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哭」,而母亲与新生儿的亲密接触就从「拥抱」开始,对于亲子关系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宝宝从拥抱中体验到照顾者的体温、气息,甚至是心脏的跳动,不安的心情也会有所改善。但是,宝宝一哭就该抱吗?这个问题常常让不少新手父母觉得困惑,其实抱不抱不要只从「表面」来看,就能知道宝宝的需求。 宝宝为什么要人抱? 据研究显示,出生后 3 个月内的新生儿,若父母有对宝宝做抚触的动作,一般会比没有抚触的宝宝来的聪明;婴儿在出生前,习惯了妈妈子宫的保护,来到人世后对于新的环境、改变,有了不适应、无助的感觉,把他拥入怀中,会使婴儿产生一种亲切与安全感。而宝宝到了 6 个月大左右就会开始认人,看到陌生人会焦虑不安,父母(主要照顾者)一离开身边就会开始哭闹,这其实是情感依附的正常现象。宝宝与主要照顾者的这种依附关系,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外,宝宝在学会自行爬、走前,往往都需要藉由照顾者的拥抱来移动、东看看西看看,亦或者当宝宝饿了、尿布湿了、想睡了,不会讲话的他,就会用「哭」来传达他的需求,这时其实可以抱抱他,并且趁机观察与了解他哭的真正原因,不要不理会他,让他的心灵受到打击。 宝宝一哭就抱真的不好吗? 那麽,宝宝每次哭都一定要抱吗?宝宝一哭就马上抱,这其实会让主要照顾者消耗许多的精力与体力,也会让宝宝延缓动作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一直抱宝宝会让宝宝产生依赖性,其实这都只是从表面上来看,真正的问题应该在于「抱孩子的态度」。比方说,宝宝一哭,有些父母马上用两手抱起孩子后,眼睛却两眼直视电视,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像是孩子为什麽会哭,完全不知道,与孩子零互动。所以不能只看表面来决定下一步,宝宝哭可以适度地抱,但要懂得观察与了解宝宝的啼哭才行。一岁前的宝宝,行动力不足,对于拥抱的需求是非常多的,当他哭了,不想让他心灵受伤又不想让他成依赖,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度地抱,稍稍抱起来一会儿,没哭了就把他放下,给他有自主的空间。 宝宝哭了到底该不该抱?要依据年纪与情况来做判断,抱太多或者不抱都是错误的,从观察中了解宝宝的需求,才能解决真正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