友圈。虽然那位高管妈妈认认真真给大家算账:10天2万的游学夏令营,200元一次的钢琴课,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以及一个专职照顾女儿的保姆工资,三万确实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不过,“这个月花了三万,我连添置一条新裙子的钱都没有了”这句话,听起来怎么都更像炫耀而非抱怨。 

其实这位妈妈的困境并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你对辅导班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上千的奥数班,一次几百的一对一辅导,甚至动辄几万的游学和夏令营,都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们在妈妈群的抱怨中,在亲戚朋友的询问里,在身边人的声声催促里。 

但是,这些斥巨资的父母,真的仅仅是为了炫耀吗?他们也充满了无奈:收费便宜的辅导班、兴趣课,师资就是逊色很多。以深圳某区的舞蹈班为例:开价一学期5000,由舞蹈学院学生担任老师的班级里,由于老师过分强调技巧而导致孩子们常常肌肉拉伤;而一节课200的舞蹈私教老师则会更强调舞蹈对于孩子气质的培养,不会扼杀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不管怎么讨论,一个现实问题始终摆在我们眼前:如果吝惜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孩子必将输在起跑线上。 

因为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的教育就要买最好的。这是中国社会里无可反驳的逻辑和不容置疑的共识,因此我们在谈论起给孩子身上花了多少钱时,总是理直气壮。此时,父母对教育的投资已经变质,成为了一场展示自己财力的狂欢。 


但是,这样的逻辑显然已经偷换了“教育投入”的概念。 

狄更斯名作《圣诞欢歌》里面有一段描写:那些灵魂身上都被束缚着许多精铁的锁链,长长的链条上挂着无数沉甸甸的钱箱,拖得他们步履蹒跚。 

这样的描写,用在被送去在各个辅导班的孩子身上,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家长们津津乐道自己给孩子的辅导班又花了多少钱时,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感受。 

他们本应是谈话的主角,然而这个地位却被钱取代了。 

一部分在攀比中有着优越条件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生在罗马,他们的父母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他们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爸爸妈妈随便给我报个补习班,就能考的像你一样好!”父母用金钱消磨了他们的奋斗精神,让他们小小年纪就丧失了斗志。 

另一部分比不过其他人的孩子则会如同那个“父母配不起这么优秀的我”的男孩一样,陷入自卑和愤怒的情绪之中。上辅导班,对于早就知道金钱价值的孩子来说,都是“抢钱”。孩子们想着自己在辅导班付出了多少钱,却忽视了接受知识熏陶——学习本身的意义。 



这些父母和孩子都是被“中产阶级消费陷阱”绑架的受害者,在这场“炫耀式教育”中,父母牺牲了金钱,孩子牺牲了时间和快乐,唯一获利的,是供应“教育产业”的商人们。 

今年长达6000字的《牛蛙之伤》,据说是一位老教授有感而发,希望孩子移民国外接受“快乐教育”的公众号文章,最终被扒出来是某移民中介的高级软文。一时间,多少上当的家长纷纷扼腕:我们花了上百万移民,却还是给孩子买不来快乐! 

事实上,好的教育永远不是买来的,想要借助购买式教育来为孩子铺路,实际上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指望高价补习班,就和买了健身卡就觉得自己一定会瘦一样荒谬。 

作为父母,是时候意识到,金钱的投入,要量力而行。如果家里还是工薪,那么何苦降低生活品质,去高攀天价夏令营?“教育投资”并不等于“金钱投入”,愿意为孩子提供几万元的游学费用固然是伟大的家长,但是拿着几千的旅游基金,带着孩子一起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教育效果也未必差了多远。 

对于价格,我们不应该太过关注,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关注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有没有交到朋友,有没有得到快乐。 

毕竟,教育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所有杰出的孩子,背后不是金钱的堆积,而是父母辛苦耕耘的结果。 

点击查看全文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