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卵巢内的卵泡随着月经的周期性变化而发育成熟,于月经周期的中期排出成熟的卵。排卵后,卵泡细胞迅速转化成黄体。黄体分泌一定的孕激素进入血液。孕激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上升。倘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很快萎缩退化,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基础体温随而降低,这就形成双相型体温曲线,因此是排卵的标志之一。 近几年发现,排卵和黄体形成虽互相关联,但却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简言之,有排卵,必有黄体形成,但有黄体形成却未必有卵子排出。换言之,卵子虽未排出,黄体仍可形成。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既然有黄体形成,就会分泌一定的孕激素,基础体温也就出现双相曲线。 上述情况虽不多见,但在无明显的其他不孕原因,而体温呈双相型的妇女中并不少见。此外,在服用克罗米酚促排卵和服用大量温补肾阳药物而未怀孕的妇女中也可见到。 疑有这种情况的妇女,必需在基础体温上升2—3天时作腹腔镜检查,察看卵巢表面有否因排卵而造成的小破口(称排卵孔),以确定是否存在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此外,还可以作超声扫描,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和排卵情况。 治疗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处理,常用促性腺激素或性激素补充治疗,或用中药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治疗,均可收到一定疗效。
临床上,一部分患者以基础体温(BBT)双相、高血孕酮、子宫内膜呈分泌像为表现,酷似有正常排卵,但实际上此时只能说已有卵泡发育,并已黄素化,并不标志卵泡成熟、排出和受精。据临床观察,BBT 双相,生育期妇女正常、自然月经周期中,通过B超监测和血清激素水平测定,大约有13% -44% 的卵泡发育异常。而在BBT双相不孕症中。卵泡发育异常和排卵缺陷的在83% 左右。 因此可以说,BBT仅能反映是否排卵的一个侧面。不可作为排卵与否的唯一标准。单纯以基础体温双相就是正常的排卵指征、基础体温单相就是不排卵的指征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 B超观察卵泡发育、排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凡B 超在排卵期提示主卵泡消失,最大主卵泡直径 18-30毫米者,基本上符合正常排卵型,如宫颈黏液正常、无子宫内膜炎症、输卵管腔梗阻等特殊情况,就可正常受孕。而最大主卵泡直径15-18毫米,B 超提示排卵时主卵泡消失,属于小卵泡排卵周期,此类卵泡发育、卵子成熟、黄体功能均受影响,易导致不孕。卵泡如有正常的发育,其直径达到成熟标准,而且 BBT上升前卵泡生长曲线与正常周期相仿,但 BBT上升后卵泡继续增大,直径在 3 0毫米以上,于月经前缩小或消失,大多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型,即卵泡发育成熟后未破裂排出卵巢,当然天法实现精卵结合。BBT双相的另一种类型为小卵泡黄素化周期,BBT上井前后持续为小卵泡,直径<15毫米,实际属不成熟卵泡,仅可产生孕酮,根本不可能怀孕。 BBT为什么双相呢?原来,人体温度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控制全身代谢活动所维持的基础静息体温,而孕激素可刺激体温中枢,使温度上升。在上述的几种类型中,恰恰都是孕酮升高,这是由于体内的颗粒细胞黄素化,分泌了足以使BBT升高的孕酮,所以,BBT也就成为双相。在孕酮的影响下,子宫内膜也会出现内分泌像,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排卵假象。这时,如果进一步进行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雌二醇等检查,分辨出真假是不困难的。 对于卵泡发育不良者,一般可采用促排卵药物,常用的西药为克罗米芬,也可运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如果配用 中药 ,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来说,双相体温的不孕比单相体温的不孕治疗效果好。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小卵泡排卵周期和小如泡黄素化周期患者,可于月经周期第五天用促排卵胶囊(主要药物为熟地、仙灵脾、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鹿角霜、当归、炙黄芪等)加减,而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周期患者,则宜在排卵前期服用补肾填精、化瘀通络之品。 |
joylyn
(楼主)
|
点击查看全文
| |
10
楼
天使宝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