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上播种网
首页 bozhong logo
播种网 论坛 中医备孕
发新帖
[灌肠]

什么是输卵管灌肠治疗,哪位姐妹能详细回答我,谢谢~~灌肠后好孕的姐妹也进来给我个信心

查看: 29876|回复: 8
发表于 2007-3-1 12:52 |举报
298768 楼主
谢赞,祝你好孕快快来
已邀请用户 : (此提示只有您可以看到,其他用户无法查看)

看到不少管子有问题的姐妹都好孕了,她们大多都作了灌肠治疗,我想请教一下灌肠具体怎么治疗,用什么药,疗程用多久?去哪里买药,是看中医吗?


点击查看全文

回帖推荐

叮叮爱兜兜 发表于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是我以前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参考下。。。2.1 药物组成 当归10g,赤芍、白芍各15g,红藤15g,败酱草15g,薏苡仁20g,延胡索15g,牡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乌药10g,小茴香10g,木香10g。2.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上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将上方药渣局部热敷30~40min。两组均每晚1次,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月经干净3d后再开始第2疗程。    3 ...
阿芙罗蒂 (楼主)
2
十二级宝宝 | 备孕中 | 发表于 2007-3-2 18:13

没人回啊?[em03]
点击查看全文
3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9-27 18:26

我也想知道

点击查看全文
4
十二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9-27 18:38

这是我以前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参考下。。。

2.1 药物组成 当归10g,赤芍、白芍各15g,红藤15g,败酱草15g,薏苡仁20g,延胡索15g,牡丹皮10g,三棱10g,莪术10g,乌药10g,小茴香10g,木香10g。

2.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用上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将上方药渣局部热敷30~40min。两组均每晚1次,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月经干净3d后再开始第2疗程。

    3 操作方法

    3.1 用物 对照组:灌肠筒1付、一次性细长肛管数根(或用胃管代替)、石腊油、水温计等。治疗组:除上物外,另外准备20cm×40cm(依部位大小及个人情况而定)纱布袋1-2只,保鲜膜、热水袋、毛巾等。

    3.2 中药煎法 用冷水浸泡药物30min,水量以浸没药物为准,文火煎煮2次,每次30min,将2次的药汁浓缩至150ml备用。

    3.3 中药保留灌肠的操作

    3.3.1 操作 每晚睡前保留灌肠。取中药汤剂150ml倒入灌肠筒中。温度38℃-40℃,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去枕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肛管插入15~20cm,15min内将药液缓慢 灌入,10min后改为平卧位,药液尽量保留8h以上。

    3.3.2 注意事项 药液温度适宜,温度过高会损伤肠粘膜,影响药液在肠道吸收,过低使肠管收缩,腹痛加剧,同样不利于吸收。肛管要灭菌或使用一次性肛管,一人一次一管,避免感染。灌肠高度适宜,不超过30cm。

n3.4 中药热敷的操作

    3.4.1 操作 患者保留灌肠后取平卧或半卧位,少腹部涂凡士林,取煎煮中药后的药渣置入纱布袋中,拧成半干(不滴水为宜),温度40℃-45℃,敷于病患部位,药袋上敷盖一层保鲜膜,热水袋中注入70℃-80℃热水,用毛巾包好,覆压在保鲜膜上。盖被保温,热敷时间为30-40min,每晚1次。

    3.4.2 注意事项

    3.4.2.1 禁忌: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恶性肿瘤或未经确诊的腹痛不可热敷。

    3.4.2.2 热敷温度适宜。如感觉烫热,可掀开纱布袋一角散热,热敷时间不可超过1h,防止用热过久机体产生防御作用而引起继发效应。

    3.4.2.3 冬季热敷完毕注意保温,防止受凉,纱布袋洗净晾干备用。

    4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4.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未见异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消失,妇科检查盆腔炎性包块缩小明显。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盆腔炎性包块缩小不明显。无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盆腔炎性包块仍存在,附件压痛明显。

    4.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表2,说明中药保留灌肠加湿热敷较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效果好,缩短疗程。 表1 1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5 护理

    5.1 中药灌肠及热敷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反复演示,讲解要领,直至完全熟练掌握。

    5.2 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腹痛迁延,患者常焦虑不安,要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关心病人疾苦,倾听病人主诉并解疑答问,解除其焦虑和忧虑心理,使病人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5.3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经期孕期特别是产褥期的卫生宣教。注意饮食调护,增加营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6 讨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已使用多年,是一个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方中当归、赤芍、白芍、三棱、莪术具有活血化瘀之功,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有清热解毒化湿之功,小茴香、木香具有芳香透膜之功,延胡索、乌药有和中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营之功效,使用该药方灌肠,使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中药热敷,通过局部的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增生组织软化,利于炎症消退和炎性物质的吸收,减轻疼痛,两者结合使用,相辅相成,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不增加患者的额外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能坚持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点击查看全文
5
十二级宝宝 | 发表于 2009-9-27 18:40

em67 

刚忘了说了。。。偶找的资料是包括灌肠和热敷的。。。

偶觉得蛮好的,一般来说,直接用灌肠的药渣拿来热敷就可以了。。。

以下也是这方面的资料。。。。

中药内服外敷与灌肠合治盆腔炎

陈培峰  陈岩  张莉  陈培嫒  陈培巍  保定市急救中心

  陈益昀主任中医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中医妇科、内科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用中药内服、外敷和灌肠合治盆腔炎的方法独特,效验俱丰。我们有幸侍诊案侧,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盆腔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盆腔炎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症性病变的总称。如附件炎、子宫颈炎、子宫周围炎、宫骶韧带炎、宫囊结缔组织炎以及盆腔腹膜炎等,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症可在一部分或几部分同时发生。本病多发生在已婚妇女,特别是经产妇女,临床上分急、慢性两种,根据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热入血室”、“癥瘕”、“痛经”、“带下”和“月经不调”等所叙述的某些症状有相似之处。

  病因、病机

  急性盆腔炎多在分娩或处理流产时消毒不严,或不注意孕期、产褥期及经期卫、性生活不洁,引起盆腔急性感染。祖国医学认为热毒或湿浊乘血室正开,胞脉空虚,秽浊之邪乘虚而入,湿热毒邪内侵,瘀滞胞宫、胞络,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凝滞,冲任受损而致病。病初为热毒及湿邪壅盛期,其邪气盛,而正气未衰,邪正斗争较剧,表现为实热症。而慢性盆腔炎则由于在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彻底,或其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而余邪未尽所致。但也有无明显急性发病史者,开始即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认为本病日久不愈,正气不足,以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而致气滞血瘀,则成为虚症或虚实夹杂症。

  治疗方法

  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因人制宜,以主症结合兼症,将本病分为实热型、湿热郁结型和寒凝气滞三型。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型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内服、外敷和灌肠等方法,综合治疗本病。

  一、实热型

  主症:少腹灼热胀痛,有时放射至腰部,二阴部常有胀感,少腹之包块推揉不移不散,痛而拒按,带下黄稠量多,有臭味,伴有发热,口苦咽干,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如有盆腔腹膜炎时,还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脓毒败血症。舌质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白血球总数及中性均增高。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内服中药:金银花20g,连翘12g,红藤20g,败酱草20g,紫丹参15g,赤芍10g,川楝子12g,香附10g,元胡15g,土鳖6g。水煎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20日为一个疗程,经期停服,一般治疗3个疗程。

  加减:

  (1)若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

  (2)发热口渴较重,伴有便溏热臭者,加葛根、黄芩、黄连。

  (3)大便泌结者加大黄、元明粉。

  (4)白带过多者加椿根皮、川黄柏、芡实。

  (5)有明显包块或附件明显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6)腰酸痛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

  2.中药灌肠: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红藤20g,连翘15g,赤芍15g,紫丹参15g,乌药15g,乳香15g,没药15g。水煎两次,取汁150ml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静卧10分钟,用肛管或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进行灌肠。每日一次,20日为一疗程,经期暂停,一般治疗3个疗程。

  3.中药外敷:将内服药和灌肠药所剩药渣,煮沸15分钟后,装入布袋,令患者平卧,敷于下腹部,上放暖水袋,使温度保持在50℃左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0日为一个疗程,经期停敷,一般治疗3个疗程。

  二、湿热瘀结型

  主症:少腹胀痛,经期或劳累时加重,常伴有低热,口干不欲饮,经行先期,带下黄白相兼,且量多而黏,头晕倦呆,腹胀,纳呆,便糖质黏。舌质红,苔黄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瘀。

  1.内服中药: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0g,茵陈30g,败酱草30g,连翘15g,丹皮15g,茯苓12g,生薏米30g。用法同前。

  加减:

  (1)白带色黄质稠者加土茯苓。

  (2)阴部瘙痒者加白鲜皮、苦参。

  (3)腰痛较重者加桑寄生、川断、狗脊。

  (4)腹痛较重者加广木香、元胡。

  (5)有明显包块者加三棱、莪术。

  (6)气虚者加台党参、焦白术。

  (7)胸闷纳呆者加焦三仙、广砂仁。

  2.中药灌肠:茵陈30g,败酱草30g,土茯苓30g,川黄柏20g,三棱20g,莪术20g,乳香20g,没药20g。用法同前。

  3.中药外敷:为内服和灌肠药所剩药渣,其用法同上。

  三、寒凝气滞型

  主症:少腹冷痛,甚至牵连腰骶坠胀痛,日久不愈,包块日久不消,常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月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后则缓解,月经错后,量少色紫有块,白带量多,色白质稀,尿清便溏,舌质淡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而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理气。

  1.内服中药: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灵脂10g,广木香10g,香附10g,肉桂6g,炮姜6g,台乌药12g,艾叶10g,吴茱萸5g。用法同前。

  加减:

  (1)有明显包块,或附件明显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

  (2)腹痛较重者加元胡、川栋子。

  (3)少腹冷痛较重者加制附子(先煎)、小茴香。

  2.中药灌肠:艾叶20g,小茴香15g,桂枝15g,广木香10g,乌药15g,莪术15g,三棱15g,乳香20g,没药20g。用法同前。

  3.中药外敷:为内服和灌肠药所剩药渣,其用法同上。

  几点体会

  1.本病虽是局部的病变,但在治疗时应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从整体观念综合分析,在上述三方基础上,随其症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或虚实夹杂,或寒热并见,而选方用药,进行治疗。

  2.盆腔炎若发生在经期,不仅应酌情加些养血活血药,并应少用或不用清热解毒药。若盆腔炎经治疗好转时,应减少苦寒之药用量,以免损伤阴液。

  3.临床所见,盆腔炎患者只要无湿热症状时即可配用肉桂、小茴香等辛温之品,这样对促使慢性炎症的吸收,确实疗效较好。但辛温药不应使用过久,否则容易引起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不适。

  4.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瘀血,气滞血瘀为其病理基础。妇女以血为本,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无论何种因素,只要影响气或血,就会使气血失调,而形成以“不通则痛”为主证的盆腔疾病。根据祖国医学“理血先理气”的理论,采用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治法,对盆腔包块的消失和炎症浸润的消散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5.祛瘀勿虑经多。在治疗本病时,且不可因其经量过多,而误用滋阴养血之品,以碍血行,本病证见血块较多者,究其因是气滞血瘀,其治法应立足于行气活血破瘀,切不可虑其血量多,而不用活血行瘀之剂,投以寒凉止血酸敛收涩之品,致使碍血滞气,腹痛不瘥。

  6.中药保留灌肠确能提高疗效。因为这能使药物直达局部病灶处,有利于局部组织对药物的吸收,使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利于病灶部位的黏连松解及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7.灌肠方法应掌握以下几点:(1)高度:嘱患者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以上为宜;(2)深度:插管深度,可在15~18cm,这样不仅对患者的肠黏膜创伤小,同时能使药液到达更深部位;(3)温度:药液最适宜的温度是37~39℃为宜,温度过高,患者感觉不适,甚至会导致肠黏膜损伤,温度过低则肠蠕动加快,可引起患者腹痛,排便,使药液在短时间内排出;(4)速度:灌肠速度应以150ml药液在7~10分钟内滴完为宜,过快可使肠蠕动加快,则药液难以保留;(5)时间: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最少在4~6小时,最好保留至次晨,因为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点击查看全文
6
十级宝宝 | 发表于 2010-5-3 13:39

em25 em25 em25 

点击查看全文
7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10-10-27 14:38

灌肠快一个月了。不知道有没有用。炎症消不好能通水吗。

点击查看全文
8
七级宝宝 | 发表于 2010-10-27 14:40

哪们姐妹知道,说说看

点击查看全文
9
五级宝宝 | 发表于 2014-4-18 10:09
不知道是哪里的方子
点击查看全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新帖
热门新帖

    姐妹都在抢

    备孕疑难杂症大攻略
    疯狂造人
    孕迹暖暖
    自在正念